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正常肠道排便的护理措施

/ 2

维持正常肠道排便的护理措施

徐明丽

徐明丽(黑龙江省大庆龙南医院163453)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6-0290-01

【关键词】维持正常肠道排便护理措施

护士应该协助人们获得和维持健康的排便习惯,以满足肠道排泄的需要。通过卫生宣教、调整病人的饮食、液体摄入、运动和姿势以维护正常的排便习惯,提供隐蔽性和自我放松等护理活动,来维持正常排便。

1卫生宣教卫生宣教能帮助人们改善肠道排泄习惯,增加人群正常排便的知识,帮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维持正常排便知识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措施。

2饮食饮食内适量的纤维,是有助于维持肠道正常功能的一项重要因素。食物纤维能增加粪便的重量和含水量,从而加速粪便在肠道内的移动。增加老人的饮食纤维量能够明显降低对轻泻剂或灌肠的需求。多食用麦麸(米糠)、全壳类、坚果和生蔬菜,有利于增进正常的肠道排泄。

肠道憩室性疾病是因结肠壁肌肉薄弱而突出所致。若憩室内充满粪便阻塞结肠,可引发穿孔、溃疡、感染等。高纤维饮食能预防肠道憩室疾病,因为这种饮食能制造粪块,而致结肠腔管径变大,使粪便通过的压力较小。因此,结肠肌肉所遭向外的力量较小,就不易形成憩室。指导摄取高纤维饮食的人,每日摄入2000~3000ml的液体。大量饮水(液体)能增加粪便的含水量,预防肠道阻塞。但是,大量的饮食纤维也会导致肠痉挛性疼痛和胀气。同时高纤维饮食有碍钙、铁、铜、镁、磷和锌的吸收。因此,食用高纤维素食品要适量。

3液体人体内适当的水分能使粪便软化,而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肠道功能。成人每日应摄入1200~1500ml的液体。如果病人有明显的液体需要(例如,因活动或发热以至流汗过多),则摄入量应增加。长期卧床不动的病人也需要增加液体摄入量,因为病人本身有助于排便的活动量受到了限制。在制定增加液体摄入计划之前,应先确定病人没有任何会因液量增加而使病情恶化的疾病,如心脏病、肾脏病或头部外伤等。

选用液体的“种类”很重要,如牛奶可致有些人便秘,而柠檬水和橘子汁则会刺激肠蠕动。

4运动运动能增进全身肌肉张力及增强排便肌肉的肌力,故护士应该鼓励并协助人们每日从事运动,例如,散步就是一项非常好的全身运动。

除了全身运动以外,还应指导人们进行增强腹肌和骨盆肌肉的特殊运动。最有效的是肌肉等长运动,其方法是尽可能收缩该部位的肌肉达10秒,然后放松,指导人们每个动作做5~10次,一天做四次。但是,等长运动可能引起心脏病人的血压升高及冠状动脉缺血。因此,在为病人制定运动计划之前,必须先了解病人的全身健康状况。

5排便习惯虽然排便可以发生在任何时候,但最好鼓励人们在结肠反射刺激时排便。此反射作用在早餐后最强,在这个时刻试着排便也最容易成功。其他影响因素也会影响排便习惯,例如,是否有盥洗室可用,或受到个人及职务上的工作限制。因此,制定排便计划之前,应先评估病人日常生活的习惯。协助人们选择排便时间,鼓励人们每日习惯在此时上厕所排便;若时间不当,则再重新选择。

此外,住院会改变原已建立的平常的排便习惯,护士应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然后帮助他们维持原有的常规。

6心情放松和隐蔽性以放松的心情解便十分重要。焦虑可使随意肌紧张,抑制排便;而达到放松最重要的因素是隐蔽性。传统文化上,排便是一件非公开的事情,排便时所制造的气味和声音很容易传出去,使病人产生焦虑。因此,应提供病人一个隐蔽的排便场所。

应尽可能为病人安排隐蔽的环境。若病人使用厕所,应避免他人打扰。若病人必须在病房内使用便盆,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拉上屏风,要求访客和工作人员暂时离开,打开窗户(或换气扇)和收音机(或电视机),并利用芳香剂除臭。

使病人排便后或需要帮忙时能够召唤到人。虚弱的病人用力排便时,其心血管系统无法维持脑部适当的血循环,应预防病人在排便时发生晕厥。

护士的言行对缓解病人的紧张和焦虑情绪有直接影响,例如,不要只为了看病人排完没有而经常干扰他;另一方面,还要小心照顾那些容易昏倒、跌倒的病人。

许多病人在排便前可能必须服用止痛剂。此时,应小心使用,因为药物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所以,应记录给药时间,以便能够在止痛效果发生而尚未进入睡眠期间,让病人试着排便。

7姿势适当的姿势能增进排便的舒适感,并能帮助排便时地心引力的利用,同时,好的姿势有助于腹肌收缩,增加腹内压。最佳的排便姿势是蹲姿,当病人必须在床上使用便盆时,应将床头抬高或采取半坐卧位。室内便器和厕所便器的设计,都应有助于采取近似蹲姿。还可以协助病人身体向前倾斜,以增加腹外压。

若病人身材较矮,应在便器前放置脚凳让病人踩着以增加髋部屈曲度。但对髋关节手术病人时应慎用,尤其是全髋关节置换的病人,必须避免髋关节屈曲超过90度,以防止人工关节脱位。因此,必须将厕所便器的座位加高,减少髋部屈曲;同时,指导这类病人入厕时,身体勿往前倾。

参考文献

[1]中医临床护理操作及健康教育实用指导.

[2]齐静,费苏琴,田春梅,陈秀荣,王淑平.中医时间护理学研究述评[J].河北中医,2003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