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2

浅析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张焕池

◎张焕池(河北省唐县理想中学,河北唐县072350)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207-01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对阅读课教学研究得较浅,远不如高中阅读课教学的研究和运用。在新课程理念下,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学生阅读量增加、阅读兴趣、阅读技能的培养的意义已超出为了学生考试的意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对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教学法

新英语课程标准把阅读技能目标描述为:朗读各种文体、英文诗词、报刊杂志、原着及各种商品说明书等非专业技术性资料并理解大意,找出或获取中心意思、作者意图、观点和态度的相关信息。根据情景、上下文、构词法、句子结构来猜测生词或词组的意思,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理顺事件发生顺序,人物行为,预测事件情节发展和可能的结局。用参考资料、工具书、网络等不同资源、渠道,推理、提取筛选、重组加工信息,解决各种问题。进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策略,形成阅读兴趣,最终提高阅读能力。

一、利用课本阅读资源,提高阅读能力

英语阅读教学在复现、巩固旧词,学习新词汇,扩大词汇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思维,提高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对发展个性,磨励意志,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等都起着重要作用。英语教材在编排上,每个单元都安排了适当的有一定代表意义的阅读材料,针对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合理运用已有的课本阅读教学资源组织好阅读教学,在教学中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加强校本研究,促进学生阅读水平提高

在合理利用已有的课本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年龄特点、知识结构、认知能力、不同年级的阅读速度、阅读量的要求,购买符合本校特点并具有新课程理念的阅读教材,或者广泛收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具有时代特点,内容健康、丰富的阅读资源自编阅读材料。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等因素,我在开发校本阅读课程方面做了一些探究工作,积累了一些材料。例如有关文娱、运动,饮食文化,着名的节假日,旅游胜地,交通,外国音乐,国外家庭教育,服装与礼仪,常用典故和俗语等阅读材料。这些材料有实际意义,受学生的欢迎。通过组织有意义的材料来组织初中阅读教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教师阅读教学素养,保障阅读教学顺利实施

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阅读教学的理论素养,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实际作用,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阅读水平和课本阅读材料、校本课程阅读材料的难易,制定教学计划,确立阅读训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根据阅读课程的计划、目标,每周确定阅读课时间(不一定是整节课或45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强阅读训练。从而在师资、课时、组织上对英语阅读的训练提供有利保障。

四、运用略读与细读策略,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一)略读法。

方法的目的是通过有重点地快速浏览文章来把握其主旨和大意,了解文章的结构、逻辑关系、问题的指向等,以利于迅速而准确地解题。阅读时要注意如下要点:

1.要一口气快速读完文章,不要半途而废,不纠缠无关紧要的细节。像某些数字、人名、地名和专有名词等可以一眼带过,以便保持阅读的连贯性,提高阅读效率。

2.正确地移动目光扩大视幅,借助视觉按意群成组地去阅读,以重点词语为焦点,捕捉关键词句,快速浏览全文,把握中心思想,避免逐词句地索解意义。要重点注意的是:①文章中的标题、引号部分、标识字体和划线部分;②表示转折、顺承、因果等逻辑关系的过渡性词语;③句中起支撑作用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3.抓住开头句,明辨结论句。每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思想,每个段落都是围绕中心而写的,而每个段落里常有一个主题句表达这个段落的中心思想,其他句子则围绕主题句而展开。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可通过寻找每段的主题句来理解段落的大意,来把握整篇文章的大意。大多数的主题句位于段落开头,另一些位于段落结尾或中间。这两类句子基本概括了文章的大意,只要正确地把握了它们。便能水到渠成地找到文章的主旨,更好地理解全文,找到正确的答案。

平时训练略读法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水平选取一定长度而有趣的阅读材料,或面对教师提供的材料,不作预习,按速度要求限时读完后,应该对文章意思大致做到心中有数了。然后对自己预测进行检验,重新阅读一遍,或与其他学生交流,或者向老师进行反馈,进一步明确文章的中心大意。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除读懂文章、领会意思外,还可以培养训练学生归纳综合的能力。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归纳综合能力,会有助于他们在阅读中更能明确清晰地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

(二)细读法。

一般说来,作者的观点有时含蓄而不直接描述出来,而是要求读者能准确地判断推测其言外之意,此时我们应该采取细读法。细读时要注意:1.细读并非慢读,其结果必须是精确的。2.圈、注、查、疑、思、猜相结合,通过缜密的思维分析,联系上下文,由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深刻挖掘其隐藏的内在信息。

例如,在阅读文章时难免会遇到一些不熟悉的词。这时有些学生就会常查阅字典,这种习惯对阅读是很不利的,既影响了阅读速度,又打破了阅读文章的连贯性。因此教给学生一点猜词义的技巧,这对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将大有裨益。这种猜词能力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准确地猜词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加强单词的记忆。因为经过自己思考获得的东西在大脑中留下的痕迹更深刻,同时阅读速度也大大地提高。文章中词的词义可以通过上下文中的同义词关系(如happyandgay,即使我们不认识gay这个词,也可以知道它是愉快的意思;)、反义词关系,(通过反义词猜词,一是看表转折关系的连词或副词,如but,while,however等;二是看与not搭配的或表示否定意义的词语,如:Heissohomely,notatallashandsomeashisbrother.根据notatall……handsome我们不难推测出homely的意思,即不英俊、不漂亮的意思。)理解整个句子或段落以及词的构成方法等形式获得。

总之,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总之,阅读可以说是一个人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根据已有的语言材料、文化知识和逻辑推断进行推测和纠正的过程。因此,教师只有引导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克服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鼓励学生正确运用阅读方法和技巧,不断加大阅读量,扩大英词汇量,才能真正提高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娟.英语教学任务型教学法浅探[J].邢台学院学报,2008,23(1):90-92.

[2]龚亚夫,罗少茜.英语教学评估:行为表现评估和学生学习档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