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在高血压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2

彩超在高血压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应用价值

王冬梅

王冬梅(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保定071000)

作者简介:王冬梅(1974-),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腹部血管妇科。

【摘要】目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高血压病患者球后动脉。方法:选择高血压组80例,正常对照组80例,分别观察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及睫状后动脉(SPCA)频谱形态,分别检测3支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高血压患者眼血管血流速度明显减慢,阻力指数(RI)明显增高,呈低流速高阻力状态,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评价眼底动脉血流改变有较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高血压;眼动脉;视网膜动脉;睫状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9-0323-02

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CDFI)对于血流的检测具有无创伤、重复性好以及可进行半定量测定等优点,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CDE)是近年来研制的一种新型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因其成像参数不是速度成分,而是血流中红细胞的能量成分而较CDFI有更大的优越性[1]。高血压病早期即出现周围细小动脉的病理改变,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80例高血压患者的眼血管进行检测,以探讨高血压患者的OA、CRA及SPCA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以探讨高血压对眼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高血压组:80例,160只眼,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32~82岁,平均年龄52岁,均经我院内科确诊。按照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健康对照组:80例,160只眼,其中男38例,女42例,年龄19~78岁,平均年龄49岁,排除心血管病、糖尿病和眼底病,血压正常范围者。

1.2仪器与方法:Vivid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5~12MHz。所有检查均加用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患者取仰卧位,双眼自然闭合。探头置于眼睑上,首先扫查出眼球及眼眶的二维图像,清晰显示出视神经断面图,然后用彩色多普勒扫查球后三角区各血管的彩色血流图。于视神经暗区鼻侧距眼球厚约10~15mm处取样,可获得眼动脉(OA)血流频谱;于视乳头后5mm以内取样,以同时显示出现视网膜中央动脉及视网膜中央静脉为准,可获得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血流频谱;于视神经周围靠近视神经暗区,距球后3~6mm以内取样,可获得睫状后动脉(SPCA)频谱。测量时取3~6个搏动周期的最佳频谱,检测血流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舒张末期流速(Vmin)和阻力指数(RI)。取样容积1mm,角度校正在小于30度范围内。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数据以(±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所有P值均为双侧检验结果,P<0.05认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的OA、CRA、SPCA血流改变见表1。高血压患者OA、CRA、SPCA双期血流速度均减低(图1),其中以舒张末期流速降低更明显(图2)。而血管阻力指数均增高,其血流呈低流速、高阻力状态。

血流频谱形态特征:3支血管血流频谱形态均有不同程度改变。OA波形改变主要为第一峰降低,第二峰增高圆钝,甚至第一、二峰融合(图3),峰时延长、后移;CRA表现为峰时后延,上升速度明显减慢,频谱呈“沙堆形”改变;SPCA表现为波峰圆钝,峰时后移。

3讨论

高血压是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引起的其它脏器相应受损的一种发病率高的心血管疾病,这与动脉硬化程度加重和血管弹性有关。高血压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引起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有研究表明,收缩压每升高25%,动脉顺应性则降低35%[2]。故血压越高,眼底动脉硬化程度就越高[3~5]。

正常视盘及视网膜生理功能的维持需要足够的血供,整个眼球除了视网膜内层及部分视神经由CRA供应外,其他部分均由SPCA供应,而CRA、SPCA均属OA分支,而微血管改变在早期是可逆的、功能性的改变,CDFI及CDE在微血管改变的早期即可反映出这种改变。因此,了解OA及其分支CRA、SPCA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对于判断高血压病人视网膜病变程度,可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正常时,OA呈“三峰二谷”的搏动性动脉频谱,上升支速度明显大于下降速度,舒张期呈持续低速血流(图4、图5);CRA呈高阻斜三角搏动性动脉频谱,上升支陡而直,顶部略圆钝,下降支缓慢呈斜坡形。SPCA频谱形态与OA相似,但波峰较低。判断微血管病变时,应根据频谱形态的改变(如OA第二峰增高是眼动脉硬化的典型波峰[6]、收缩期及舒张期流速的减低、阻力指数增高,同时结合其他临床资料。

检测高血压组三支动脉的血流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血流均呈低流速、高阻力状态。OA、CRA、SPCA双期血流速度均减低,其中以舒张末期流速降低更明显,而血管阻力指数均增高。Vmax可以反映血管充盈和血流供应的强度,Vmin反映的是远侧组织的血流灌注状态,RI反映血管内血流阻力的大小[7]。本结果表明,高血压患者的眼部血流减少,血管阻力增大,视网膜血流灌注不足、缺血、缺氧,导致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损伤,外皮细胞变性,逐渐发展成微血管病变。这与高血压早期出现周围细小动脉痉挛,晚期管壁硬化、管腔狭窄的病理改变相符[8]。

CDE诊断涎腺肿物的优点:CDE是一种以多普勒的能量频谱总积分为基础的显像技术,选用的成像参数是与血流中散射体强度所对应的能量信号,因此应用CDE技术,可以使检出血流的敏感性大大提高,尤其是有利于显示低流量低流速的血流信号,同时应用CDE技术检测血管时不受血流速度血管方位和声束探测角度等因素的影响,有利于末梢血流信号的检出,显示的血流信息更为丰富,血管数目更多,连续性更好。CDE其敏感性是CDFI的5倍,提高了对血流的敏感性,不受混叠影响早期发现以CDFI无法显示的低速血流及极低速血流。所以CDE能清楚显示眼动脉及其分支的血流分布情况。

CDE和CDFI两种技术结合应用,不仅可以动态的观察球后动脉血流状态,而且更敏感。因此,眼血管的彩色多普勒检测可较准确地反映外周血管阻力及血供情况,对高血压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防治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RubinJM.BudeRO.CarsonPL.etal.PowerDopplerUS:Apotentiallyusefulalternativetomeanfrequency-basedcolorDopplerUS.Radiology,1994,190:853

[2]齐今吾.糖尿病与高血压.临床内科杂志,2001.18(3):161~162

[3]丛波,邓文华,潘延飞,等.高血压病人眼底动脉硬化与颈动脉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07.8(2):21~22

[4]于浩,李东野,李英,等.眼底动脉、颈动脉硬化与高血压病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临床医学.2006.13(1):22~23

[5]黄建华,朱志勇.高血压病治疗对眼底动脉硬化改变的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19(2):211~213

[6]叶秀荣,李子平,赵红地,等.老年人高血压病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检测.

[7]马红霞,王洁,李银环.高血压病眼动脉血流变化的多普勒超声观察[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0,10

[8]胡兵,黄琪仁,宋玉英,等.正常人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超声检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2,8: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