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3

消渴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

赵春玲杨丹丹陈世蓉

(湖北省宜都市中医医院湖北宜都443300)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治,辩证施护,辩证施膳对于消渴患者的临床效果,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消渴病患者的死亡率。方法:以2014年3月—10月就诊的50例患者为例,经监测早中晚三餐前、三餐后及睡觉前血糖,值均高于正常值,将这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辨证施护一组2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证型进行辩证施护;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健康宣教,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针对两组消渴患者,实行不同的护理方式,辩证施护组好转率为88%,无效率12%,并发症率4%,对照组好转率为72%,无效率28%,并发症率16%,辩证施护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护理组(P<0.05)。结论:根据消渴患者证型的不同,导致的临床症状而不同,进行中医辨证施护应用于消渴患者的护理有明显的优势,能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消渴病;辩证施护;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1-0270-03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终身疾病,祖国中医理论认为该病属“消渴”的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就记载了本病其多由素体阴虚,复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致肺燥、胃热、肾虚而成,以多尿、多饮、多食、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主要特征。病机主要是燥热偏盛、阴津亏耗。若失治误治,护理不当,常可并发雀目、耳聋、疮疡、痈疽、泄泻、水肿、中风等症。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身体内代谢紊乱如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常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全面、有效地治疗糖尿病,控制病情,促进康复,除药物治疗外,科学良好的中医护理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临床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内2科,以2014年3月—10月就诊的50例患者为例,经监测早中晚三餐前、三餐后及睡觉前血糖,值均高于正常值,将这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辨证施护一组25例,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30~45岁,平均年龄38.5岁,病程2~5年,平均2.5年;对照组25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30~45岁,平均41.5岁,病程1~6年,平均3年。

2.护理方法

2.1对照护理组

控制饮食,加强心理护理,适当体育锻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预防并发症。

2.2辨证施护组

根据病症分型,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2.2.1肺热津伤型:表现为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此时应做好情志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征,有针对性的谈话治疗,通过沟通,交流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用心聆听,并给以解释,让患者心情舒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以科学的方法指导患者打消心中的疑虑,鼓励患者一定长期坚持治疗,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2.2.2胃热炽盛型:表现为多食善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结,苔黄,脉滑实有力,此型患者以饮食调护为主,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治疗方案,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含糖食物,每天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合理饮食调配,限钠盐饮食,少进食根茎类蔬菜,如:土豆、白薯、山药等;适当限制水果摄入,增进粗纤维的食物,如:糙米、玉米、豆类、绿叶菜、芹菜、西红柿、黄瓜等。另外,告知病人饮食治疗需要长期坚持,不能因为病情好转就半途而废,否则会导致病情反复以致加重。

2.2.3肾阴亏虚型:尿量增多,浑浊,口干舌燥,舌红,脉沉细数,此型应以生活起居为主,适当休息,注意劳逸结合,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和过度紧张。适当合理的运动是治疗消渴病的基础疗法之一。选择运动形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生活习惯等因素,选择适合患者的运动方式,例如:打太极拳、五禽戏、慢跑等。如果出汗较多,应注意补充水分,注意保暖,防止外感;对于年老体弱者,运动时应有人陪同,防止意外等发生。

2.2.4阴阳两虚型:表现为,小便浑浊如膏,甚则一饮一浊,患者诉腰膝酸软,甚则阳痿,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此型护理方法同肾阴亏虚型,均应以生活起居为主,适当休息,注意劳逸结合。另外,做好患者的用药指导,同时告知患者,消渴病的治疗必须以控制饮食,运动治疗为前提,才能发挥疗效。

3.疗效评价标准

好转:血糖、尿糖基本恢复正常,患者心情舒畅,有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无效:血糖、尿糖不稳定或加重,出现皮肤溃烂、视力下降及脑梗塞等并发症,患者心情郁闷,缺乏治疗信心,不配合治疗。

4.结果

辩证施护组25例中有22例好转,3例无效,其中1例出现下肢皮肤溃烂,对照组25例中有18例好转,7例无效,其中2例出现皮肤溃烂,1例出现视力下降,1例出现脑梗塞。通过比较,辩证施护组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并发症率明显高于辩证施护组。

见表1

5.体会

消渴病是慢性疾病,在临床实际中辩证施治、辩证施护、辩证施膳相结合避免了护理工作中的盲目性,能充分调动医患双方的积极性,以科学的方法进行心理护理,打消患者心中的疑虑,鼓励患者坚持长期用药治疗,合理饮食及运动,指导患者长期按时、按医师的指导用药,使其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让患者了解消渴病的有关知识,不断的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使患者用健康的心态去接受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5.1饮食护理

消渴患者的饮食调控是治疗和护理的基础。医护人员应结合患者的体质、病机、证型制定合理的膳食方案,让患者懂得饮食调护对消渴的重要性。传统中医学认为,糖尿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主要由阴虚引发燥热,故治宜滋阴润燥。现代研究证实苦瓜、枸杞、魔芋、葱头、大蒜等除具滋阴润燥功能外,还具备良好的降糖作用。香菇、南瓜、低脂高蛋白的鳝鱼以及含铬丰富的海带、绿豆、黑木耳、莲子、黑芝麻等对降糖、降脂均有裨益。根据基础中医理论,可将糖尿病分为上消、中消、下消3型,据此护士可酌情指导患者饮食宜忌,指导服用具有降糖功效的特殊食物,开列食疗药膳方供患者参考等。如:上消的食疗方有苦瓜蚌肉汤、番石榴汁、枸杞粳米粥等;中消的食疗方有猪胰汤、南瓜汤、山药粥等;下消的食疗方有羊肺汤、洋葱瘦肉汤、桑白皮兔肉汤等。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治疗中,在选择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值的食物的同时,也要兼顾营养均衡及一日总热量控制。在坚持长期饮食控制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需要时还应配合合理的药物治疗,这对控制病情的发展有重要意义。[1]

5.2情志护理

传统中医学认为长期精神刺激,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或劳心竭虑,营谋强思以致郁久化火,火热内燔,消灼肺胃阴津而发为消渴。《临症指南医案·三消》所记: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医护人员应多运用言语进行情志疏导,使其做到“节喜怒”、“减思虑”、“恬淡虚无,高下不相慕”,保持怡情悦态、胸襟开阔,则气机调畅,气血和平。通过疏导,消除其所有可能加重或引发过激情志的潜在因素,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干预者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情志状况,进行相应的疏导。尽量让患者发泄心中的抑郁,通过具体分析、解释,消除患者的顾虑和悲观失望的心态,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2]。可以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充分认识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学会适应和应付各种应激生活事件,避免参加竞技性活动,尽量避免引起情志失调的各种刺激,加强身心修养,精神舒畅,五脏调和,使精神处于稳定自律的良好状态[3]。

5.3生活起居护理

消渴病的与患者的生活习惯、日常作息、饮食习惯息息相关。保持室内环境整洁,空气新鲜,安静、舒适,起居有常,注意休息,恢复元气。《黄帝内经》曰:“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避寒暑”。护士应根据季节、气候,对患者的起居进行合理的指导。

5.4运动护理

消渴患者餐后进行适当的运动,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实际出发,遵循渐进与适度原则,运动应有规律,贵在持之以恒。运动形式和程度要灵活掌握,以不感疲劳为宜。例如:老年糖尿病病人应该选择低强度、短时间的运动,如散步、快走、气功、太极拳等;中青年糖尿病病人可选择中强度,时间不宜过长的运动,如快走、慢跑、健身操、交谊舞;妊娠糖尿病病人应选择风险低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广播操、健身操等;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病人应选择强度低、时间短、风险低的运动,如气功、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4]。运动时选择质量较好的运动衣,运动鞋及棉袜;教会患者肾俞、胰俞穴的定位及按摩,肾俞穴、胰俞穴是按摩治疗消渴病的主要穴位,按摩此穴能疏通胰脏的血管,增强血液循环,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增强胰岛的功能。

5.5皮肤护理

皮肤干燥,可能并发疼痛,因此,做好皮肤护理很重要。经常洗涤并保持皮肤洁净,避免瘙痒。皮肤瘙痒可用润肤类油膏涂擦;阴部瘙痒可于小便后用苦参、蛇床子煎水洗涤;肢痛、肢麻者应避免局部刺激,可用乳香、当归、红花煎水熏洗,肢麻时,用热水袋,注意防止烫伤。内衣、床单以柔软舒适为宜,减少刺激,避免摩擦破皮肤,引起感染。并发末梢神经炎应进行局部按摩、理疗、针灸,天冷时应注意保暖,但禁用热水袋,可以用温水擦洗患肢、患指以改善经血运行,保护皮肤,防止烫伤及溃疡的发生。同时可配合中药补气血、益肝肾、祛风湿、通痹和络治疗,以改善症状[5]。

5.6药物护理

消渴病目前尚不能根治,药物治疗是根本手段,务必坚持用药,向患者讲解用药知识,坚持全程,做好血糖的监测,不能随便停药,减药,换药,给患者讲解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严格遵照医嘱,中药汤剂根据医护人员的交代按时服药,科学用药,剂量准确,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5.7健康教育

患者病情好转后,应教患者有关的自我护理以及控制急慢性并发症的知识,如何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慢慢调整心态,按时起居,定期复查血糖,测量体重,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注意观察有无感染,恶心,纳差,嗜睡等,若有上诉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

5.8预防并发症

消渴患者抵抗力低下,还应防外感,做好口腔护理,卧床患者要保持皮肤清洁,勤翻身,预防压疮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晓明,刘彩虹.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在糖尿病饮食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医学综述,2007,13(7):538-539.

[2]樊红荣.糖尿病足患者的中医护理[J].当代医学,2008,14(24):149-150.

[3]张凤芹.糖尿病53例辨证施护[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5):28-29.

[4]侯凤珍.糖尿病病人的中医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07,9:60-61.

[5]李哲.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护理浅探[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