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的改革和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3

初探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的改革和实践

岳艳

岳艳

(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215123)

【中图分类号】R3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140-02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学科,与其他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学科具有广泛交叉,是医学本科生的重要基础专业课程。近十年来,免疫学领域迅猛发展,不断涌现出新概念、新技术和新理论,极大推动了生物学、医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内容繁多且过于抽象,系统性、逻辑性强,新名词和新技术过多,故免疫学成为医学生难学的课程之一。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免疫学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积累和体系构建,同时提高其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成为摆在我们免疫学教育工作者面前不得不思索的问题。在多年的免疫学教学过程中,我们逐步积累了一些教学方法,尤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模块式授课、多媒体方式辅助、科研教学相结合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和策略,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简述之,与同仁交流探讨。

1.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块

《医学免疫学》教材内容庞杂,各章节间有时缺乏紧密的逻辑关系,同时新增内容较多,学生们一时间很难全部理解和接受。针对这一现象,结合免疫识别“自我”和“非我”的本质,我们以识别抗原为起点,以免疫应答为核心,以免疫应答时相和类型为主线,将整个教学内容分为了五个模块,分别是:第一模块绪论,主要介绍免疫学的发展简史,各阶段标志性人物及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科学贡献,如:现代免疫学奠基人爱德华?琴纳(EdwardJenner)1796首次采用接种牛痘预防天花获得成功,此后经过200余年的推广和接种,最终于1980年全球范围内消灭天花,这是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中所取得的最辉煌战果[1]。使得学生充分认识到医学免疫学在整个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性,增加其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第二模块免疫系统,内容包括免疫学概述、免疫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抗原、抗体。方便学生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熟悉免疫专有名词,以利于后期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三模块固有免疫应答,主要讲述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细胞如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补体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第四模块特异性免疫应答及调节,主要涉及抗原、抗原递呈过程、应答类型及效应机制、免疫调节和免疫耐受。第五模块临床免疫,主要讲授超敏反应,肿瘤免疫及移植免疫等。通过上述设计,并精心编排全书中重叠或交叉的部分,使教学内容更加优化,让免疫学内容在知识构架和层次上拥有相应的有机结构,并且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应用逐渐过渡循序渐进,让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2.根据教学对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作为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免疫学是多个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针对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构建了以医学免疫学为核心的合理课程内容体系。比如针对临床专业本科生来说,考虑到其前期已学习过生理学、病理学、组织胚胎学、解剖学等课程,形成了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框架,具备理解临床免疫的知识储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述了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移植免疫、肿瘤免疫和免疫学检测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等内容,使学生具备初步运用免疫学知识解释某些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的能力,了解疾病的免疫防治措施,学以致用,不再觉得免疫学是距离临床工作很远的一项纯理论和实验学科,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针对生物技术专业的本科生,除了重点讲述免疫学基本原理和概念,删除了与生物技术专业缺乏联系的免疫遗传,精简了临床免疫学的部分内容,增加了免疫学原理和概念提出的过程,即科学家是如何通过实验发现和证明上述理论,使学生对免疫学知识有立体、生动和系统的认识。此外,还增加了免疫学技术在现代生物学应用方面的内容,以及免疫生物制品的生产工艺及其理论,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未来工作需求。

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大课授课结和小课讨论”的授课形式

由于医学专业特别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学生人数较多,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大课授课结合小课讨论”的授课方式。在大课集中授课过程中,我们汇集了本校知名教授、邀请了外校甚至国际知名的教学经验极为丰富的免疫学专家教授来校授课,通过他们精辟透彻、高屋建瓴、旁征博引和通俗易懂的讲解,使学生对免疫学有更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与此同时,他们也见证了科学大家、名家的风采,充分调动其对学科乃至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保证其以饱满的热情完成整个课程的学习。同时,在每次大课授课之余,还按照行政班级划分进行了小课讨论,该部分一方面是对大班授课的内容延伸和拓展,查漏补缺,确保教学内容完整充实,另一方面以师生互动为主要方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大班授课中的一些难点和重点内容,着力于调动学生对免疫学的兴趣和启发学生对免疫学知识点的深入思考。

2)注重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非常有必要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具体化、可视化。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充分应用了包括flash,图片、网络等多媒体教学方法,增强免疫学授课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吸收率。比如,在抗原加工提呈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们利用flash,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内源性抗原在胞浆内被蛋白酶体剪切,并由抗原肽转运体(TAP)转运到进入内质网,与其中的MHCI类分子结合形成复合物,并通过高尔基体以分泌小泡的形式运送到细胞表面,供CD8+T细胞识别。而外源性抗原在内体及溶酶体中被水解为能与MHC-II类分子结合的抗原肽片段,在内质网中与新合成的MHC-II类分子结合,形成稳定的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后转运至细胞膜表面,提呈给CD4+T细胞。通过flash演示,使原本抽象的抗原加工过程清晰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

3)基于PBL和seminar的教学方法

PBL(Problem-based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教学法,1969年由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2,3]。与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相比,在理念、授课方法、效果等发面存在显著差异[4]。前者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根本前提,倡导带着问题去学习,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学习内容具体,成果展示也更为直接,易带给学生较强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在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获取能力方面更具优势。然而PBL模式对于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同时要求其熟悉学科发展和前沿问题,因此我们通过集体备课来解决上述问题,并在每个模块授课过程中依照教学大纲,参考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了8-10个涵盖不同知识点且与医学专业或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引导性问题,如:为什么说单克隆抗体是生物医学领域最有前景的生物制剂?为什么单克隆有作用?多克隆抗体就没有作用吗?模式识别分子(PRRs)只在细胞膜上吗?你还了解哪些PRRs,它们分别在什么细胞的什么位置,分别识别哪些物质?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免疫学问题自行查阅资料,阅读文献,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上网查找相关信息,启发学生对免疫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并形成自己独立见解和观点,并最终以seminar的形式将学习成果和心得表现出来,且在学生表述观点的过程中安排了提问环节、双向质疑辩论等交流形式,使得每位同学都有展示独立思考或合作成果的机会。在表述和辩论最后,教师会进行适当的总结和评价,并进一步挖掘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启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

4.注重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紧密结合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因此,在医学免疫学的授课过程,我们非常重视将理论授课与科学研究紧密联系起来,将创新能力和科研意识的培养引入课堂。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授课内容,适当介绍相关的重大研究发现,回顾免疫学相关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的关键科学工作,使学生对抽象概念和理论的提出、发展和完善形成具体系统的认识,并意识到免疫学研究是一个充满无穷魅力和巨大机遇的科学领域。同时,授课时兼顾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热点问题,如讲授抗体功能时,介绍2011年科学家们发现的针对HIV的广谱中和性抗体,此类抗体可针对HIV的高变异性和多种不同毒株产生有效的中和作用,阻止病毒入侵,有望成为新型HIV免疫治疗药物[5]。在介绍新型疫苗的分子设计部分,结合授课教师所在课题组承担的国家“973”、“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目前正在开展的研究工作,详细介绍了目前针对我国重大传染病结核、乙肝基因疫苗及其佐剂的分子设计和免疫保护效果评估,使得学生对这些知识内容有更为感性和透彻的理解,启迪其创新性思维。

免疫学是一门理论和实验研究紧密结合的学科,具有内容繁多、概念抽象、逻辑性强且知识更新迅速等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授课对象,合理制定教学任务和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信息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同时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适时引入经典文献及最新学术进展激发其学术兴趣和科研创新能力,注重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基本知识与前沿性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白薇.天花终结者—爱德华?琴纳[J].中国科技奖励.2012,155(5):140-141.

[2]WoodDF.Problembasedleamind[J].BMJ,2003,326:328-330.

[3]BurgunA,DarmoniS,DuffFL,etakProblem—basedlearninginmedicalinformatiesforundergraduatemedicalstudentscAnexperimentintwomedicalsch00l[J].IntJMedInform,2006,75(5):18.

[4]马聪陈柱肖立志李艳辉肖恩华周顺科.PBL与LBL在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中的对比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9):933-936.

[5]WalkerLM,HuberM,DooresKJ,FalkowskaE,PejchalR,etal.BroadneutralizationcoverageofHIVbymultiplehighlypotentantibodies[J].Nature.2011,477(7365):466-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