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涂片检查对于发热患者的临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外周血涂片检查对于发热患者的临床意义

胡春城

胡春城

(湖南省石门县中医医院检验科415300)

【摘要】目的分析发热患者采用外周血涂片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接诊的发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将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人员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皆进行外周血涂片检查,对比分析两组对象检查结果。结果对照组对象镜检结果基本与仪器分析结果一致,而发热患者镜检结果显示异常率高达55.00%(44/80),而仪器分析结果显示异常率则为22.50%(18/80),镜检所得异常率明显高于仪器分析所得,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涂片检查能进一步明确发热患者是否感染及感染类型,结合临床、细菌培养等检查,可以提高临床确诊率,对于发热患者的临床诊治有着很高的意义,值得借鉴。

【关键词】发热外周血涂片检查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0-0195-02

发热属于临床常见症状,但是对于其具体的病因判断却十分复杂[1],对于如何鉴别感染或非感染,真菌性、病毒性还是寄生虫感染等,单纯依靠临床、生化免疫学及细菌培养等检测,还无法完全准确评定[2],因此需要依靠血细胞计数与细胞形态观察才能更好的鉴别。近几年,我院针对接诊的发热患者采取外周血涂片检查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6月~2013年13月接诊的发热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对象,同时将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人员80例作为对照组对象,两组对象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对照组: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15~50岁,均值35.3±5.4岁。研究组: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12~54岁,均值35.9±5.6岁。两组对象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本次研究两组对象皆进行外周血涂片检查,所用仪器与材料包括显微镜(日本Olympus)、细胞分析仪(迈瑞BC-5500五分类)及其相关的配套试剂,以及瑞氏染液等,相关的操作应严格按照规程与说明书执行。利用EDTA-K2抗凝管收集血液2ml后进行充分混合均匀,并且在一小时内完成相关的检测工作。两组对象皆完成显微镜检测与血细胞分析,其中镜检采用的是瑞氏染色法,在油镜下对200个有核细胞进行分类计数,同时对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与分析。

1.3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便于回顾性分析,同时计数资料用%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差异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结果

对照组对象镜检结果基本与仪器分析结果一致,而发热患者镜检结果显示异常率高达55.00%(44/80),而仪器分析结果显示异常率则为22.50%(18/80),镜检所得异常率明显高于仪器分析所得,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具体的检测数据分析可见表1所示。

表1两组对象外周血涂片检查结果对比

3讨论

发热属于临床常见症状,也是各大疾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但是其具体的病因复杂多样,临床诊断时往往很难确诊。以往诊断发热症状基本上以临床表现、细菌培养等检查为主,但是确诊率较低[3]。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血液分析仪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使得临床血液学检测质量与效率大大提高,这便为临床快速准确的血液常规检查提供了思路。可是,从我院应用情况及相关文献报道来看,血液分析仪自身存在缺陷,加上细胞的形态复杂多样,使得这类仪器大部分仅能作为健康筛查所用,而无法完成白细胞等的鉴别与分类,为此临床常常发生漏诊与误诊,给患者及其疾病治疗带来了严重影响。基于此,我院根据相关研究,将外周血涂片检查应用在发热患者临床诊断中,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针对接诊的80例发热患者与接待的健康体检人员80例进行对照研究,皆进行外周血涂片检查与相关仪器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对象镜检结果基本与仪器分析结果一致,而发热患者镜检结果显示异常率高达55.00%(44/80),而仪器分析结果显示异常率则为22.50%(18/80),镜检所得异常率明显高于仪器分析所得,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与同类研究结果相似,比如有研究针对116例发热患者与100例健康体检人员进行外周血涂片检查,结果显示镜检异常率高达41.1%。

笔者进一步分析得出,发热患者不同的病因所得外周涂片检查结果也不相同,主要包括这样一些情况:1)幼稚细胞:幼稚细胞改变,提示可能是血液系统疾病引发发热,可进一步采取骨髓穿刺等检查确诊;2)血液白细胞:该细胞形态改变,则主要为中毒性变,包括细胞大小不均、空泡变性、中毒性颗粒等,对于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所致发热意义重大;3)异淋细胞:病毒性感染所致发热患者其外周血涂片中可见异淋细胞,镜检若发现该类细胞,则要注意与血液病进行鉴别;4)红细胞异常:镜检常见红细胞异常包括分布异常、形态异常、大小异常等,这些异常情况都有对应的病症,故而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5)真菌:发热患者镜检中可见真菌孢子样异常形态,这提示临床应抽取标本进行真菌或者细菌培养,可以进一步确定发热的病因,从而对症下药。

综上所述,外周血涂片检查能进一步明确发热患者是否感染及感染类型,结合临床、细菌培养等检查,可以提高临床确诊率,对于发热患者的临床诊治有着很高的意义,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吴红玲.外周血涂片检查对于发热患者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08(7):868-869.

[2]张翊,黄伟萍.发热时检测血清PCT与外周血涂片NAP积分的临床价值比较[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1,24(5):588-589.

[3]余晓红,黄幼玲,张丽等.小儿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1):1466-1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