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邹成翠

付会洁15350627410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107与华阳路交叉口西行50米乐亨小区最里面西北角的黄楼,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第一人民医院山东泰安271506

摘要:目的: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观察与研究。方法:选取92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例,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为观察组,接受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的则为对照组。统计不同药物治疗的效果,并进行对比。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5.7%,相比于对照组的80.4%明显升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通过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安全可靠,值得重视。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92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例,入选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按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其中,男女分别有53例与39例;年龄为36~74岁,平均(56.8±4.2)岁;梗死部位:39例在基底节,22例在脑叶区,15例在脑干区,10例在小脑,6例为多发性梗死;合并症情况:31例合并高血压,25例合并冠心病,21例合并脑卒中,13例合并糖尿病。所有患者经颅脑CT检查,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且发病不超过72h。在基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差异不大,值得比较。

1.2治疗方法

待患者入院以后,首先对其展开常规治疗,应用的药

物包括疏血通,低分子右旋糖酐,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当患者存在大面积脑梗死时,需应用甘露醇(每次静注125mL,每日1次)达到降颅内压的目的;如果患者合并高血压,则需对其展开厄贝沙坦治疗(每次75~150mg,每天1次)。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即在25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加入0.5g栓通注射液,向患者静脉滴注,每日用药1次。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从腹部皮下注射6150IU的低分子肝素,每日用药2次。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10d的治疗。

1.3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相关标准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减少幅度达到91%~100%,且病残程度为0级,为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少幅度达到46%~90%,且病残程度为1~3级,为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少幅度达到18%~45%,为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少幅度不超过17%或增加幅度超过18%,则为无效。其中,治疗总有效率=基本治愈率+显效率+进步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计量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分别用χ2与t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中,基本治愈20例,显效15例,进步9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4/46);对照组中,基本治愈14例,显效13例,进步10例,无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4%(37/46)。比较数据可知,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  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是由于脑血管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包括颈动脉、椎基底动脉狭窄等,使得供应脑干或大脑的血管发生突然阻塞的情况,血流中断,使得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失去功能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患者便可能出现失语或瘫痪的情况,严重时还会昏迷甚至死亡,有着较高的病残率及病死率,严重危害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现阶段,临床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时,主要采取溶栓、抗凝、降纤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等方法。有研究表明,通过展开抗凝治疗,可有效阻止已形成血栓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还可有效避免形成新的血栓。而作为临床一种常用抗凝药物,肝素对活化凝血因子Ⅱ和Ⅹ可产生良好的灭活作用,进而对凝血酶的活性,以及由凝血酶介导的血小板的聚集及黏附进行有效抑制。但是,肝素的t1/2比较短,再加上个体差异性的存在,无法准确掌握用药的剂量,再加上肝素还容易导致肝素耐受现象的出现,减少血小板,增加血管的通透性等,因而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低分子肝素是由普通肝素经酶促解聚分解或其他化学方法而得到的小分子片段,其在肝素辅因子Ⅱ以及抗凝血酶Ⅲ的介导作用下,对活化凝血因子Ⅱ及Ⅹ产生良好的抑制作用,同时对凝血酶-抗凝血酶等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且借助细胞的调节作用,还可将自身抗血栓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另外,在内皮细胞介导下,低分子肝素可促进前列环素样物质以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素的形成与释放,进而起到活化纤溶的效果。低分子肝素相比于普通的肝素,有着更高的生物利用度,t1/2更长,量效预测性良好,不会对血小板造成影响,使用便利。本实验结果也显示,应用低分子肝素的观察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应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证实了低分子肝素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治疗价值要优于血栓通注射液。综上所述,通过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可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4结论

低分子量肝素具有分子量小,抗血栓作用强,生物利用度高,血浆半衰期长,对血小板影响小等特点。我们治疗100例,仅2例出现皮下出血,1例发生出血性梗死,均发生在高剂量用药组,没有加重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有关报道一致。我们推荐在发病72h之内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尤其对短暂脑缺血发作疗效更佳。肝素是一种粘多糖药物,至今已应用于临床半个世纪。其不仅具有抗凝,抗血栓作用,还具有抗炎,抗过敏。抗病毒和降血脂作用。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王心珉.低分子肝素钙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与不良反应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4):102-103.

[2]费瑞芝.低分子肝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观察与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17(03):28-29.

[3]于海艳.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01):34-35.

[4]赵群,王艳菊.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06):763-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