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种训练方式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1-11
/ 4

运用多种训练方式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陈红珍

姜堰市实验小学陈红珍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和攻坚任务。当前相当多的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把写作看成是一件不得不完成却又是十分痛苦的事。一提起笔就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作文成了学生的一块心病,语文老师的一个心结。

如何改变当前学生作文的这种现状?

关键在于从儿童发展心理学角度出发,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开拓作文教学的新路子,而要这样做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确实,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满腔热情地参加作文训练。<<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应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因此作文教学应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抓住有利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唤起学生对写作的间接兴趣兴

趣大致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种。所谓间接兴趣是指由活动的目的、任务及结果而引起的兴趣。当学生对写作本身不感兴趣时,教师就要因势利导唤起学生对写作的间接兴趣。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明写作是现实生活的需要,是我们沟通思想、交流感情、传递信息的工具,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当学生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后,就会对写作产生兴趣。近几年来,笔者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一)注重引导,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心理。“兴趣是成功的向导。”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有兴趣的学习能消除学生紧张畏难的情绪。换句话讲,教师只有消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才能激起他们写作的欲望,使他们处于跃跃欲试的状态,较顺利地写好每一次作文。

比如,有一天我正在讲课时,一只小麻雀飞进教室里,在教室里“喳喳”叫着,吸引了同学们的眼球。这时我没有打扰学生,阅读课改为作文课。小麻雀发现不对劲了,于是转身想飞走,只听见“咚“的一声,它撞在了窗户的玻璃上。小麻雀又转身飞,再一次头撞在玻璃上,它失去了平衡,“扑棱扑棱”地掉在地上。小麻雀竟然挣扎着飞起来,竭尽全力向外冲去,又一次重重地撞在玻璃上,随即跌落在地上。同学看得惊呆了,我轻轻地走过去,双手捧起小麻雀,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小麻雀来干什么的?它在回去的路上发生了什么事?它现在什么样子,它在想什么呢?你想对它说些什么话?为它做什么?

因为同学对小麻雀的情况看得清楚,所以他们提起笔,很快完成了这次作文。不少同学还写得生动逼真。有的同学写道:“小麻雀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于是就循声飞来,听到妈妈在呼唤它,它得赶紧回家去……”有的同学写道:“当看到小麻雀撞在玻璃上时,我的心仿佛也被撞碎了,我真想跑过去帮它一把……”还有的同学写道:“它那恐惧、呆滞的目光,柔弱的身躯,哆哆嗦嗦的样子,就像一个迷路的孩子在哭泣。小麻雀好像在说:‘不要伤害我’。我说:‘小麻雀不要怕,我们会送你回家的。’”同学们写出了真话、实话,写出了心中感受。他们深深地体会到作文其实并不难,只要把看到的事以及心中想说的话写下来,把心中的情感表达出来,就是一篇好文章。

(二)教学语言富有情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一定启发和号召力,尤其是教学语言,往往会把学生带进一定的喜、怒、哀、乐氛围之中。我在教学中力求做到语言生动、形象,带着强烈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对学生发言的评价,我也注意措辞和语气,用不同方式给学生鼓励和表扬,学生受到鼓励和表扬后,就会把心中的看法、想法、独到的见解表达出来,这种口述表达就是作文的过程。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活泼多样、动静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随时随地都乐意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学生说的机会多了,写的兴趣也就有了,写作也就不畏难了。如:教学《师恩难忘》一课时,用文中田老师感人的故事,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感悟,引导学生回忆在我学习阶段也有过像田老师这样的老师吗?这是,学生记忆的闸门打开,话匣子也随机打开,课堂上纷纷举手介绍自己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那平凡的故事里流露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感激、崇敬、怀念之情。

(三)欣赏语文教材美的情感。小学语文教材大多选自名家名篇,篇篇佳作都是情感的结晶,情文并茂,反映出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我在教学中,在范读课文时(有时配乐朗读)往往声情并茂,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教育鼓励学生,使学生产生共鸣,把学生引入作品的意境中,受到情感的陶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只有走入了作者写作的意境,学生和作者的情感才能产生共鸣,才使得学生有话可说,才能主动说些自己的情感,养成愿说的好习惯,才可以做到下笔有文可作。《泉城》是一篇写景文章。课前,我先布置学生预习课文,默读课文感受文中的语言美,闭目听录音,想象文中的景物美,然后,要求学生按“移步换位”的方法观察市民广场、湖滨广场、溱湖风景等地方,收集材料。学习《泉城》后,同学们被作者优美的语言和泉城的美景所打动,受此启发,写作兴趣大增。我趁热打铁,请同学们介绍一处家乡的美景做一次习作“这边风景独好”。课后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构思,人人都向我交了一篇满意之作。

二、激发学生写作的直接兴趣

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写作直接兴趣的良好途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及时抓住他们对某个命题、某段材料、某种体裁的兴趣而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写作。

(一)精心设计命题。命题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作文效果的好坏。精心设计命题,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题目出得好,学生有东西可写,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文从字顺。低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兴趣和自信心上,使学生从小养成敢于写、愿意写、乐于写的良好习惯。可是,低年级学生在写话的时候,很难有明确的习作意识,他们可能仅仅只是为了完成作业。发展下去,他们会很消极地对待写话,并对写话失去兴趣。

如何能让写话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愿意写、乐意写、有话可写呢?哪就应鼓励学生写心里话,把这项活动作为收集学生信息和习作的途径。我教一年级语文时,曾这样对学生说:我能看出,同学们都很喜欢老师,信任老师,都很想把心里话说给老师听。如果同学们能把心里话写在纸上,直接交给老师,那么,老师就能利用晚上的时间,细细地看同学们的心里话了。你们愿意把心里话写给老师吗?“同意!”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表明他们都乐意参与写话活动。从此,我每天都能收到一沓大大小小的纸片。上面有写一两句话的,有写三五句话的,也有写一大段话的。对那些真实表达思想,如实表明看法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写话后教师的肯定或表扬;同学们的认可或欣赏,他们会感到满足,感到幸福,会把写话看成一种生活需要,并自发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相反,如果题目出得不好或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就会觉得没东西可写的。即使冥思苦想,也不得要领。因此,教师要开拓思路,精心设计命题,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深入揣摩范文,唤起学生的写作冲动。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学生在某一方面有生活经验或情感体验,范文学习一旦能触及跟它契合的客观情境,就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写作兴趣。例如在教学《桂花雨》这篇课文时,我提出这样几个问题:文章选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要选择这件事来写?这样选材对你写文章有什么启发?学生在认真阅读和思考后,找到了答案:文章通过“我”童年时在摇桂花的生活回忆,表现了“我”对农村生活的热爱,抒发了“我”热爱农村生活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然后我启发学生:这件事是作者亲身经历、感受最深的事情,所以才能写得具体、生动、形象。我们也都经历过许许多多印象深刻的事,是不是可以把“库存”里积累的素材挖掘出来呢?在我的引导下,一些学生开始跃跃欲试。这时我趁热打铁,抛出命题:《童年趣事》,学生便会怀着极大的兴趣来写作。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广泛的阅读是学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可结合作文教学找一些反映社会生活、时代感强、有新意的文章让学生借鉴、模仿。当学生写作感到无从下笔的时候,就可以从收集的范文中找出一篇与之相似的文章来读给学生听,使学生获得启发而茅塞顿开。然后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兴趣及时进行引导,使学生深入了解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这样,通过广泛的阅读、学习与借鉴,学生的视野开拓了,写作材料增加了,语言表达、布局谋篇的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写起作文来也就不会“皱眉头,咬笔头”了。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实现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学习与运用结合。“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从阅读中积累、从生活中积累。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随时积累写作素材。还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去阅读,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种途径的,除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例如光盘、电脑网络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在阅读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驰骋。强调学生对所读内容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善于从社会生活中汲取素材,提醒学生留意生活中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著名学者邓拓说:“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重视积累。”进行积累既是学习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又是提高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头脑中的语言材料增多了,具有丰厚的语言积淀,说话时就能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习作时就能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四、培养写作兴趣,多样训练

(一)积极引导

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写作是一种生活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是心灵的语言,是最好的心灵交流方式,可让我们的情感得到尽情的宣泄。叶圣陶先生也说:“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要引导学生爱好作文,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真实地表现出来。

(二)摆正位置

作文教学中,必须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地把学生放在生动活泼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寻找学生乐趣的突破点,教师只起“导”的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通过创造特别的情境,让学生找到自己所需要表达的内容。鼓励学生凡是自己有兴趣的,感触较深的,能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都可以写,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想说的话,“我手写我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与创作热情,就是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快乐地作文,感受作文的乐趣,把写作变成一种享受。只要学生写的是真情实感、是发自内心的文字,教师都要大力肯定。这样,学生会获得一种成就感,得到感情上的愉悦。

(三)创办班级刊物,开辟写作园地,提供学习平台。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发表习作、展现才情、张扬个性的平台,营造一个较浓郁的写作氛围,可以利用班报、墙报,开辟“学生佳作共赏专栏”,适时刊出学生的优秀习作,选择尽可能多的学生习作亮相,使文字可见可触,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比如,我在所教六年级时,倡导学生自办手抄报,亲自给报头题名为“春苗”“小荷”。我当主编,学生轮流当编委,从页面设计到插图到编排,都是师生共同完成。选择平时作文中较好的习作,加以登载。每期有“刊首寄语”,像模像样地如一本正儿八经的报纸,每月出一期。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了学创报纸的体验,也大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学生的写作兴趣空前高涨。

(四)运用直观手段,进行情境作文。

可充分利用影像设备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以达到激发兴趣、引起共鸣,从而碰撞出思想火花的目的。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选择一些电视短片,通过直观的电视画面,动情的诵读,让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选择一些电视短剧,如“动画片”,一些精彩的小品、难忘的镜头、富有想象力的图片等,让学生在看完后去思考,去阐述自己的独特感受。比如有一次,我播放了一段关于西南地区贫困儿童失学的专题片,然后让学生就此题材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学生看完录象后,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动,都将自己心灵里触动最深的展现了出来,感情真挚。这种直观可感的画面,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容易引起感情的共鸣。学生的情感被调动了,思想被激活了,都感到有话想说,这样,何愁作文写不出个性?

(五)运用音乐美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贝多芬说过:“音乐是人类的精神火花。”它能沟通人们的情感,能激发人们的喜怒哀乐之情。利用音乐作文,就是要调动这种情感,在音乐的熏陶中感受到音乐“形象”的美来获得美的享受。比如,教学了《二泉映月》一课后,我播放了二胡曲<<二泉映月>>这段乐曲,乐曲把学生带到阿炳苦难的人生中,一个与命运抗争的阿炳形象浮现在学生眼前,再让学生联系课文联想,用语言文字把头脑中所展现的画面表现出来。学生在聆听乐曲过程中不仅得到了美的享受,还大大地激发了思维能力,提高了写作兴趣。这种作文方式,学生又怎会绞尽脑汁愁眉苦脸呢?

(六)让作文贴近生活,走出课堂。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生活是一本活生生的书。”叶圣陶也说过: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因此,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平时细心观察,真实描写,有感而发。比如,针对大部分学生喜欢看电视这个情况,有一次作文课,我让学生搜集电视广告进行交流。许多条精彩的广告词引来学生的阵阵欢笑。“今年二十,明年十八”、“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新飞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中华永在我心中”、“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的爱地久天长”……我就借此布置写一篇作文:<<我眼中的广告词>>。这次作文,学生既感到有趣,写起来又得心应手。

(七)让儿童游戏进入习作课堂

儿童文化的核心是游戏精神。它追求自由创造的精神,平等的精神,非功利的合作精神;追求一种民主快乐的学习生活过程,它是儿童快乐的来源和本质。它启迪儿童智慧,释放活力,发展自由创造的能力。它点亮的是儿童内心的自由、愉悦和本真。

要将学生对习作的恐惧变成学习的兴趣,将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引入课堂是一个重要方式。过去把孩子的玩只当做儿童天性,当做放松休息,一种不得不开支的时间消耗。30年语文教育改革的实践让我重新认识玩的意义。玩是儿童理所当然的“事业”之一;玩,为孩子们留下丰富欢乐的童年记忆;玩,为儿童日后的社会生活提供积极的足以依赖的经验背景。有哲人说过,“小孩子不玩是长不大的,只有让他去玩,才能健康地成长。”

玩不仅是儿童生命的特权和天性,更是认识世界的快乐方法。它让孩子们“在思想放松的前提下”,进入无意学习的状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撬动深藏的那根神经”,获得一般姿态下的课堂所无法享受的学习生活,获得更高的生命价值。把喜闻乐见的游戏带进课堂,让玩激活学生观察、说话、思维和表达的潜能,是被实践证明让学生乐于作文的好办法。中年级孩子们上完游戏课后,最迟钝的孩子眼里也会放出光来。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玩是寓教于乐的形式,并不感到课堂进行观察、表达训练的心理负担。欢乐的游戏极自然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专注的观察、积极的心情导致学生大脑思维的兴奋,一定会在课堂和他们的习作本上流淌出亲切、流畅、生动的儿童语言。课后,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老鹰捉小鸡”、“贴烧饼”、“丢沙包”、“打乒乓球”“贴鼻子”、“击鼓传花”等等,把玩的过程说下来,把玩的感受说出来,再动笔写下来就不成问题了。

如果我们正确而全面地认识儿童玩的意义和功能,并且能安排内容丰富、积极向上的“玩”。那么我们的习作课就会适合学生,孩子们就会饶有兴趣地在“玩中学,做中学,学中做”。让游戏玩乐激活习作的情趣,获得真切的生活体验,切实提高书面表达水平。

游戏习作教学不论是“吃吃说说写写”,或是“画画说说写写”,还是“玩玩说说写写”,课堂游戏都成了驱散习作恐惧的良药,成了训练观察思维和表达的最佳形式,成了学生从低段写话到中、高段独立习作的适宜有效的桥梁。这类游戏作文的教学结构易于掌握,一般由五个板块组成。一导入准备,二组织游戏,三说说写写,四交流评价,五修改誊抄。

游戏作文教学要成功,第一,要明确课堂游戏设计基本要求。无论是吃的、玩的、画的、演的都要做到新鲜有趣;在台上的学生不多,学生活动的动作大且易于观察分辨,游戏情绪高昂健康,也容易控制和表达。第二,要摆正游戏表演的位置。它们是寓教于乐的手段。它从课外引进,但又区别于课外游戏。应当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及时定格打停,为积极的写作情感的养成,为观察、说话、写话服务。第三,要寻求读说写教学的有机结合。在观察和说话时,要提示学生以“我”为主,讲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要鼓励说孩子自己的话,努力和阅读同步,要注意言语规范,吸收书面语言。训练一般先说后写。第四,要讲究循序渐进。游戏习作教学不能心血来潮,临时设计安排。应该根据年级阅读和习作的总体要求,根据儿童学习的客观规律,做到前后衔接,循序渐进。游戏设计,先易后难,先观察单个再多个;先一方再双方。

游戏作文创造了学生无意学习的境界,让孩子们尽情体验学习的快乐,在精心设计的游戏活动中,主流价值在渗透,语言知识在运用,表达能力在提高。

当然,游戏作文中的“玩”,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儿童的玩耍,它来自儿童的玩耍,又大于和高于儿童生活状态的玩耍。这是一种儿童“玩”的精心研制的放大和移植。但任何高明的方法都有适应的范围。“玩”能营造儿童发展的天地,但“玩”不能解决儿童习作的所有问题。

五、形象、新颖、直观的作文讲评

如果能把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作文讲评中,发挥多媒体的形象性、新颖性、直观性的特点,作文讲评课的效率将大大提高。比如,可将学生较好的习作以大屏幕方式投影出来,引导学生自由交流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受,客观地指出其中的优缺点。也可以通过展台投影一些病例文章比如一位差生的作文,让学生交流讨论;再从电脑中调出准备好的名篇美文加以对比。这种直观的作文讲评,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六、评语中体现关爱

作文评语是作文教学的又一重要部分。因此,教师在写评语时,应该多予肯定,努力寻找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多下鼓励性的评语。评语的语言应亲切诚恳,多用探讨式鼓励性的话,尽量给予学生以人文的关怀。对于一小部分写作兴趣不高的学生,可以利用评语这一块小天地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这样,会使这一部分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重视,受到了关爱,自然而然地对写作产生了兴趣。

总之,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学生由被动写作发展到主动创作,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走出一条全新的路子,才能展示更加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