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中医护理技术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应用

裴燕芳朱玲张艳

(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中医护理技术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通过电脑随机的分为观察者37例,对照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技术,并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技术干预的效果十分显著。中医护理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中医护理技术;突发性耳聋;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4-0202-02

突发性耳聋在临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中医称为“暴聋”,主要是由于患者外感风邪,体内邪气盛行而导致的脏腑失调引起的耳聋[1]。突发性耳聋主要发病于40~60岁的成年人群体当中,春秋季节易发病。因此,本次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中医护理技术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特意选取了2017年1月至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现把研究结果做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并通过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7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男15例,女22例,年龄范围在14~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15±4.22)岁;观察组患者男14例,女23例,年龄范围在24~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32±4.23)岁。两组突发性耳聋患者资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正确的用药指导,生命体征监测及环境护理。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技术,其具体措施如下:(1)日常生活护理:首先,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和谐的气氛,减少噪音对患者感音神经造成的刺激,并要求患者尽可能的远离手机。其次,对于双耳耳聋程度较为严重的患者来说,要尽量避免自己单独外出,若需外出必须要有人陪同。最后,护理人员要通过采用各种方法来避免患者出现剧烈的咳嗽,并要正确的指导患者擤鼻,以防鼻涕液流入患者的耳窍。(2)饮食护理: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多食用一些活血化瘀的食物,例如:红糖、山楂、韭菜、黑木耳、桃仁等,同时在有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食疗(桃仁拌黑木耳)。(3)情志护理:指导患者调畅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减少情绪波动,避免过度忧虑与恼怒。同时也可以通过转移患者注意力的方法来帮助患者调畅情志,提高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度。(4)康复护理:第一,鸣天鼓:指导患者调整呼吸,把自己的两个手掌心紧贴于两耳的外耳道口,使外耳道口暂时处于封闭状态,同时两手手指要放在枕部,食指叠在中指上,并从中指的部位由上到下滑,轻轻的扣在脑后枕部。左右手各自叩击24次后,双手再共同叩击48次。第二,营治城廓:用双手按住耳轮,用食指上下摩擦,时间为15min。第三,鼓膜按摩:用食指或者中指按摩耳屏,随按随放,每次按放20~30次,按压的力道要均匀,左右交替进行或者同时进行[2]。第四,自行咽鼓管吹张术:患者自己要把鼻翼两侧用手捏住,尽量张嘴用口深吸气,同时把嘴唇紧紧闭合,然后通过鼻子用力呼气,如此反复,可以使咽鼓管保持通畅。但对急性鼻炎或者鼻腔浓涕较多的患者不适宜用此种方法。

1.3观察指标

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根据相关标准分为:(1)显效:症状消失,没有不适的感觉;(2)有效:症状得到缓解与改善,出现轻微不适;(3)无效:症状没有改善,同时出现严重不适感。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所得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表示,并用卡方加以检验;实验样本差异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两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可知,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体数据结果见表。

表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n(%)]

3.讨论

引发突发性耳聋主要的病变部位就是内耳、听神经以及听觉中枢的感音神经。维持人们正常听觉的是耳窍,耳窍一定要受到人体脏腑经气的温煦以及脏腑津液的滋润[3]。经络是确保人体气血正常运行的主要通道,并且与人体内的五脏六腑,五官九窍以及四肢百骸有着十分直接的联系,耳窍的听力功能是否正常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经络是否通畅。另外,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引起“暴聋”的主要原因就是患者机体受到邪风侵袭,体内肝火过盛、痰火郁结、气滞血瘀,从而引发了耳聋。因此就要对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技术,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的药食以及中医按摩等方法来刺激患者的感音神经和听觉中枢,并直接作用患者于耳部穴位,以此来有效的疏通患者耳部经络,同时也可以配合一些中药药物进行辅助治疗,例如可以用柴胡、地龙、黄芩、石菖蒲、大黄等药材来帮助患者疏风宣肺,祛邪通窍,清肝泻火、清热化痰、活血化瘀,以此来进一步增加患者的内耳微循环,达到开窍启闭的作用[4-5]。

总而言之,根据本次研究的数据显示,采用中医护理技术的观察组患者,其护理效果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这就进一步证明了,对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技术的效果十分显著。因此,中医护理技术应该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雷小庆.中医疗法护理耳聋耳鸣的应用体会[J].饮食保健,2016,(18):86-87.

[2]冯雪.中医特色护理在突发性耳聋临床治疗中的运用[J].饮食保健,2016,(18):72-73.

[3]任秀勤.中医辨证施护治疗耳鸣、耳聋患者的临床护理[J].医学信息,2016,(28):178-179.

[4]毛启碧,周兴玮.中医疗法护理耳聋耳鸣的效果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7,(12):194-195.

[5]柳佳玲,裴重重,张丽娟.中医护理技术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恢复的影响效果分析[J].母婴世界,2016,(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