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配合桂枝汤治疗颈椎病338例临床观察

/ 2

牵引配合桂枝汤治疗颈椎病338例临床观察

刘怀瓒

刘怀瓒

(甘肃省靖远煤业集团公司总医院甘肃白银730913)

【关键词】颈椎病桂枝汤牵引

【中图分类号】R681.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3-0090-01

自2006年以来,笔者对338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sis)患者采用桂枝汤加减治疗并要求患者在家自行牵引配合治疗,疗效显著,且方法简易、方便、有效、经济负担轻等优势,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经核查确诊的病例338例,年龄在30—75岁之间,30—55岁283例,56—75岁55例,合并颈动脉硬化狭窄、高血压32人.

1.2颈椎病西医诊断一般分五型。(1).颈型颈椎病人主要表现为颈、肩部不适感,头、颈、肩疼痛,项部肌肉痉挛、颈肩部有明显压痛点,X线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伴有项韧带盖化,或椎间关节不稳定。(2).神经根型颈椎病,颈肩部疼痛,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感觉有运动障碍。(3).椎动脉型颈椎病,颈部活动常诱发炫晕、头疼、恶心、眼花、视力障碍等X线片显示有钩椎关节增生的改变,椎动脉血流图多普乐超声检查有动脉血流的改变。(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或过缓和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兴奋感抑制的症状,(5).脊髓型颈椎病,缓慢进展的颈脊损害症状体征,以四肢麻木无力,胸或腹部束带感,步态不稳,走路时有踏棉花感,四肢及躯体感觉异常,肌肉张力增高,肌腱反射兴奋,浅反射减弱,出现病理反射等。中医辨证分五型,寒湿痹阳型,颈肩部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受限,恶寒畏风,得热则舒,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气滞血瘀型,颈肩部,上肢刺疼,痛有定处,压迫点明显,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涩。痰湿阳终型,头晕头痛,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肝肾不适型,眩晕,头疼,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伴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脉弦。气血方虚型,头晕目眩,面色泛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2治疗方法

2.1.治疗方法:

颈部牵引配合桂枝汤加减治疗,10天为一疗程。主方:桂枝20g,白芍20g,葛根30g,丹参30g,鸡血藤30g,伸筋草30g,地龙15g,羌活12g,川芎10g,白芷10g,红花10g,生姜6g,大枣3枚,甘草6g。加减:上肢麻木感觉障碍明显,疼痛轻,加生麻黄6g,制附子10g,僵蚕10g,蝉衣10g。上肢麻木,疼痛明显,感觉障碍,加黄芪30g,当归15g,桃仁10g,制川乌9g,制草乌9g。四肢麻木,步走不稳,有踏棉花感,加黄芪3g,当归5g,川牛膝20g,川断20g,五加皮15g,桑寄生20g,熟地20g。视力不好心悸头晕失眠,加钩藤15g,菊花15g,蝉衣15g,远志15g,酸枣仁15g。

2.2.日常预防:

(1)加强颈部锻炼,(2)睡眠时尽可能平卧,不侧卧,枕头不易过高,(3)避免颈部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4).避免颈部受寒,诱发颈椎病,(5)避免颈部的直接外伤,以及乘车时由于刹车是引起闪扭伤。

3.治疗观察

3.1疗效标准[1]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3个月以上无复发;好转:发作时症状、体征减轻,发作次数减少;无效:症状与体征无明显改善。

3.2治疗结果:

一个疗程后,治愈127例,占37.6%;好转198例,占58.6%;无效13例,0.03%.总有效率为96.2%.

4.讨论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网络信息的普及,及交通运输工具的提升,长期驾驶,电脑操等、伏案劳作或感受风寒致使局部肌肉紧张、痉挛,压迫神经根及血管,造成局部水肿及无菌性炎症等一系列病理改变,软组织病变导致颈椎形态改变,并逐渐出现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钙化,压迫颈脊髓、神经根,影响血液循环。两者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病理改变逐渐加重。临床上出现一系列头颈、肩背、胸部及肢体运动和感觉异常等症状的颈椎综合症。

中医认为:头,颈,背及全身肌表属于太阳经的范围,寒邪侵袭,首先侵犯这些部位。若风寒之邪外袭,营养失和,经气不利,阳气抗邪于表,证明脉浮,头疼颈强,恶寒发热或不热,则属太阳经表征,桂枝汤主之。加之年老体弱,颈劳损之血虚弱,肝肾不足,更易感受风寒之邪,而使之发病。卫分受邪,失其卫外周密之职,进而营阴无护,失其守藏之性,以致卫分邪盛,营中阴亏之营弱卫强,卫气不共,营气谐和之征。桂枝汤解表邪而和营卫。使阴平阳秘,营卫和谐,则邪祛病愈。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牵引配合桂枝汤加减的综合治疗颈椎病,有利于消除神经根炎症及水肿,改善脊髓、神经根、椎周软组织及颈椎的血运,缓解颈、肩背肌群痉挛,防止肌肉萎缩,提高肌张力,延缓或减轻椎体及关节囊、韧带的钙化或骨化,改善小关节的微小移位,恢复其正常生理解剖体位。

为了使病情不再反复,还需嘱患者平时注意工作与学习的姿势,不要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还要注意进行颈部活动与锻炼;睡眠时注意枕头的高低适宜等。

总之,此治疗方法,自行操作方便,效果明显,减轻病人经济负担,不影响正常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