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以人为本,提升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如何做到以人为本,提升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王俊善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上马街道上马中心小学王俊善266000

【摘要】:小学教师要做到善于掘教材内容的启发性素材,课堂上注意创设“启发”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由于教学成绩与课堂教学管理有紧密的联系,教师经常会思考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课堂教学这个问题,也为解决这个问题而想尽了办法,可效果不是很理想。那么,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管理水平呢?

【关键词】:以人为本、教育管理、制度规范、有效性、

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努力拼搏,教学的有效性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追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的培养。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激发、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等问题。

一、教学情境创设要宽松、民主化。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诚、诚实、相互信任、善意相待----这些特点能最好地表现……教师同他的学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教师要将“爱心”洒向每一位学生,营造积极的情感交融的课堂氛围,做到“目中有人”,蹲下身来看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

教师要做到善于掘教材内容的启发性素材,课堂上注意创设“启发”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利用直观教学导入,以学生原有知识为起点进行导人;利用比喻进行导入;利用实验进行导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导入等。这样既可以降低知识难度,便于学生理解,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素养,使学生在课堂开始阶段即进入亢奋状态。

二、用科学的制度规范人,是“学校立之大本”。

管理离不开制度,要保证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加强学校制度建设。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学校制度建设是“学校立之大本”,是师生“共同的约言”。实践也告诉我们,学校管理的对象是人,相对于物来说,具有更高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好的制度,能使“魔鬼”变成“天使”,而坏的制度能使“天使”变成“魔鬼”,这话是不无道理的。

那怎样处理好制度约束与调动人主观能力性的关系呢?制度是死的,管理是活的;人的管理,应该是“人心”的管理。抓住了人心,就抓住了“纲要”;凝聚了人心,就凝聚了“能动力”。这就要求学校在制订各项制度的时候,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制订规章制度的出发点,不应是方便于管理者的需要,而要考虑到教职员工的利益,使制度具有“人情味”,体现“人本思想”。

三、用真情打动人,不断增强凝聚力。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在人的心理生活中起着组织作用,它支配和组织着个体的思想和行为。情感力量是一种内在的自律性的因素,犹如一只“看不见的手”,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从而有效地规范和引导人的行为。因而,学校管理者要想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就必须在“情”上下功夫,处处体现一个“情”字:做到以情动情、以情动人、以情启智,最大程度地激发全校教职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性;消除情感障碍,减少人际磨擦,形成和谐、奋进、具有凝聚力的人际环境,从而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1.用细心赢得认同。学校管理者要从细微处走进教职工,深入体察教职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心教师工作学习和身心健康,切实解决他们的各种困难。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经常不被人重视,甚至也不为人觉察;但是,这些问题却是师生必须面对的,困扰着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管理者只有从微小处着手,从解决教职工身边的小事着手,使广大教职工感受到管理者的真情真意,才能从内心涌起亲切感,产生认同感。

2.用真情温暖人心。由于人在性格特点、认知情感、兴趣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对同一事情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即使具有同一的看法,也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管理者应该以尊重和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位教职工,尤其是对待一些同自己看法不一致的人。有时候,教职工之所以产生意见,是因为制度本身阻碍了他们工作的创新,他们的意见正是推动学校完善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当自己的“牢骚话”受到了学校的重视,当自己的意见被学校欣然采纳,他们会意识到学校对自己的重视,也将会用更加合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建议。对于少部分因为自己的私利而对学校制度产生对立情绪的人,管理者的尊重与宽容同样会让其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一片真情,逐渐消除对立情绪。

3.用真心稳定人心。广大教职工对新事物都有一定程度的期望值,这种期望值反映在情感上就是情感预期,例如在学校实施一项新的管理制度的初期,许多老师会对新制度产生较高的情感期望值,而当新奇感、神秘感都消失后,他们的情感期望值又会大幅度地下降,原来的希望被失望所冲淡。这种不稳定的情感预期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影响教师对新制度的正确认识,甚至会出现抵制新制度的行为。

四、要用优秀的文化引领人。

现代学校竞争说到底已经不再是人、财、物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最先进的管理思想是用文化进行。学校管理如果形成了浓厚的先进的文化气息,教师的敬业、创新、协作就会成为自然而然的行为,所有人就会在良好的学校文化的氛围中高标准地要求自己,社会重师德、重责任。有了管理文化,学校才有品位和灵魂。管理文化将管理升华到文化层面,赶超了管理本身固有的内涵,使管理从一套“硬性”的规范成为一种“柔性”的文化,从注重“物性”的规范成为关注“人性”的发展,从而最终实现管理的最高境界——发展人。

“大道无形”,学校文化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有些学校管理者对之感觉“虚”,不知道文化管理从哪里入手,从而导致了一些学校把学校文化管理等同于“文字管理”,口号标语满天飞,结果收效甚微。大量实践证明,学校文化管理的关键在于要让文化经历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内心的过程,要得到广大教职工的理解和认同,转化为教职工的日常工作行为,是学校文化管理成败的关键。学校文化需要领导和师生共同建设。为此,校长要注意拨动师生心弦,经常在师生心灵深处弹奏,让师生以优秀的文化引领自己的思想言行,丰富其内涵,从优秀的文化中不断汲取力量,不断取得新的发展,自觉成为学校文化管理的执行者、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