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接受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缪惠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心理护理对接受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缪惠琼

缪惠琼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曲靖6550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心理护理对接受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接受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60例患者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比护理前有所改善,差异值P>0.05,无统计学意义;与此同时,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显著优于护理后的对照组,组间差异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心理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焦虑情绪影响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1]。致病的因素有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高凝状态三大因素[2]。血栓形成后,除少数能自行消融或局限于发生部位外,大部分会扩散至整个肢体的深静脉主干,若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多数会演变为血栓形成后遗症,长时间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有一些病人可能并发肺栓塞,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3]。近年来,随着血管微创技术的不断成熟,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已经成为当前临床上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有研究资料表明[4]:患者接受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时,比较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疗效产生了影响。为此,本文研究心理护理对接受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接受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下:对照组30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41~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2±2.2)岁。观察组:30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38~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6±2.3)岁;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P>0.05,无统计差异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

1.2.2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具体措施如下:患者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的折磨、面对陌生的治疗环境、必须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患者往往会出现程度不一的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必须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法来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解答其疑问等;引导患者必须面对现实,正确对待和配合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并及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安慰,树立其战胜病魔的信心;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治疗时的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在手术进行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密切注意患者的面部表情和其他情况,并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辅导。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患者的住院时间较长,护理人员及其家属在护理过程中切忌流露出任何不耐烦的情绪,一定要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治疗情绪,从而加速其康复进程;同时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

1.3评价指标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作为评价指标。

1.4统计学方法将收集整理后的两组患者数据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分析,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比护理前有所改善,对比差异值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护理后观察组的SDS评分与SAS评分均显著优于护理后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附表.

3.讨论

心理护理是指在对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减轻或消除治疗中出现的不良负面情绪反应,保证治疗顺利进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5]。

本研究对接受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比护理前有所改善,对比差异值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采用心理护理的观察组,其护理后的SDS评分与SAS评分均显著优于采用常规护理后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心理护理是积极有效的。

综上所述,对接受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焦虑情绪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促进了治疗的顺利进行,加速了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粉美.心理护理对接受下肢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情绪的影

响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015,13(3):456-457.

[2]程玲玲.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

学,2013,21(11):341-342.

[3]王燕.心理护理对接受下肢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6):3238-3238.

[4]于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手术治疗的舒适护理方式研究[J].心理医生,2016,22(23):170-171.

[5]伍于斌,陈伟,路华.心理干预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2,18(21):3684-3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