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内窥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2

急诊内窥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李同军

李同军山东省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分院2740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急诊内窥镜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8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行急诊内窥镜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止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61%,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19%,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胃功能恢复时间、止血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急诊内窥镜治疗的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情况,加速患者康复。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窥镜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大量出血是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出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这是常见的急症,病死率高达8-13.7%[1]。近十几年来,由于急诊内镜、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和放射性核素,99m锝腹部扫描的广泛应用,对出血部位和病因一般能迅速作出诊断。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传统的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过程长,效果不理想,因此临床上正在考虑用新的方法代替传统方法[2]。我院在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对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急诊内窥镜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在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经病理诊断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计84例,25例其中胃溃疡穿孔,39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7例急性胃粘膜病变,13例复合型溃疡。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0.7±5.9)岁,病程最短2h,最长2d,平均病程(17.3±7.2)h。排除标准:(1)有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2)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3)治疗前使用过其他胃酸抑制剂药物或质子泵抑制剂药物者;(4)有胃大部切除术史者;(5)牙龈、口腔内及呼吸道及其他非上消化道部位出血的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出血原因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对照组患者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吉林省金诺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0200)0.25g/d,克拉霉素胶囊(浙江普洛康裕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090)0.5g/d。同时给予法莫替丁(海南葫芦娃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9182),40mg法莫替丁溶于250ml的葡萄糖溶液中后静脉滴注,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d。

1.2.2实验组给予急诊内窥镜治疗

实验组患者行急诊内窥镜治疗,做好术前急诊内窥镜常规准备,密切关注血容量,过低时补充血容量,防止休克的发生,监测患者的各项临床生命体征(包含心电图及ECG或者EKG、血氧饱和度SPO2H、心率及HR、血压及BP、呼吸及R)。应用奥林巴斯150型电子胃镜(苏食药监械准字2013第2231475号)和德威APC9000氩等离子体电凝器(京药监械准字2007第2550432号),奥林巴斯NM-1K型注射针(械准字:2011第3150291号)。患者采用左侧卧位,头稍稍仰起,准备好后戴上牙垫。术中严密监视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给予适宜鼻导管给氧3至5分钟,常规急诊内窥镜查探确认出血点或部位,之后对出血病灶表面用千分之八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INN)反复冲刷,直至出血病灶清晰呈现。完成上述步骤后用备好的HSE注射液(百分之十的氯化钠9毫升+千分之一的肾上腺素1毫克)在病灶旁边进行多位点注射,每个点注射0.5~1毫升于出血病灶处,看不到流动性出血为止。最后根据病灶出血情况实施氩等离子凝固术治疗,将氩气流量设定成2.0~3.0L/S,功率为30~40瓦。运用胃镜活检钳道塞入氩等离子软性电极,同时把电极探出内窥镜头端大约2厘米,即出血病灶正上方约0.3厘米处,灼烧出血病灶表面和病灶黏膜约2秒,当出血病灶表面凝固、结痂、发白等即可。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胃功能恢复时间、止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止血评价标准[2]:符合下述标准中任何一条且持续时间≥24h即认为停止出血:①上腹痛、黑便、呕血等症状消失;②胃镜检查无活动性出血;③大便隐血试验呈阴性;④血红蛋白技术和红细胞计数上升。疗效评定指标[3]: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止血时间<3d,大便隐血试验呈阴性;有效:临床症状消失,止血时间3~5d,大便隐血试验呈阴性;无效:止血时间>5d,大便隐血试验呈阳性。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19例治愈、22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61%,对照组治愈16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6.19%,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实验组(n=42)1922197.61%

对照组(n=42)16161076.19%

t/X25.39

P<0.05

2.2两组患者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止血时间及不良反应比较

实验组肠胃功能恢复时间(33.5±8.4)h,对照组肠胃功能恢复时间(44.7±9.6)h,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止血时间(4.87±0.62)d,对照组止血时间(7.16±0.94)d,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实验组出现1例轻微机械不适和1例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对照组出现1例白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两组患者均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有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发病,如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慢性胃炎及应激性病变等,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诱因,治疗的原则是积极控制出血,积极治疗原发病,必要时输血及手术治疗。研究显示,我国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约在5%至15%左右[4]。严重的上消化道出血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大量出血达全身血量30-50%(约1500-2500ml)即可产生休克,表现为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口唇发绀、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至测不到,脉压差缩小(小于3.33-4kpa)及脉搏快而弱(脉率大于120次/分)等,若处理不当,可导致死亡。目前临床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主要是常规抑酸、止血治疗,根据不同原发病选用有效药物,如溃疡病、胃炎、急性胃肠粘膜病变所致出血,以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为主;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出血以垂体后叶素或生长抑素为首选;氢氧化铝凝胶或硫糖铝胃内灌注适用于除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的上消化道出血[5]。传统的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因其患者恢复时间长、效果不理想等缺点,制约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伴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由其是医疗器械技术的不断成熟,为临床上更好更快地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带来了希望。急诊内窥镜具有效果显著、恢复时间短等显著优点,研究亦显示该治疗方法与传统的治疗相比具有相当的安全系数。

在本研究中,应用腹腔镜微创修补术治疗的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胃功能恢复时间、止血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急诊内窥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术中和术后情况,有力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实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急诊内窥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同常规治疗一样安全。

参考文献

[1]时昭红,刘浩.上消化道出血[J].医学新知杂志,2014,24(1):9-13.

[2]张静,张佳莹,丁士刚,等.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

[3]刘德成,冯勇,刘启,等.上消化道出血414例治疗体会[J].实用外科杂志,1992,12(2):79-79.

[4]王海燕,顿晓熠,柏愚,等.中国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2013.

[5]周桂叶.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治疗现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