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1

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马莉

马莉(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正骨研究院>471002)

【中图分类号】R68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0173-02

【摘要】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架固定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总结治疗经验。方法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49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6个月,根据改良Mcbride评分标准,优27例,良15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5.7%。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架治疗效果良好,可避免发生术后再次移位,创伤小。较石膏固定可靠,患者功能恢复好。

【关键词】桡骨骨折外固定架

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最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6,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因常累及关节面,导致关节面的不平整,治疗上仍以传统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较多,但易导致骨折再次移位而造成腕关节功能的严重障碍。[1]我院采用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一、一般资料

本组共49例,年龄23岁~75岁,平均48.9岁,男23例,女26例,左侧25例,右侧24例。所有骨折均为闭合性骨折,受伤原因摔伤35例,车祸8例,高处坠落伤6例。其中关节内骨折35例,关节外骨折14例。

二、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应拍摄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评价骨折情况。治疗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进行,透视下手法复位,评价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及关节面平整情况,采用跨关节固定,分别在第二掌骨和桡骨中下段打入外固定针,手法维持复位,调整外固定架于腕关节中立位。术后第二天起行手指屈伸功能及前臂旋转功能主被动练习。术后每月拍片复查,5~8周拍片示骨折愈合后拆除外固定架,指导腕关节主被动屈伸功能锻炼。

三、结果

本组49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6个月,外固定架固定时间16天~59天,平均43.6天,术后尺偏角15°~26°,平均23.1°;掌倾角0°~10°,平均6.5°,其中5例关节面存在台阶,但均小于2mm,桡骨均无短缩。采用改良Mcbride评分标准,包括疼痛及对生活的影响,功能、握力,腕关节活动度,外观畸形,X线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分为优良可差4个等级,其中优27例,良15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5.7%。

四、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常见骨折,复位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如骨折波及关节面则更需要良好的复位为后期康复创造条件。传统治疗方法多为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前者存在复位后不能维持复位的缺点,导致骨折再次移位,影响疗效。后者相对创伤较大,部分患者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且存在少数患者出于对手术的恐惧心理而拒绝手术治疗的情况。外固定架固定具有适应症广、并发症少,微创的优点。[2]外固定架具有轴向牵拉作用,充分利用了腕关节周围的关节囊和韧带形成的软组织铰链,可有效的防止复位后骨折的再次移位,特别是关节面的再次压缩。如压缩严重的需负重克氏针固定,且所有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的患者无需植骨。但对于经手法闭合复位无效的病人,仍需要切开复位以恢复关节面的高度及平整。

综上所述,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架固定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具有创伤小,效果好的优点,但对于手法闭合复位失败的病人应考虑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参考文献

[1]ArkJ,JupiterJB.Therationaleforprecisemanagementofdistalradialfratures.OrthopClinNorthAm,1993,24:205-210.

[2]安贵生,荣国威,贡小英.外固定架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5: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