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水排水的节能途径探讨牛源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建筑给水排水的节能途径探讨牛源麟

牛源麟张欣

天津市天友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天津300143

摘要: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需求量日益上涨,水资源环境及资源量都逐渐呈现下降趋势。建筑工程在城市建设中所产生的资源消耗占据很大一部分比重,加强建筑给水排水的节能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建筑给水排水的节能途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给水排水;节能途径

1我国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经历的不同时期

我国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经历了三个主要时期:第一,初步设计阶段,在此阶段人们明确了房屋卫生技术应该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建筑学科,国家高校也针对此项要求设置了给排水设计专业;第二,将给排水工程设计应用于房屋建设当中的阶段,在此阶段主要是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模仿他人给排水设计经验,但因为没有结合我国建筑的实际情况,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在认真思考与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逐步设计出与我国建筑相适应的给排水节能设施;第三,在此时期,我国给排水节能设计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我国建筑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但同时涌现出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而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在建筑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人们对此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在拥有高素质设计人才的前提下,我国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不断积累经验,关于此方面的理论研究也不断丰富,推动了我国建筑节能设计的健康发展。

2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设计常见问题

2.1建筑工程给排水管道设计不合理

在城市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人们一般只关注地上建筑的规划设计,忽视了对地下管网的规划设计,由此导致建筑工程的地下管网出现了比较复杂的情况,在这样的局面下,一旦出现了施工失误就会严重破坏建筑地下水源,带来给水管道污染的发生,对人们的实际生活带来了严重的破坏。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建筑工程给排水管网的设计不合理,即只是在原有地下管网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管道,没有考虑新接管道和周围管道之间的关联,加重了建筑工程给排水工程的施工安全隐患,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2.2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施工操作不规范

建筑给排水施工操作人员不了解施工流程、施工工序,导致再具体的施工中存在较大的个人随意性,制约了工程施工质量;受建筑给排水施工人员技术和个人能力的影响,施工质量不理想;建筑给排水施工监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化的培训。

2.3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材料不符合要求

一些建筑给排水施工工程为了节省施工成本费用,在施工材料的选择上偷工减料,由此导致施工材料使用不符合规定,制约了施工质量。另外,建筑施工人员对给排水施工材料缺乏科学的研究,很容易让不合格的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

3建筑给水排水的节能途径

3.1科学给水

目前建筑物,尤其是高层建筑物的给水需要涉及冷热水供给项目,为此,施工人员应科学测算建筑物的生活用水量,并据此设定上限定额,从源头控制用户的节水效果,与市政给水管网相结合,充分利用市政管网优势实现直接供水需求。为了有效平衡用水压力,施工期间还应合理进行竖向分区,并联合采用水泵分区方法,尽量减少减压阀的设置数量。同时,还应尽量采用支管减压装置,减小用水点压力。加强水池、水泵、水箱等形式活跃供水模式,提高对节能水泵的利用。除此之外,在施工期间应尽量采用节水管路设施,确保水流的可控性,避免采用长流水装置,实现人走即停,减少水资源浪费问题,避免出现超压供水问题。

3.2充分利用排水、雨水

现代化建筑逐渐呈现大规模、高层建筑的方向发展,因此对排水的要求更大,在给水、排水设计需要结合建筑项目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重力优势实现自然排水。并且,在设计中还可以将上层排水作为下层卫生间的冲厕水,已达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另外,加强对雨水的收集,在区域范围内增加雨水收集装置,达到城市中水的科学管理。

3.3科学利用冷却水与消防给排水

建筑给水排水节能设计中,关键在于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升水的重复利用率。在水资源允许的前提下,结合建筑工程实地情况,将河水、地下水、海水等有效资源作为冷却水。科学设计冷却塔,对于多处环境干旱少雨的地区,加强科学计算,提升冷却水的进出温差,减小循环水量,降低能耗。布置冷却塔时,为了确保具备良好的气流条件,避免影响冷却塔的散热效果,还应在各塔之间设置合理距离。除此之外,施工企业还应合理采用物理、化学等水处理方法,通过过滤、灭菌、灭藻等措施减少管道与机组设备内的污垢,减轻腐蚀问题,且还可以合理使用消防水箱,以减少清洗用水量。

3.4实现自动控制计量

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过程中,应用现代化智能控制系统,加强给水排水资源的自动监控,比如:温度监控、水池报警等。当采取变频泵供水模式的情况下,还应该加强压力表的设计,时刻监控水泵转速和压力状态。针对不同的用水条件,加强给水排水的准确计量,比如:居民住宅小区通常会采取分户水表计量的方式,对每栋建筑物安装专门的热计量调控装置。而公共建筑物则应设置安装室内温度调控系统、供热系统以及用热计量等控制装置,且对建筑区内的冷却水补充水、水景补充水、游泳池补充水以及绿化用水设置专用水表计量。但对于学生宿舍、企事业单位等建筑的淋浴间、公共浴室等则应采用刷卡供水模式。

3.5利用太阳能加热建筑用水

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建设期间可以采用太阳能热水器,通过对太阳能资源的获取,转换成热量,满足建筑热水的使用需求。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中,一些日照时间长的地区很适合采用太阳能技术,主要由集热器、循环泵、储水箱等部分组成。从目前的太阳能热水器使用现状看,其主要可以分为平板型以及真空管型等两种类型。在安装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充分结合当前的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及小区物业管理条件,在建筑施工阶段加强热水器进出水管的预留,确保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最为科学的节能供水方法。

3.6采用分区无负压供水方式

分区无负压供水模式可以有效节约市政直接供水模式下的加压能源,相较传统的二次加压模式,分区无负压设备可以直接为市政管网供水,由水泵供应至屋顶水箱。这种供水模式具备如下的节能效果:首先,缓解投资压力,降低投资规模,传统的加压模式对水箱提出更高的要求,无负压供水新技术,取消了水箱的设计,更进一步的节约水资源的浪费现象;其次,传统模式下水资源长期在水箱中停留容易产生微生物含量,而无负压供水设备下提供的水质如同自来水,更加的安全可靠。传统的加压方式主要是通过水箱中的自来水,将原有压力保持零的状态,通过从新加压供水实现用水目的。无负压供水直接与城市市政管道想连接,能够得到充足的给水压力,提高居民的用水质量。另外,传统的供水模式,水箱维护需要大量的资源,而新型设备有效避免了此问题,节省了大量的水资源。

4结束语

总之,在现代建筑当中,提高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经济发展与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当前现代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已在节水、市政管网余压、废水处理、清水池排水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将不断引入新能源、新技术、新设备,从而有效提高节能节水效果,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郑作曜.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及应用实践[J].住宅与房地产,2017,(3):225.

[2]刘俊建.节能给排水技术在市政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6,(8):157.

[3]马永明,郭红兵.工业建筑给排水中的节能环保设计分析[J].南方农机,2017,48(6):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