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后肩法在肩难产处理中的应用罗炫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旋后肩法在肩难产处理中的应用罗炫

罗炫

(四川自贡市荣县妇幼保健院四川自贡643100)

【摘要】目的:探究在肩难产处理过程中,使用旋后肩法的效果。方法:针对20例肩难产产妇实施前臂法干预,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20例患者使用旋后肩法干预,并归为观察组;观察其分娩情况并对比其结果。结果:通过Apgar评分能够反映出两组新生儿的窒息情况,明显可加观察组的无窒息情况占比较高;比较两组分娩后的并发症情况,明显可见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结论:旋后肩法在肩难产处理中的应用分析可见,其能够减少分娩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新生儿Apgar评分的提高,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旋后肩法;肩难产;处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2-0172-02

肩难产在产科临床中较为多见,其主要是指胎儿的头部已经娩出,但是肩部在产妇的盆骨处被卡主,此时常规的分娩干预很难保证其难产现象得到改善,但是持续难产现象可对胎儿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因此我们需要针对其肩难产情况进行分析,并总结有效的干预方法,本次我们则着重分析旋后肩法的干预效果,目的在于总结临床经验,本次研究的详细情况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针对40例肩难产产妇实施分组干预,分组采用随机均分法,将患者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范畴;患者的收治时间为2015年5月到2017年1月。对照组20例患者中有经产妇7例、初产妇13例,患者的孕周为40.35±1.25周,患者的年龄为28.65±2.03岁;观察组20例患者中有经产妇6例、初产妇14例,患者的孕周为40.03±1.04周,患者的年龄为28.59±2.12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可见其P>0.05,故可比。

1.2方法

针对对照组产妇实施前臂法干预,即助产人员对胎儿的前臂进行按压,虽小其肩周直径,此后辅助操作者牵起胎儿的头部,使其逐渐娩出。观察组产妇使用旋后肩法干预,即在产妇的阴道内对胎儿肩膀位置进行触摸,直至一手置于胎儿的后肩后,另一手在胎儿的肩峰和肩胛之间,然后缓慢施加压力,使得胎儿的肩部得以转动,转动至产妇的骨盆斜径位置即可停止,进入产妇的盆骨后可旋转胎儿的肩部,使其逐渐娩出,但是应避免转动其颈部,防止影响其臂丛神经或气管,最终避免胎儿窒息现象的出现,确保分娩安全性[1]。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娩出胎儿以及产妇的并发症现象,包括产后出血、软产道损伤和臂丛神经损伤等,按照组别统计其并发症发生比例并进行比较。此后使用Apgar评分法评价新生儿情况,满分为10分,8分以上即表示其无窒息;4~7分表示轻度窒息;3分及以下为重度窒息;统计两组各项情况比例并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用n表示计数资料,用%统计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如果检验后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

2.结果

2.1两组Apgar评分比较

通过Apgar评分能够反映出两组新生儿的窒息情况,明显可加观察组的无窒息情况占比较高,其详细情况见表1。

表1两组Apgar评分比较[n(%)]

3.讨论

肩难产在临床中较为多见,出现难产现象后胎儿可能会随时伴随窒息的危险,同时容易因为缺氧引起多种并发症发生;而临床面对此类难产情况并不能直接对胎儿进行拉扯,否则容易使得胎儿臂丛神经或锁骨等处出现损伤。

前臂法干预则是一种可用的助产方法,但是对胎儿前臂进行按压,仍然无法保证其顺利娩出,同时仍然容易伴随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基于常规干预方法存在的不足,我们必须针对该类难产现象进行详细分析,从而总结更加有效的干预方法。一般而言,肩难产可能和胎儿体型过大、产妇盆骨狭窄、宫缩乏力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胎儿体型过大或产妇盆骨狭窄均使得胎儿无法顺利通过其盆骨部位,而伴随产妇宫缩乏力的情况下,其不仅难以娩出胎儿,甚至会因为子宫损伤等因素加大出血的几率,威胁产妇的安全[2]。此时我们使用旋后肩法对其进行干预,则能够起到一定效果,其临床应用的原理为,产妇盆骨可能处于扁平状态,此时助产士顺着产妇的子宫触摸到胎儿的肩膀部位,利用其盆骨平面的结构对胎儿实施旋转,使其肩膀宽度最大的地方尽量和产妇盆骨直径最宽处吻合,此时即可避免牵拉胎儿对产妇产道和子宫产生的损伤,同时能够减少牵拉对于胎儿造成的损伤,在另一助产士的协同下可顺利促进胎儿娩出[3]。顺利产出则有效避免了胎儿在宫腔内停留时间过长而出现的缺氧现象,最终提高其新生儿Apgar评分评分。本次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积极针对肩难产产妇实施分组干预,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难产处理,最终胎儿均顺利娩出,通过Apgar评分能够反映出两组新生儿的窒息情况,明显可加观察组的无窒息情况占比较高,说明观察组胎儿的临床情况更好;比较两组分娩后的并发症情况,明显可见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同时说明观察组所用方法对于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旋后肩法在肩难产处理中的应用分析可见,其能够减少分娩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新生儿Apgar评分的提高,因此值得临床借鉴,意义在于通过干预改善其难产情况,提高产妇和胎儿的预后情况。

【参考文献】

[1]赖丽芬.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在肩难产处理中的应用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8):72-73.

[2]王丽娟.屈大腿加旋肩法在肩难产中的应用及妊娠结局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0):131-132.

[3]王少为,赵晓东,褚德发,等.肩难产综合预防措施的荟萃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50(1):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