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穿孔的CT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消化道穿孔的CT诊断价值

金鑫

金鑫(河南省唐河县人民医院河南唐河473400)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道穿孔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本组7例,术前均行多体位的上腹部CT检查。结果周围脂肪层模糊;间接征象为腹腔内散的游离气体,以及穿孔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结果CT对临床症状轻,X线透视膈下无游离气体者,特别是对胃后壁穿孔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而且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

【关键词】消化道穿孔游离气体CT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9-0140-01

消化道穿孔的影像学诊断,仍主要依据传统的X线检查,然有关CT诊断方面的报道很少。现将我院经CT检查明确、手术证实的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飨读者。

1材料与方法

7例中男5例,女2例;年龄30~58岁。患者主要以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1例黑便,临床以急性胰腺炎、胆囊炎收入院。

均采用Prospeedal全身CT扫描机,矩阵:512×512,层10mm,间距10mm,时间4s。口服水溶液或1%~3%泛影葡胺600~1000ml,采取不同的扫描体位(仰卧位、侧卧位和俯卧位)。扫描范围自膈至肝下缘,平扫6例,平扫后增强1例,采用76%泛影葡胺80ml,团注法。

2结果

手术证实胃前壁穿孔3例,CT仅表现局部管壁略有不规则,散在气泡影及临近脂肪层模糊。胃体、胃窦后壁穿孔各1例,可见及穿孔部位、局部管壁略不规则,并可见软组织肿块影,其中1例肿物边界不清,边缘不规整,临近组织器官受压移位及腹水;另1例边缘光滑,其内见气泡影,胰头区受压后移。十二指肠穿孔1例,CT仅表现局部脂肪层模糊,临近散在气泡影。降结肠脾区穿孔1例,表现管壁不规则,局部气泡影及大量气腹,周围脂肪层模糊,密度增高,与临近组织广泛粘连[1]。

7例中双膈面分别抬高各3例,其中左膈下新月状气体影1例,双膈面均升高并伴有膈下游离气体1例。7例中腹腔内散在游离气体,分布与肝、脾周围,并随体位变化而变化5例,包裹性脓肿1例;合并腹膜炎5例,其中表现为腹膜增厚,以右肾筋膜增厚、粘连为主1例;局限性网膜包绕2例;腹膜内局限性感染灶、脓肿、化脓性胰腺炎及胃粘膜广泛性水肿1例;小肠扩张、管壁增厚、水肿1例。

7例中并发腹膜内少量积液4例,左侧胸腔积液2例,同时伴有胆囊炎1例,肾结石1例,脂肪肝1例,双肾囊肿1例。

3讨论

消化道穿孔是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引起的原因很多,一般主要以胃十二指肠溃疡向深部发展所致,占20%~30%。还可见于创伤、癌肿穿孔等。局限性结肠炎引起的穿孔罕见,本组仅见1例。

消化道穿孔一般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穿孔3种。如果溃疡位于胃十二指肠的游离面前壁与上下缘,往往产生急性穿孔,其漏出的内容物流入游离腹腔引起急性腹膜炎;若穿孔很小或已被堵塞,腹腔漏出量很少,因此炎症仅限于右上腹部,这种穿孔常称亚急性穿孔;溃疡位于胃或十二指肠后壁,由于紧贴临近器官易受粘连限制,被称为慢性穿孔。本组7例中急性穿孔3例,腹腔内游离气体量增多,产生的并发症较重;亚急性穿孔2例,CT仅显示腹腔内少量气体及游离液体;慢性穿孔2例,因局限性包裹,故在CT上未见游离气体及其他并发症,仅见由网膜包绕的脓肿。

消化道穿孔的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主要表现上腹部剧烈疼痛,随即弥散至全腹。但对于临床症状不典型或短暂则易误诊为胰腺炎、胆囊炎或阑尾炎[2]。本组7例临床误诊为胰腺炎5例,胆囊炎1例,肝硬化失代偿1例。

消化道穿孔的CT表现依据本组病例归纳为以下3方面:

直接征象:CT对急性或亚急性穿孔的部位仅做提示性诊断,表现局部管壁略不规则,周围脂肪模糊,邻近可见气泡影;胃后壁穿孔可见破孔的部位、范围、局部管壁不规则及破入网膜腔内形成包裹性脓肿的形态、大小及其密度。

间接征象:CT可显示膈下的或腹腔内散在游离气体;并随体位变化而变化,是消化道穿孔的定性指标。

并发症:CT表现腹腔肠管异常气体,腹腔内散在游离气体,广泛性或局限性腹膜增厚及腹膜内局限性感染灶,肿胀,严重者引起小肠及肠系膜炎性水肿,腹腔脏器化脓性炎症。

CT对消化道穿孔的临床价值在于CT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使腹腔内脏器、消化道管壁及其周围组织显示清楚,对发现异常密度改变较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优越,对临床症状轻,X线透视膈下无游离气体者,特别是对胃后壁穿孔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优于其他影像检查,能做出定位、定性诊断[3]。另外CT对消化道穿孔引起的并发症也能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有利于指导临床制订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

[2]萧树东.许国铭,中华胃肠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

[3]白人驹.张雪林,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