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张红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张红莉

张红莉

(重庆市江津区妇幼保健院重庆402260)

【摘要】目的:探讨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到2016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240例患儿,按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120例与研究组120例,在护理工作中护士主动与两组患儿进行沟通,同时仅对研究组患儿进行以表情、抚触、眼神、身体姿态为主的非语言性沟通,比较两组患儿与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对护士的护理技术满意度无明显差异(P>0.05),但研究组对护士的服务态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护士对患儿进行非语言性沟通可有效拉近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大。

【关键词】非语言性沟通;儿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4-0247-02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5月到2016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240例患儿,男127例,女113例,年龄5个月~11岁,平均(5.7±2.1)岁,按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120例与研究组120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主动与两组患儿进行沟通,同时仅对研究组患儿进行非语言性沟通,主要方法为:

1.2.1仪表一个人的仪表与举止可引起他人产生相应的知觉反应。患儿渴望从他人身上得到安全感与信任感,所以护士应注重自身的仪表修饰,做到衣着整洁、仪表端庄、举止大方,可适当化淡妆增加自身的精神气貌,这不仅会增添护士的自信,而且也可带给患者美的享受,在接触患儿时能够引起患儿的愉悦感,从而消除患儿的抵触情绪,为以后护患的和谐相处奠定基础。

1.2.2体态从一个人的身体姿势中可看出他的自我感觉、情绪状态以及健康情况等,保持抬头挺胸、目光平视能够带给他人正面、积极的感受。护士应加强体态训练,不断提升自我的素质与修养,从而能够以健康良好的体态面对患者。而在护理工作中如果出现紧急情况,护士切勿行为慌乱,应表现出沉着镇静、有条不紊、动作迅速的反应,指导患儿及家属如何正确配合医护工作,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1.2.3表情微笑是世上最美好的语言。护士的微笑是搭建护患良好关系的桥梁,能够消除患者的陌生感,赢得患者的信任。如果护士面无表情,就会使患者感到她拒人于千里之外,形成一种紧张、对立的局面,十分不利于后续医护工作的进行。而充满善意的微笑则能引起人的好感,特别是能够使患儿感受到温暖与安全感,对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有很大的帮助。

1.2.4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研究显示,在人与人交流的过程中,80%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进行传递的。护士在同患儿交流的过程中,可先通过眼神接触引起患儿的注意,用亲切友善的眼神表示出对患儿的关心、同情以及愿意倾听患儿的诉求。在交流过程中,护士的目光应放在患儿身上,眼神应自然、亲切,避免东张西望,以免造成患儿及家属的误解,影响护患间的信任。

1.2.5触摸在非语言性沟通方式中,触摸是一种十分实用的护理技术,但受年龄、性别、文化等的限制,触摸的对象一般是儿童患者。触摸能够增加患儿的舒适感,并传递出关心、安慰、理解、赞扬、鼓励等多种情感[1]。触摸优点多,如对新生儿进行触摸,能够使新生儿感受到安全感,特别是进行腹部抚触能够明显促进消化吸收及排泄。在治疗过程中,护士可抚触患儿的头、手、后背,并鼓励性语言,让患儿更有勇气进行相应检查或是忍受疼痛或是服药等。

1.3观察指标

出院日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问卷主要由家属填写,家属可询问患儿意见,问卷包括护理技术与服务态度两个方面的满意度,护理技术满意度标准:总分100分,85分以上为满意,75~85分为一般,75分以下为不满意。服务态度满意度标准:总分100分,90分以上为满意,85~90分为一般,85分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对护士的护理技术满意度无明显差异(P>0.05),但研究组对护士的服务态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非语言性沟通能够解决护患之间语言沟通障碍的问题,如在与儿童患者、短暂性语言障碍患者的沟通过程中具有十分受用的价值。儿科患者普遍年龄偏小,往往无法正确表达出自己的需求,容易造成患儿与护士间的隔阂,最终使得一些治疗与护理都走了弯路。非语言性沟通即沟通不是建立在语言上,而是通过一些眼神、表情等向患儿传递出护士的亲切、温暖、同情、关怀、赞许等感情,能够在患儿的心中塑造一种美好的形象,易于被患儿接受,从而赢得患儿的信赖。在与患儿进行非语言交流时,护士应掌握非语言交流的技巧,灵活使用,且要注意与患儿之间的互动,以提升护理的效果[2]。另外,护士还有不断提升自身思想素质与修养,拓宽医学视野,这是有效护理的基本。

综上所述并结合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护士对患儿进行非语言性沟通可有效拉近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大。

【参考文献】

[1]双素花.护患沟通在临床的应用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4,24(18):3267-3268.

[2]郑星星.在儿科护理中用肢体语言与患儿进行沟通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5,06(07):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