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解释性心理护理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探讨解释性心理护理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

段颖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对患有产后抑郁的患者进行解释性心理护理干预的抑郁症预防效果作出分析和总结。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产后抑郁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段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通过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单位数据样本设为X组(观察组)和Y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给予Y组患者进行常规性护理,则X组在基于Y组患者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之上,提供解释性心理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以及艾迪抑郁量表(EPDS)评分进行记录并对比。结果:X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进行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辅以解释性心理护理干预后抑郁情况和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优于仅进行常规性护理的Y组患者,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综上所述,对患有产后抑郁的患者进行解释性心理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1-0233-02

当今不少产妇在进行分娩时,往往会因为激素分泌的失常导致其心理出现抑郁症的倾向,这对处于恢复期产妇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为了探寻能够有效减缓该症状的方式,选取在我院接受产后抑郁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解释性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接受产后抑郁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段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通过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单位数据样本设为X组(观察组)和Y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综合分析X组患者数据后,其年龄在25~34岁范围之间,年龄的平均值为(26.7±0.8)岁,孕周在37~42周范围之间,孕周的平均值为(39.2±1.9)周;综合分析Y组患者数据后,其年龄在24~36岁范围之间,年龄的平均值为(25.6±0.9)岁,孕周在36~41周范围之间,孕周的平均值为(38.7±1.6)周。对两组接受产后抑郁治疗的患者其性别数据、年龄数据与孕周数据进行比对后,可比性显著(P>0.05)。

1.2方法

对Y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进行常规性护理,其内容包括环境护理、饮食护理和常规性心理护理;而对X组患者在基于Y组患者的常规性护理基础之上,进行解释性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

1.2.1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在进行解释性心理护理干预前,首先要与患者和家属进行基本情况的沟通,让患者明确生产是女性必经的常规阶段,并且与患者的家属沟通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做好相应的准备。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和家属多与患者沟通,让患者能够表达出内心的想法,疏导其负面情绪,减少心理压力给生理带来的影响。同时注意对患者进行男女平等观念的教育,让患者和家属在这个时期保持好心态。

1.2.2解释患者在产后出现抑郁症的发病机理。患者在入院初期,需要及时对其说明患者所患的疾病,并且告知产后抑郁并不可怕,同时可以引用在医院接受治疗后成功治愈出院的案例对患者进行说明,并且讲明产后抑郁是患者在生产时因为激素分泌的失常而表现出的一种症状,并且该症状在临床中相对比较常见,使得临床治疗的方式也越来越高效和安全,进而让患者更信赖医院和医护人员。

1.2.3进行角色转变的引导。在患者接受治疗时,需要家属或者医护人员增加与之沟通的次数,若患者的抑郁症表现为角色转变困难,就需要患者家属或者医护人员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慢慢引导患者转变自己的角色,让其逐渐适应作为母亲的感觉。

1.3观察指标

对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抑郁情况的判定,判定标准依据EPDS评分,阳性:患者的EPDS评分大于或等于13分;阴性:患者的EPDS评分小于或等于12分。收集和统计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第三天和第十四天的EPDS评分情况,用于对比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抑郁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7.0数据处理软件包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对计数资料使用(x-±s)表示并采用秩和检验,同时使用t检验,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

2.结果

2.1对患者抑郁情况进行比较

X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进行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辅以解释性心理护理干预,有3名患者EPDS评分大于或等于13,其显阳性的概率7.5%;Y组患者仅进行常规性护理,有6名患者EPDS评分大于或等于13,其显阳性的概率15.0%;通过对比可知,X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抑郁情况明显优于Y组患者,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在女性的自然生理过程中,在进行妊娠和分娩时,体内能量水平和激素均会出现失常的情况,同时加深患者的心理负担,并且患者往往会出现易悲伤、无精打采、表情呆滞、行为异常等表现,严重者会出现自杀的倾向,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威胁[3]。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患者在分娩过程中出现的激素分泌失调是造成产后抑郁的主要原因,说明在对该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有必要对患者进行解释性心理护理。为此,选取在我院接受产后抑郁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结果说明X组患者接受治疗时在进行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辅以解释性心理护理干预后抑郁情况和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优于仅进行常规性护理的Y组患者。

综上所述,对患有产后抑郁的患者进行解释性心理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郭丹,杜彩素.延续性心理护理在预防产妇产后抑郁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12(19):76-77.

[2]罗会琼.心理护理对产妇产后抑郁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34(12):7179-7179,7180.

[3]郭玲.浅谈产妇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23(34):404-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