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拔除时机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1

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拔除时机的探讨

苏紫英

苏紫英(上饶县人民医院江西上饶334100)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5-0019-02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管拔除的最佳时机。方法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116例,对照组116例,通过缩短留置尿管时间,选择膀胱较充盈时拔除尿管,观察两组产妇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乳量充足时间,产妇排尿困难,尿道刺激征的发生及婴儿生理性体重下降大于10%的发生等进行比较。结论剖宫产术后24小时膀胱较充盈时拔除导尿管可减少产妇排尿困难及尿道刺激征的发生,利于肠功能恢复及产妇早进正常饮食,乳量充足时间提前,促进母乳喂养及母婴健康。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拔除时机

我院剖宫产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子宫下段剖宫术,术后给予硬膜外腔吗啡镇痛,留置尿管拔除24小时或48小时不等,2008年9~10月对232例剖宫产产妇中116例留置尿管24小时先闭管膀胱较充盈时拔管和116例48小时不闭管膀胱空虚时拔管,观察肛门排气,排便,乳量充足时间及排尿情况,有无尿路刺激征等。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32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年龄21~40岁,健康状况良好,无消化道疾病,无引起肠胀气的滞产,无妊高症,心脏病及产后出血等,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16例,对照组116例。

1.2方法

1.2.1两组剖宫产产妇术后6小时进流质饮食,在肛门未排气前勿进糖及奶类等易产气食物,留置尿管期间每日行会阴护理2次,观察组产妇术后第一天(24小时)先闭管待膀胱较充盈时拔除导尿管后,协助产妇下床清洗会阴排尿,肛门排气或排便后恢复正常饮食。对照组术后第二天(48小时)不闭管膀胱空虚时拔管,肛门排气前仍进流质饮食。

1.2.2乳量充足的判断标准:

(1)母亲自觉乳胀或乳房充盈并经医护人员检查证实(2)每次喂奶后婴儿有满足感,不啼哭或安静入睡(3)不添加其他食物或水,婴儿每天6次以上小便或2次大便。[1]

2结果

两个不同时间段拔管对母婴健康影响比较观察组发生排尿困难3例,尿道刺激征1例,对照组发生排尿困难20例,尿道刺激征8例,观察组发生排尿困难和尿道刺激征明显比对照组减少(P<0.05),观察组乳量平均充足时间及平均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提前(P<0.05)。

3讨论

3.1留置导尿与医院感染膀胱逼尿肌和膀胱内括约肌由骶神经支配,硬膜外阻滞后均可产生排尿困难故术前留置尿管可防止术中损伤膀胱及术后尿潴留的发生。[2]尿细菌培养结果看出随着留置导尿时间的增长菌尿的发生率增高也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约占医院感染总数的40%,尿路感染中70%以上与尿管的插入有关。[3]有报道以剖宫产术后拔除尿管的适宜时间为24小时,既可避免尿道感染又能解除产妇的不适,更有利于排尿顺利和子宫复旧,从而达到使产妇早日康复的目的。[4]通过观察术后24小时先闭管待膀胱较充盈拔除导尿管后,充盈膀胱刺激排尿的神经反射促使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松弛而导致排尿的作用,短时间内排尿,尿液有冲洗尿道作用预防感染,通过对照观察其排尿困难尿道刺激征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提示这种方法对剖宫产产妇临床护理效果明显。

3.2早活动与肠功能恢复及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剖宫产术后患者大部份产妇惧怕疼痛不敢下床及留置尿管的不愿下床活动,而拔除尿管后协助下床活动这样不仅能增加胃肠蠕动还可预防肠粘连及静脉血栓形成等,通过相比其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提前。

3.3乳汁分泌因素

3.3.1母亲营养好,热量充足,各营养及水分充足其乳汁的分泌质量就高而且数量多,通过对照观察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提前,其恢复正常饮食提前,其营养丰富,热量充足自然观察组乳汁分泌充盈时间提前。

3.3.2乳汁分泌和休息,睡眠和情绪密切相关,焦虑不安都可使乳汁分泌减少。病人提前拔除尿管,舒适度增加,休息睡眠充足,不再担心尿管拔除后不能自行排尿,患者情绪稳定,通过观察,观察组乳量充足,质量高,婴儿生理性体重下降大于10%人数明显减少。

4结论

剖宫产术后24小时先闭管待膀胱较充盈时拔管,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排尿情况,有无尿路刺激征,乳量充足时间等观察,提示这种方法对剖宫产术后产妇临床效果明显,有利于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金格,康西忠,窦保凤.自然顺产与剖宫产泌乳量的临床分析.中国现代医生,2008,1:54.

[2]袁慧蓉,廖军娟.剖宫产术前留置尿管最佳时机及对产后恢复的影响.中国社区医师,2008,4:109.

[3]徐敏,徐榕,等.留置导尿与医院泌尿系感染的关系.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5:368-369.

[4]刘鸳.剖宫产术后拔除导尿管时间观察.实用中医杂志,2003.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