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3

民办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析

庞小婷

广东培正学院广东广州510830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社会已经来临,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使用计算机和相关应用软件的能力,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对于民办高校这个特殊的教育层次,根据学生的独有特点,必须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特别是实验教学改革。本文针对目前民办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民办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建议,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关键词:民办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

1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

1.1实验教材选用不合理

目前,各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不管是本、专科专业都开设了1—2门计算机基础课程,而且都设置了“理论+实验”的学时组成,足见各高校都展现了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视,但这种重视还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我校所使用的教材是由公办高校主编的教材和配套实验指导教程,由于学校的特殊性,正由校中校模式逐步向民办高校过渡,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完全按照公办高校进行,由于我校的办学层次和学生特点与公办高校差异很大,因此使用该教材不利于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2实验教学方法单一

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但学校的教学理念相对落后,仍然采用教师为主的传统模式,教师先讲解,然后学生操作验证,同时教师加以辅导。由此产生的实验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仅仅是对教材例题的重复或验证。缺乏创新性和设计性的实验项目和内容,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养成,阻碍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开发。从而导致学生在校学习的计算机知识毕业后不能应用于社会实践,更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1.3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不能满足专业和社会的需要

信息化社会对大学毕业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很多专业课的辅助手段,如何满足各专业对计算机的知识和计算机能力的不同要求,培养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显得越来越紧迫。当前,有些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节,教学内容陈旧落后,不能激起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很难提高。

2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途径

2.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为了使训练有素的人员适应现代社会,教育应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实践和技能训练。为提高教学效果,将计算机多媒体教室整合到我校,将教、学、做结合起来,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变传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践相分离的做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与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促进传统教学方法的根本改革是教师导向和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师从单向灌输向双向合作转变;实现教学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受过综合教学培训的学生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拓展未来教学空间。

2.2将计算思维应用于教学方法应用中

在高校计算机老师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分层教学法和双向互动法是两种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就是根据不同的学生层次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高校常常将学生的专业作为学生分层的基础。不同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要求不同。分层教学法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将计算思维应用于分层教学法中,就是让学生将计算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举例来说,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用excel进行数据的分类和统计;新闻专业的同学,老师可以引导其用word完成报纸的排版设计。第二种教学方法,双向互动法,就是通过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上课时间有限,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比较少。因此,老师应该学会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高校计算机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资助学习。将计算思维应用于双向互动法中,即老师通过布置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语言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计算机知识的灵活应用,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2.3加强实验室建设

随着各种软硬件的更新换代,实验教学所需的设备已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必须加强实验室设备的更新换代,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需要。首先,要满足每位学生能有独立的实验机器,并且按照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以及评价体系的变化,建立多媒体一体化的机房,教师能同时进行在线教学、学生能在线学习,并能进行分组讨论和创新型实验任务。这就要求多媒体必须能高质量的展现声音、图形、图像及视频资料。学生使用的计算机要紧跟教材所学需要,各种硬件要支撑目前主流软件的需求。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和运行机制,必须建立实验室管理规定、实验室使用登记制度以及实验设备维修制度等一系列实验室相关制度,保障实验室管理的规范。

2.4合理选用实验教学教材

作为一门技术性课程,开设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并熟练使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为了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质量,顺利完成该课程实验教学的任务,首先要从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出发,选用适合民办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以及实验指导教材。现阶段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非常多,有的是专为一本学生甚至计算机专业学生编写的教材,这种教材偏重于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原理及结构,而民办高校学生属于高考成绩一般,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存在偏科,学习习惯不好等各种情况,选用理论知识比较深入的教材,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实验教学要选用具有创新性和设计性实验内容的教材,减少或取消传统教材对例题简单验证的实验内容,增加启发学生创造性、探索式的学习,甚至可以设置分组探究式的开放性实验内容。

2.5将计算思维应用于课程体系建设中

在现代社会,计算机随处可见,学生需要学习基础的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方法。计算机基础是一门通识核心课程。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其他计算机课程的基础,高校应该将计算思维应用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高校老师应该提前了解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情况,将计算思维应用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中。高校计算机老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就是培养学生用计算思维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本文看来,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将计算思维应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中:第一,高校可以通过创造现实情境,让学生以计算机知识为基础,用计算机语言描述现实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问题的本质。第二,计算机老师应该让学生学会简化和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并学会用计算机语言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将现实问题抽象化,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第三,学生应该学会处理问题的流程,在解决其他问题时,学生应该学会灵活变通,能够举一反三。高校计算机老师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出发,细化计算思维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上的应用。

2.6选择合适的案例

案例教学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在发展案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涵盖课程内容的相关知识,并正确描述和解释相关知识点。案例的设计应以学生的可接受性为设计目标,并且必须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必须以过程为导向,充分介绍和解读完整案例的知识,让学生现场申请,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感知,掌握知识和技能。在课程教学中使用的大多数案例应该是相关的,一致的,并且易于使用。

2.7制定正确的教学评价机制

计算机专业不同于其他理论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注重实践和设计元素,因此,作为教师为学生的公平和整体学习能力考虑,应该制定正确的教学评价机制,将实践过程中的评价和课堂学习总结性的评价,两者相互结合,对学生进行一种奖励和惩罚的管理制度,如完成计算机实践任务、课堂作业完成度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如果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所创新,可以适当的给予分数支持,奖励制度实际上是对学生的一种认可,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总结性评价是课程即将结束时,针对学生整体学习态度和成绩的考核进行评价,既让学生充分了解自身计算机水平,又能够体现计算机教学的特点,让学生体会计算机技术的魅力所在。

2.8确定计算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指导方向

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中,无论是哪一门科目的教学,都需要教师明确学科的教学要求和目标,教学必须要有方向才能够推动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的学习知识水平才能有所提升。计算机教学亦是如此,在计算机教学初始阶段时,教师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好教学时所具备的要求,充分了解计算机教学的最终目的所在,只有当教师充分了解计算机基础教学思想和教学应用领域,才能够排除思想误区,提高学生总体计算机运用能力。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计算机基础应用知识,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把课本上的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明确自身学习的目的,充分了解计算机技术操作的重要性,才能够提升教学效率。例如,在了解flash动画制作相关知识点时,教师首先要做的是理论部分可作为学生的参考,而具体的制作流程和技巧、以及对制作细节和制作完成后的动画效果是需要学生自己摸索和探究才能够提高flash动画制作能力。因此,对于任何学科而言,理论知识只是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要提升学生的操作和应用能力还是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操作,因此,计算机应用技术仅仅是依靠传授理论知识进行教学,想要提高学生计算机能力,无疑是纸上谈兵。

2.9多种工具沟通,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控

学习过程的监控缺失是高校扩招带来的一大问题。由于民办高校教师资源的缺乏,致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监督有心无力,像计算机基础课这种全校性的基础课程很少布置课后作业,布置了老师也没时间全部批阅,这使得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变的举步维艰。基于这个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课下教师可采用QQ群等互联网工具辅助教学,例如利用网络作业方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作业。这样的解决方案既节约了教师批阅练习的时间也客观上督促了学生的等课余学习,使得学习的过程变得可控,同时使学生在课堂之外也可以随时学习。学生在使用这些互联网产品的过程中,更容易产生兴趣,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特别是民办高校,要能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在信息化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熟练使用计算机及应用软件已成为每一位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本文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助于培养服务于基层的创新应用型人才,有助于民办高校在实验教学方面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兴竹,钱林红.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平台研究[J].文山学院学报,2017,30(06):51-54.

[2]张静.翻转课堂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24):121-122.

[3]李光时.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2017,16(12):76-77.

[4]韩琰.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7(24):71-72.

[5]郭丽娜.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36):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