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电能计量误差分析探索吴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电力系统电能计量误差分析探索吴丹

吴丹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石嘴山供电公司宁夏石嘴山753000)

摘要:电力计量装置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质量不仅仅直接影响到电力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还会直接影响到用户们的用电满意程度。但是在现有的电能计量工作中还经常性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并且容易导致一些电能计量误差的出现,这也就要求电力企业能够进一步加强对该方面工作的重视程度,并有效避免电能计量误差的出现,从而促进我国的电力行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电能计量装置;误差;控制方法

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对电能计量装置计量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电能计量装置的质量和配置、安装技术都会对其计量准确性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有效的对电能计量装置综合误差的控制,则需要严格对安装技术进行控制,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误差的产生,提高计量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1电能计量装置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

1.1电能表的主要误差

电能表内部的元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由于制造时受制于精度的限制,这也使其制造过程中避免不了会存在一定误差,因此电能表自身存在的误差会对电能计量的准确性带来一定的影响。这其中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而造成计量偏差的现象较为显著,其一即是没有选择适宜精度的电能表,其二即是电能表接线方式不正确,从而导致电能计量误差产生。

1.2电压互感器误差

电力互感器的二次容量选择方面,需要结合外接导线阻值、电流、线圈阻抗等计算分析,因此在针对互感器误差问题进行处理时,需要加强电能计量装置方面考虑。互感器选型中,需要考虑二次容量等要素,从综合角度进行深层次分析,保证互感器准确度等级等满足规定要求。此外,如果互感器不符合精度或负载要求时,需要及时更换型号,避免产生过大偏差。负荷偏大偏小均会对计量装置准确性产生负面作用。

1.3二次回路误差原因

在电压互感器的运行中,其二次输出端和电能表输出端中间的线路上,还存在有空间开关以及继电器等诸多设备电阻,因此在电压互感器的具体运行过程中,一旦有电流经过,就容易导致二次电压在线路上出现一定程度的压降变化或者角度变化情况,从而导致该电能表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附加误差,使得整个电能计量结果也出现一定程度的误差。

2降低计量装置误差方法

电能计量装置综合误差的产生,其因素具有多样性,主要由计量装置自身误差、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合面误差、二次回路压降误差等几个方面共同组成,因此需要针对综合误差产生的原因来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控制,提高电能计量的准确性。

2.1电能表检定作业

加强电能表检定作业处理中,较为关键的影响要素包括:检定流程、工频耐压试验、误差测定等。直观检查法,主要是针对设备的标牌、计度器、外壳、端钮盒等位置进行检查。而内部检查对象包括:紧固螺栓、磁极、导线等位置。如果发生电能表密封不良,涡轮和螺杆啮合不好,或者未在对应齿高1/3处啮合,均会引起问题。工频耐压作业中,需要先在规定时间段内(5~10s)提升电压至规定参数,维持1min左右,期间不可发生振动、噪音等问题,然后稳速降低电压到最低值。潜动、启动试验需要保证额定功率、额定电压一定,进行装盘转动效果的检测。此外,基本误差测定工作是在规定电压、波形、温度下进行操作,经常使用的方法包括瓦秒法和标准点能法,前者包括定时测转法、定转测时法,后者包括光电脉冲法等。

2.2减小互感器的合成误差

为了能够有效的减少电压和电流互感器合成误差,需要对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进行合理组配,从而达到降低合成误差的目的。在具体组配过程中,需要配用比差较小的电流和电压传感器,同时大小一样,角差符号相同,大小相等。这样可以忽略互感器的合成误差。当互感器与电能表达到较好的匹配性后,需要检查电能表测量的准确性,并及时进行调整,确保互感器误差在电能表误差允许范围内,尽可能的减小互感器的合成误差。

2.3减小二次回路在压降过程中出现的误差

对于二次回路,需要选择适宜的导线截面,在保证导线能够满足一定负载要求的基础上,确定好电缆的截面面积,同时还要在满足电压降解规定要求下尽量缩短二次导线的长度。由于二次电流连接时中间部分不存在接头,因此要保证导线转运部位的长度满足相关的要求。提前测量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二次负荷,当负荷大于35kV的情况下,要使用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不需要安装隔离开关,但要安装熔断器。当计量处于35kV以下时,则需要将专用的二次回路设置在电流和电压回路上,同时还要与测量回路进行分离,监测计量电压,以此来避免熔断器熔断现象的发生。

2.4对现有的计量方式进行优化处理

在进行电能计量方式的选择过程中,还需要严格按照下述的计量流程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计量工作的准确性:①对于一般的电力用户可以采用三相四线的电能计量方式;②对于一些纯动力负荷用户或者排灌用户,可采取三相三线的V型电能计量方式;③对于农村用户或者低压出口用户,也就可以通过三块单相的电能计量方式来进行相应的计量工作。因此在进行电能计量方式的选择过程之中,也就需要根据该地区的实际工作特点,来进行计量方式的针对性选择,从而确保该计量工作的准确性。

2.5规范电能计量表抄表过程

为了对电能计量表抄表过程进行规范化,关键在于制定一定的抄表工作标准,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这就要求电力部门的管理者要将抄表人员的工作过程进行规范化,并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同时,也要实现分区管理,可以提高电能计量表抄表的管理效率。此外,电力部门也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实现对电能计量表的远程监控,可以帮助对计量表的实时和动态观察,能够及时发现其问题。而且,远程抄表技术的应用也可以极大方便对电能计量表的信息采集,可以有效提高抄表的效率和准确性。

2.6进行电流互感器额定容量的明确规定

在电能计量过程中,因为计量技术以及设备性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就导致了其计量误差无法得到充分的避免,但是还需要在计量过程中将具体的误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来保障该电力企业的运行效益。因此就要求二次负荷能够控制在额定荷载的25%~100%以内,而且保证其频率为额定频率,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一些计量误差的发生,此外对于35KV以下的计量回路中,还需要避免熔断器的装设,并需要对一些接触点进行定期的清洗和测试工作,从而使得电能计量工作的计量准确程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结语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电能计量装置作为供用电双方交易的重要计量工具,需要以精准的计量来维护好供用电双方的合法权益。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电能计量装置避免不了会出现综合误差,导致计量出现一定的偏差。造成计量装置计量综合误差的因素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因此需要供电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认真分析,及时找出导致计量误差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来对综合误差进行控制,尽可能的减少误差的发生,提高计量装置计量的准确性。同时供电管理人员还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丰富的经验,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电能计量装置综合误差,有效的实现对供用电双方合法权益的维护。

参考文献

[1]田文朝.电能计量装置综合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

[2]叶贤康.电能计量装置误差原因及控制方法探究[J].电子制作,2014.

[3]丁玥,关于电能计量装置误差因素及控制措施的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