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68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2

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68例临床分析

秦毓霖

秦毓霖(河南省武陟县人民医院儿科河南武陟454950)

【中图分类号】R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7-0081-02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8例脑瘫患儿分别采用功能训练、推拿按摩、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及心理疏导等综合康复疗法,3~6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本组68例患儿中,基本治愈14例,显效30例,好转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6%。且患儿的年龄越小、病情越轻,其治愈率越高。结论综合康复疗法是治疗小儿脑瘫的有效方法,能明显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小儿脑瘫综合康复疗法功能训练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为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以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可伴有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等并发症[1],是造成儿童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给患儿、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早期干预和综合康复治疗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2007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采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瘫6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观察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8例小儿脑瘫患儿,均符合2004年全国小儿脑瘫专题研讨会通过的小儿脑瘫诊断分型标准[2]。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1~6个月28例,7个月~1岁21例,1~3岁12例,3岁7例;痉挛型32例,手足徐动型17例,共济失调型4例,肌张力低下型6例,混合型9例;轻度障碍11例,中度障碍22例,重度障碍35例。

1.2治疗方法

1.2.1功能训练结合每个脑瘫患儿的具体情况及实际运动能力,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抑制异常姿势及运动,促进正常运动的出现。即综合应用bobath、vojta法以促进正常运动发育、平衡反射,抑制异常姿势及运动,进而增强肌力、降低肌张力。此方法将有助于患儿形成习惯性姿势与动作,进而建立大脑对运动、手的技能控制及支配能力。每天1次,每次30min,3个月为1个疗程。

1.2.2推拿按摩针对不同患儿的局部表现分别采取轻揉、搓、捏、拍打等手法,整体按摩与局部按摩相结合,进而疏通经络,改善局部血循环,降低肌张力,缓解痉挛,提高肌肉肌力,此方法对功能训练起着较好的辅助作用,并贯穿于功能训练的整个过程。每天1次,每次10~15min,3个月为1个疗程。

1.2.3物理治疗推拿完毕后,针对不同患儿的病情,分别给予经络导频仪、痉挛肌治疗仪、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神经损伤仪治疗。每天1次,每次20min,每20次休息1周,3个月为1个疗程。

1.2.4药物治疗针对不同患儿有针对性口服一些抗癫痫药物,静脉输注复方丹参注射液、脑活素、胞二磷胆碱及神经节苷酯等药物,进而改善脑细胞能量代谢,增强大脑功能。每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一般需要3~6个疗程。

1.2.5心理疏导脑瘫患儿除了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异常姿势外,大多伴有智力低下和心理障碍。因此,在矫正患儿肢体功能障碍的同时,应积极与患儿进行交流,通过引导式教育,培养患儿的心理素质,矫正情绪,增加其坚强、向上的信心,激发其社会欲望。此方法尤其适用于年龄稍大,智力轻度低下的患儿。

1.3疗效评定标准

基本治愈:发育正常或接近正常,异常姿势消失,肌张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对称,行走正常,语言清晰,反应能力强,智力正常。显效:运动功能明显改善,异常姿势未完全消失,有主动运动,肌张力改善不完全,反应能力尚好,智力有提高;有效:运动功能及异常姿势较治疗前有进步,肌力、肌张力也有改善,智力稍有进步;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者[3]。

2结果

本组68例患儿中,基本治愈14例,显效30例,好转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6%。14例基本治愈的患儿中,痉挛型9例,手足徐动型5例。其中以轻中度1岁以内的脑瘫患儿显效率较高,而年龄﹥3岁的重度脑瘫患儿及共济失调型、混合型的疗效较差。即患儿的年龄越小、病情越轻,其治愈率越高。

3讨论

小儿脑瘫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先天性或围产期所发生的脑功能障碍性综合征。目前,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大多认为其与孕早期的病毒感染、窒息、产伤、低体重儿、早产儿等因素密切相关[4]。由于脑瘫本身是非进展性的,即脑损伤为静态的,不会一直恶化下去,加上婴幼儿的大脑发育尚未成熟,且处于迅速生长发育阶段,而脑损伤也处于初期阶段,异常姿势和运动还未完全固定,此时期脑瘫患儿的可塑性强,代偿能力高,在某种程度上能促进其功能恢复。因此,运用综合康复的手段进行早期干预能使脑瘫患儿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脑瘫患儿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综合治疗的过程,同时也需要患儿、医师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其中,功能训练是康复医学中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来讲,运动本身就是一种刺激,可保持中枢神经的紧张状态及兴奋性,以加强对全身器官功能的调节。推拿按摩、物理治疗可促使经脉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有利于肌张力下降,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对功能训练能起到有益的补充作用[5]。药物治疗可促进大脑的新陈代谢,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补充大脑发育的必需营养物质。与此同时,对脑瘫患儿给予心理疏导,使其能更乐于接受上述康复治疗,进一步提高整体疗效。本组68例患儿中,基本治愈14例,显效30例,好转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6%,这表明综合康复疗方法对小儿脑瘫治疗是十分有效的。同时也发现,患儿的年龄越小、病情越轻,其治愈率越高。因此,我们在临床治疗小儿脑瘫过程中,应大力推广综合康复疗法,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使脑瘫患儿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俐,郭晓英,唐梅,等.运动功能训练联合药物及高压氧治疗不同年龄小儿脑瘫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8):750-751.

[2]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神经学组.小儿脑瘫的定义诊断标准和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

[3]杜柯凝,贾丽威.综合治疗小儿脑瘫55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2):4640.

[4]申改青,高岭,董艳鹏.小儿脑瘫综合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4):219-220.

[5]袁艺.运动疗法结合推拿治疗小儿脑瘫4O例临床观察[J].贵州医药,2007,31(1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