64层螺旋CT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64层螺旋CT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潘联军

潘联军(河北省沧州市青县人民医院放射科062650)

【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经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50例,所有患者在术前均采用64层螺旋CT检查,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经手术证实共有动脉瘤58个,其中64层螺旋CT发现动脉瘤56个,漏诊2个。结论:64层螺旋CT对颅内动脉瘤不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特异性,还能直观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解剖关系,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64层螺旋CT颅内动脉瘤

【中图分类号】R7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6-0024-01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clinicalvalueof64-sliceCTforintracranialaneurysms.Methods:Theimagedataof50patientswithintracranialaneurysmsmadediagnosisusing64-slicespiralCTbeforesurgeryandconfirmedbysurgery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Results:Itwasconfirmedbysurgerythat58aneurysmswerediagnosedin50patients,56aneurysmsofwhichwerefoundby64-sliceCTand2missed.Conclusion:64-slicespiralCTforintracranialaneurysmsnotonlyhashighaccuracyandspecificity,butalsointuitivelyclearlyshowtheanatomicalrelationshipoftheaneurysm.Ithashighclinicalvalue,andisworthyofclinicalapplication.

【Keywords】64-slicespiralCTintracranialaneurysms

颅内动脉瘤是指局限性的颅内动脉异常扩张,其好发部位为willis动脉环周边较大的动脉分叉处,按病因主要分为先天性、外伤性、细菌性、动脉硬化性或脑瘤性。动脉瘤除了较大者有占位效应的症状外,约有80%的患者是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就诊,出血后常造成动脉痉挛、梗阻性或交通性脑积水,致残或致死率较高,据有关临床资料统计发现,颅内动脉瘤致第一次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病死率和致残率约为30%,而第二次出血后病死率和致残率将上升至约70%,不采取治疗者5年内病死率可高达75%[1],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并及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行治疗能够显著减少致残和致死率。一直以来,数字血管减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是颅内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2],但它存在着创伤性大、并发症多、费用高等缺点,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64层螺旋CT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中。现将我院收治的50例经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64层螺旋CT检查资料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抽取的我院收治的50例经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41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均为突发剧烈头痛、呕吐,部分患者还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动眼神经麻痹、脑膜刺激征阳性、视盘水肿、一侧或双侧病理征阳性。

2检查方法

检查前对所有患者进行碘过敏试验,均为阴性。患者仰卧,固定头部,采用东芝Aquilion64排螺旋CT,先作常规全脑扫描,然后应用CT专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单相团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帕醇370mg/ml),以3ml/s的注射流率注入5ml试验量后,注入剂量为70ml检查量,选取一侧颈内动脉主干作为监控血管,将触发阈值120HU,到达阈值后手动触发扫描,分别获取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图像。

3结果

将所有图像传输至影像工作站后由3名高年资主治医师进行容积再现技术(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血管成像,共发现动脉瘤56个,其中大脑前动脉8个,大脑中、后动脉各9个,前交通动脉12个,后交通动脉9个,基底动脉5个,椎动脉2个,颈内动脉2个。经手术证实,漏诊2个,其中眼动脉及椎动脉各1个。

4讨论

4.164层螺旋CT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作为准确、可靠的动脉瘤诊断技术,实现了检查速度、图像质量和覆盖范围三方面的统一,真正做到了各向同性容积扫描。64层螺旋CT不仅能够将获得的图像去除颅底骨组织及周围软组织,明显减少对目标血管的影响,而且能够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瘤体内有无血栓及血栓的位置、形态及厚度等情况并能够准确测出瘤体的大小及瘤颈的宽窄,还能够清晰地显示出瘤顶指向、载瘤动脉并准确测出其管腔直径、与邻近血管等组织的解剖关系,为临床制定手术入路及治疗方案的提供可靠有利的信息。据有关临床资料统计指出,64层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中,准确性可达81.6%,敏感性可达98.1%,特异性可达92.9%[3]。

4.264层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优势:(1)检查速度快:64层螺旋CT具有较高的扫描速度,能够在极端的时间内完成颅脑的全部扫描,而且无需特殊准备,明显节省了检查时间。(2)图像清晰:64层螺旋CT不仅具有较高的空间及密度分辨率,而且还具有三维重建后处理功能,能够清晰显示动脉瘤及周围组织情况。(3)无创伤性:检查时仅需对患者静脉注入少量造影剂,与DSA相比创伤性显著降低。(4)检查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4]。

4.364层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不足:(1)由于对于脉络膜前动脉、豆纹动脉、丘脑穿通动脉等小动脉往往不能清晰显示,会造成漏诊发生于小动脉的动脉瘤。(2)无法显示动态血流情况,不仅影响了对血流方向的正确判断,还无法观察脑血管的代偿情况。(3)受颅底骨质结构的影响及颈内动脉颅内段走形迂曲,对于发生颈内动脉颅内段及后交通动脉部位的动脉瘤不易显示。(4)图像质量受操作者的技术、扫描参数的设置等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64层螺旋CT对颅内动脉瘤不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特异性,还能直观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解剖关系,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资料

[1]郑功远,周志刚.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9月第14卷第17期:28.

[2]张文洪,陈文华,邢伟,王祁.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2年12月第9卷第34期:91.

[3]陈岩,赵刚,罗祺,等.CTA与2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5)B586-587.

[4]徐谦,李英杰,武晓玲,李亚楠,张建光,孔桂良,于红霞.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生2009年第37卷第12期: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