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情感德育工作点滴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1

学校情感德育工作点滴谈

于刘花

河北省张家口市高新区姚家房中心校/于刘花

学校思品教育工作是将正确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行为规范变为儿童个体思想品德的实践过程。如何抓好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身心健康的劳动者,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建立相互信任,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是德育工作者的关键。而“情”则是德育工作者的杠杆。我谈几点体会:

1情感德育的作用

重视情感和情感教育在人的成长发展中的作用,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情感的领域是丰富的,以此为内容的教育自然也应该是多样的,至少要让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珍视亲情,学会善待家人(这并不等于就是一味屈从家长意志),进而把爱心和责任感推及他人乃至社会,这仍然应是他们求学做人的必修课程,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育的力量。这种教育决不应该是说教式的,而应该紧密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心灵世界,让他们从身边发生的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美好闪光东西的人和事中,懂得看重别人(包括家人的付出,并学会为他人(包括家人)付出。

2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

2.1做到以情动人。感情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2.1.1缩距作用。沟通从心开始,“情”则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沟通心灵的纽带。教师应通过积极的情感交流,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加其信任感。即所谓“亲其师,行其道,效其行”。反之,使德育工作难以进行。

2.1.2强化作用。情可以增加理的可接受性,强化理的感染力。学生在接受一种思想观念时,可能发生多种情况,如被动接受、勉强接受、主动接受、愉快接受等其效果大不一样,这当中的差别,常常是感情的作用,情能以柔化刚的方式达到强化的作用。

2.1.3凝聚作用。得到爱和尊重,进行正常的感情交流是人类特有的,起码有心理需要。教师要利用学生的情感饥渴,投入自己丰富的感情,激发学生内心潜在的感情,达到教育的目的。

2.2做到以情激情。在德育工作中,以情激情尤为重要。首先,教师要积极探求情与理的结合点和最佳结合方式,精心设计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每一次活动及每一块标语牌,使德育无处不在,时时处处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其良好的品德。

其次,对工作有满腔热情,对学生充满关爱之情。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写道: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则是神圣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我觉得热爱学生是热爱教育事业的感情基础。如果一个教师连孩子都不知道如何去爱,那他就根本不配做一名人民教师,不配被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配“教师”这两个字眼。这种师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讲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师爱是神圣的。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才可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爱是心灵的阳光,让学生处处充满爱的情景中,这是教师以情激情的一种方法。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构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经常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心理换位”思考,就能理解学生,永远保持一颗“童心”,一颗理解学生的心。

此外,教育内容和目标要合情合理,教育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师要针对学生思想的多样性及实际需要制定教育目标,教师教育观念要更新,教育方法要多样,内容与方法要注重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保护自尊心,培养上进心,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2.3做到以理服人。情和理总是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通过以上感情交流,情通了,理也就达了,可以说通情是达理的途径,达理是通情的目的。只要我们时时事事注意情理交融,融情于理,以情示理,寓教于文,寓教于理,寓教于乐,寓教于深情感爱之中,就一定能以理服人,达到交流思想的最终目的。只要老师有一颗宽容的心,就能达到德育目的,培养出品德高尚的学生。这样,教师应做到:第一,要与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进行友好的情感交流;第二,消除学生的紧张感以诚恳的态度去仔细倾听,推测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第三,抓住学生心理深处的敏感点去攻破他们的心理防线,并帮助分析其问题。

3情感教育促使学生走向成功

一个人的情商能力越高,情感能力就越强。教育者在开发被教育者的智商能力时,应努力激发被教育者的情感能力,有机的使智商能力与情商能力整合起来,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和谐发展。在情感教育中教育者通过以情施教,情感交融,最大限度发挥出一个人的聪明才智,让被教育者在获得积极情感体验中,自觉确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道德感和意志力,从而顺利完成人生目标的追求。教育者还可以利用和创设情境,使被教育者产生自学接受教育的心理状态,主动愉悦地接受教育目标和内容,并在自觉自愿中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理想自我形象的设计和评价。同时教育者应以自己高尚的价值追求和突出的情感交往去影响、感染被教育者,使他们学会尊重、平等、真诚的待人待己,学会用理智战胜消极的情绪影响,从而积极有效的陶冶高尚的情操,辨明生活实践中的道德是非,真正达到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境界,走向学做真人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