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

/ 1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

肖豆

肖豆(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五九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河南驻马店463000)

【中图分类号】R473.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5-0315-01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辅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此外,临床还可常见因脑实质内脑室出血,硬膜外或硬膜下血管破裂等。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者,又称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占出血性脑出血的20%。患者常因大量出血,在出血和并发脑血管痉挛而死亡,因此,做好急性期的护理,对制止出血,减少复发,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科2004年至今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35例,经临床精心护理后均收到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3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30岁,平均年龄53岁。

2护理体会

2.1心理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常因头疼难忍而致烦躁不安,因此对于清醒患者应多与其沟通,告知患者头疼是因为出血脑水肿所致的颅内压增高,血液刺激脑膜或脑血管痉挛所致,随着出血停止,血肿吸收,头疼会逐渐缓解,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2.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2.1勤巡视病房,观察病情变化应特别注意观察瞳孔、头疼、呕吐、血压等的变化,患者出现剧烈头疼、频繁呕吐呈喷射状,血压升高,脉搏变慢、呼吸不规则,瞳孔不等大,极度烦躁,意识障碍加深等提示有脑疝的可能,要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2.2.2观察体温的变化对发热病人要及时查找发热的原因,做好解释及相应处理工作,发热一般在出血后第23天,对于中枢发热,应及时采取物理降温,在头部放置冰枕,若有继发感染,还应根据医嘱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

2.3卧床休息向患者家属解释卧床休息的必要性,以取得配合,绝对卧床休息4-6周,抬高头部15-30度,以降低颅内压,避免搬动,保持室内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声光刺激,杜绝不必要的探视,每日上午酌情开窗通风2小时左右,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卧床期间给予气垫床,做好皮肤清洁护理,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无碎屑,每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勿让患者用力,以防再出血,检查皮肤情况,并按摩受压皮肤,防止褥疮发生,对于烦躁病人要加床档,专人看护,以防坠床。

2.4饮食护理保证营养供给,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以质软,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为主,牛奶、瘦肉、鱼、粥类均可食用,少量多餐,进食有困难者可经鼻饲管进行鼻饲,为保证营养供给,可将瘦肉蔬菜主食等共同调味后用搅拌机打成流食,进行鼻饲,每日最少有两次饮食为咸食,以避免出现低血钠症,同时做好口腔护理,每周更换鼻饲管一次。

2.5保持大小便通畅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因此要做好解释工作,使其在床上大小便,多给予患者粗纤维食物,多食蔬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若出现便秘嘱患者勿用力,以防再出血,可遵医嘱给予缓泻剂,必要时用开塞露或肥皂水灌肠,对于昏迷病人出现反射性尿失禁时,可留置导尿,保持尿管通畅和外阴部清洁,每日行膀胱冲洗2次,每日更换导尿管一次,避免尿路感染及排尿困难。

2.6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吸痰不畅时,可给予叩背,手握成碗状,自下而上,由外向内,沿肺底到肺尖和气管的走向叩打背部,使气流震动肺部松动痰液以利于咳出,必要时可先给予雾化吸入再叩背,对于昏迷病人可2小时叩背一次,并给予吸氧吸入,不仅能预防肺部感染,还可以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

2.7恢复期护理帮助偏瘫病人进行肢体被动活动,应循序渐进,鼓励病人独立完成,自理活动,对于有语言障碍的病人,护理人员要态度和蔼,借助手势和口型与病人沟通,进行无言功能训练。

2.8按医嘱定期复诊,合理安排休息与劳动,避免劳累,保持心情舒畅,勿生气,郁闷,激动,以免再出血,对于未完全康复出院的患者,应教会患者及家属基本的康复技能,以利于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