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下肢内踝大隐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1

小儿下肢内踝大隐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及护理

张玲娟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南通226001

摘要:目的:小儿下肢内踝大隐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及护理。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留置针患儿86例,均采用小儿下肢内踝大隐静脉留置针穿刺方式,其中实验组患儿采用改良后的穿刺技术,对对照组43例患儿采用医院规范化的留置穿刺技术。对比经过差异性的穿刺后,患儿的配合率以及穿刺结果。结果:其中实验组患儿综合依从率为41例(95.35%),对照组为37例(86.05%),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41例(95.35%),对照组为例40例(93.02%),实验组穿刺2次以上见回血率39例(90.70%),对照组为例26例(60.47%)。结论:综上所述,采用改良后的留置穿针技术,能够保证小儿下肢内踝大隐静脉留置质量,建议研究推广。

关键词:小儿;下肢内踝大隐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

相关研究表明,通过静脉输液方式能够治疗患儿多种疾病,结合临床研究分析,通过加强留置针处理,能够减少患儿穿刺次数,并提升对患儿的健康保护质量[1]。小儿下肢内踝大隐静脉留置针穿刺要求严格,需要针对患儿的身体技能进行有效穿刺。这也加强了对护理人员专业性的要求。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留置针患儿86例,均采用小儿下肢内踝大隐静脉留置针穿刺方式,对比经过差异性的穿刺后,患儿的配合率以及穿刺结果,现将相关病例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留置针患儿86例,均采用小儿下肢内踝大隐静脉留置针穿刺方式,其中实验组患儿采用改良后的穿刺技术,男患儿21例,年龄为5-12岁,平均年龄为(7±1.2)岁,女患儿22例,年龄为5-17岁,平均年龄为(6±3.6)岁,对对照组43例患儿采用医院规范化的留置穿刺技术,男患儿19例,年龄为5-9岁,平均年龄为(6±1.3)岁,女患儿24例,年龄为3-14岁,平均年龄为(9±2.4)岁。

1.2方法

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穿刺方式如下,护理人员用左手食指按照患儿内踝大隐静脉皮肤当其触碰到充盈且富有弹性的血管后,在对其进行常规化的消毒处理,让患者右手抓住对照组如何护理左手拇指将内踝处皮肤绷劲,于血管上方直接穿刺,将软管全部送入血管后松开止血绷带,在对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化处理。

对实验组进行优质化护理干预,在穿刺前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讲解留置针的优越性,并提升家长的认知程度,以此获得家长的配合。穿刺中,要按照医院的规范操作,安慰患儿情绪。置管成功后,要加强对患儿的心理护理,观察患儿的穿刺位置是否发生渗血等不良问题,及时处理问题,提升护理质量[2]。

1.3观察指标

对比经过差异性的穿刺后,患儿的配合率以及穿刺结果。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为[n(%)],予以X2检验;计量资料为(x±s),予以t检验。P值<0.05提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2.结果

2.1两组穿刺中患儿依从性对比见表1

表1两组穿刺中患儿依从性对比[n(%)]

3.讨论

在静脉输液中,患儿对针头多有抗拒,为了保证护穿刺质量,医护人员多选取内踝大隐静脉穿刺,其位置浅且具有较大的充盈性[3-5]。为了避免患儿的不良情绪对留置针处理质量造成的隐患,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性。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留置针患儿86例,均采用小儿下肢内踝大隐静脉留置针穿刺方式,其中实验组患儿采用改良后的穿刺技术,对对照组43例患儿采用医院规范化的留置穿刺技术。对比经过差异性的穿刺后,患儿的配合率以及穿刺结果。其中实验组患儿综合依从率为41例(95.35%),对照组为37例(86.05%),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41例(95.35%),对照组为例40例(93.02%),实验组穿刺2次以上见回血率39例(90.70%),对照组为例26例(60.47%)。综上所述,采用改良后的留置穿针技术,能够保证小儿下肢内踝大隐静脉留置质量,建议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秀霞.小儿下肢内踝大隐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及护理[J].双足与保健,2018,27(20):63-64.

[2]田怡.小儿下肢内踝大隐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及护理[J].双足与保健,2019,28(12):117-118.

[3]崔晓青.小儿下肢内踝大隐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及优质护理服务[J].双足与保健,2019,28(12):119-120.

[4]周培培.小儿下肢内踝大隐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及优质护理服务效果评价[J].双足与保健,2019,28(17):129-130.

[5]董静.小儿下肢内踝大隐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及护理[J].双足与保健,2019,28(17):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