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周斌2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周斌2

梅文1周斌2

1.弘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湖北武汉430000

2.武汉开来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7

摘要:工民建结构中抗震设计关乎着人民的生产生活质量、生命安全,间接关乎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建筑设计者要将抗震设计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逐步完善抗震设计理念和方案,施工中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保障建设质量和效果。同时结合实际施工环境合理调整施工方案,不断提升其抗震性能。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做支撑,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人心,改革发展的完善,建筑中的抗震设计会在逐步发展进步中,走向成熟。

关键词:工民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分析

引言:

工民建结构设计人员,在进行施工设计的时候,需要在抗震意识的指导下,更好地实现全面的建筑物抗震设计,最终使得建筑物在遭受严重地震灾害的时候,可以充分地将其地震带来的压力进行分压,并且有效的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免受损失。

1工民建中的抗震设计理念

抗震设计理念,实际上就是通过对工民建建筑在实际地震过程中受到的破创结构,运用地质、建筑知识等和工程建筑经验,总结归纳出一种方法、理念和思路,并对建筑设计进行整体或者细节上构造的全过程。但地震实际上是由于地震波引起一系列的随机性、多变性、不确定性的震动,所以对地震监测目前还是一项很难准确解决的科学难题。

2工民建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常见方案

2.1基于工民建结构构造

通常来说,工民建结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话,那么想要提升抗震能力就需要充分的计算最小配筋率等因素。工民建结构是砖混结构的话,为了保证一定的抗震能力就需要对建筑的总高度、单层高度、楼层数进行合理设计,这样才能负荷一定抗震系数。再有一种就是横纵墙结构,这种结构虽然应用不多,但是其抗震能力需要设计防震带或者防震缝。

2.2基于工民建结构性能

抗震设计方案的制定需与工民建结构自身性能相结合,并能够在地震发生时发挥最大效益。这就需要在抗争设计方案中,制定针对不同级别的地震等级的应对标准和性能。结合不同的震级强度所带来的破坏程度,判断建筑整体和部分是否受其影响。同时也注重对于无抗震能力的部位和发挥重要抗震的结构的监控。在地震发生时,建筑在强震过后,依旧要受到余震以及雨水、风力的冲刷,而出现水平位置上的震动,所以对于震后的气候灾害也要注意防范。由此可见,抗震设计中工民建结构性能关乎着抗震效果。

2.3基于工民建结构位置规划

工民建结构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建筑物的外部结构需求,还需要考虑建筑物之间的距离,空间分布等,合理的规划有助于听声楼宇楼之间舒适度,保证建筑安全性能。对于抗震设计中,障碍物是不能够出现在建筑物之间的,因为它能够阻碍安全出口或者安全通道,以此来保证人员的出入安全。

2.4选材不科学

建筑材料的适合与否,与建筑的整体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那些容易发生地震的区域,选择正确的搭配材料更是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建筑结构都采用混凝土进行施工,同时以结构位移量为主要的参考依据。如果选用的建筑材料在性能方面不符合标准要求,就会引发建筑物内部结构发生大幅度的变形和位移,特别是如果框架的刚度过小,无法承受变形和位移差生的应力,会对钢结构整体产生负荷,还影响抗震效果。

3工民建结构设计中加强抗震设计效果的对策分析

3.1选择恰当的建筑场地

地震的安全性评估工作是保证建筑物安全的重要措施,在我国防震减灾方法经过仔细解读后,我们需要对易发生严重以及较为严重的建筑工程进行地震安全评级,进行严格的评估之后,设立相应的建筑标准,防震减灾工作从设计中就开始着手。在地理位置的选择中,工民建建筑设计需要合理的选择建筑位置,一些对建筑物有不利影响的区域尽可能的避免施工建筑,因为这些区域在发生地震或者其他灾害时,很有可能是最危险的区域,因此尽可能的选取能够有效避免自然灾害的区域,这样的地理位置能够将危害程度降到最低,基地也不会因为自身环境问题出现严重的倾斜,塌陷等问题。

3.2结构形式要科学合理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工民建项目逐渐增多,对其结构的设计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当然,还是以当下最常见的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流。处在不同的地域范围、结构形式存在的差异性都会导致建筑抗震性能存在很大的差异,展开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把各类型的影响因素都进行充分考虑。所以,如果想要确保建筑抗震设计符合当地的发展情况和相关标准要求,就要从实际出发,合理选择建筑结构形式,不仅如此,还要全方位的考虑建筑结构的自身功能、特点、所处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等条件。也就是说,从建筑结构的整体考虑,虽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势较于其他结构更为明显,但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一定要综合具体情况,优化选择建筑形式。

3.3进行隔震、减震的结构设计

工民建筑物,在抗震设计的时候,选用对其修筑位置的地基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把握,在提高其地基密度的基础上,进行建筑物的修筑施工。地基密度较高时,建筑物整体结构可以在巨大的力的荷载作用下,将其分散到地基中去,该种地基可以高效的吸收地震应力,减少该种力对建筑物质量的影响,降低地基共振作用的发生率。同时在设计时,结合隔震系数,合理选择隔震支座。还需要在设计时,选用具有着极佳隔震、消能作用的建筑物材料进行的修建,使得建筑物可以有效的抗击地震应力、巨大风力的破坏作用。

3.4提高抗震设计质量

一旦地震灾害发生其威力是巨大的,产生的危害也是无法估计的。所以,工民建建设中抗震性能的发挥至关重要。虽然,我国建筑工程者意识到抗震设计的重要性,但是整体设计水平还较低,设计方案与结构、环境不匹配程度加剧了建筑成本。建筑承重和自身重力的不协调,更使得在发生地震灾害时加重危害力度。对此,要保证前期抗震设计方案合理性和科学性,并严格遵照抗震标准实施方案,在提高结构性能、承载能力、钢构材料质量上下功夫,在确保建筑稳定行的基础上,提高其承重能力。

3.5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作为工民建工作人员工作的规范与行为准则,对其起了约束与监督作用。只有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法律法规,才能够使设计人员在工民建设计时,正视自己所在的位置,使其保证在工作上认真负责,且有质量保证的达成工作目标。法律法规一方面其作用是有法可依。而在另一方面,其作用是为专业问题提供有效的依据与蓝本,使大部分工民建类专业性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也使工民建设计的工作人员有法律可循。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依照规定操作流程进行工作的施工人员,或那些违背自身职业道德施工人员,可以更具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明确的严格惩罚措施,这样不仅能够对犯错的人进行了更加有力的惩罚,还能更加严重警示他人,使人们警钟长鸣,规范每个人的自身行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震是一种严重危害国家和人民安全的重大灾害,所以,在建筑设计中应该把提升建筑的抗震性能放在重要的位置。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建筑设计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建筑工作者们要改变传统观念,在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将抗震理念贯穿其中,不仅要注重设计建筑物的实用性与所得利益,还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迎春.浅谈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0)

[2]李田超.浅谈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江西建材.2013(06)

[3]张翔.关于工民建结构抗震设计的探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