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策高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策高状

高状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内部和外部存在较多安全影响因素,比如气候条件、施工安全技术落实不到位等,导致施工阶段中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建筑企业必须提升施工安全技术水平,做好安全防护对策,营造安全施工环境,坚持“安全第一”的生产原则,促进建筑工程施工有效开展。本文阐述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需要从法律法规、监督管理体制以及提升施工安全技术水平加强建筑施工安全防护。

关键词: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安全技术;防护对策

当前我国建筑业整体处于蓬勃发展趋势,质量水平有明显改进,在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在建筑业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也愈加凸显,这就要求建筑企业提升安全意识,落实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策,营造安全文明的施工现场环境。在本文中,结合当前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以提升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水平与执行力作为研究目的,从多方面提出了如何做好建筑施工安全防护对策,提升安全技术水平的对策,旨在促进我国建筑业的良好发展。

一、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一)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一直以来,建筑业的发展都是备受瞩目的,在为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施工阶段存在的安全隐患也成为制约建筑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国家针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等相继出台政策法规了,进一步规范了建筑施工行为,并以政策法规指导建筑施工过程,将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1]。从实践成果来看,国家的政策法规明显起到了一点效果,但是与建筑业中暴露出的问题相比,仍然显得微不足道,而政策法规中存在的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一些政策法规与施工实际操作存在很大差异性,对于建筑工程指导性不强,整体而言政策法规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交叉或者遗漏的问题,法律效力有待提升。在这种发展形势下,国家的政策法规应该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从实际工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不断完善和调整,为建筑业的健康安全有序发展提供政策层面的保障。

(二)建筑施工监督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建筑工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流动性、规模大、劳动强度大而且施工工期长,极易存在跨季节施工的情况,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使施工过程的作业难度增加,安全隐患较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建筑施工质量,将安全事故的苗头扼杀在源头中,这就需要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落实好监督管理工作。而监督管理体制的建立旨在为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工作提供指导与规范,同时要求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加大对安全生产流程的动态化检查,并对建筑施工细节以及隐蔽性工作采取定时、分批的勘察,尤其对其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做好发现并及时处理,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实现对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监督。但是实际上,在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工作中,并没有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甚至监督管理体制的存在只是形式化工作,以便应对上级领导的检查,在内容上也是大同小异,针对性和指导性不强,可以说是一种“摆设”。而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也只是凭借工作经验对施工环节进行安全检查,监督管理工作主观意识较强,使安全管理工作形式化较严重。

(三)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技术落实

建筑施工环节大多为露天作业,极易受到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为施工阶段增加诸多安全因素。从当前建筑业发展状况来看,安全生产技术普遍落后,尤其在一些中小型建筑项目中尤为凸显。同时,在施工阶段中,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或企业投入带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方面的资金有限。加上施工阶段中,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欠缺,对于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落后的问题并没有及时反馈,导致施工环节中存在侥幸心理和应付心理。从大量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总结发现,施工人员操作不当、安全意识不足、未持证上岗、没有在上岗前接受专业安全教育引发的事故占据一半以上的比例,而且发生的安全事故大多都是因为安全技术与安全措施没有落实或者为按照施工规范做好防护措施,比如脚手架没有按照施工规范搭建,随意搭建、施工人员未佩戴安全帽作业等[2]。这些细小的环节往往是引起安全事故的根源,所以,建筑企业必须提升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切实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二、建筑施工安全技术防护对策研究

(一)建立健全建筑施工安全法律法规

针对建筑施工安全问题,需要国家给予重视,从政策法规层面提升建筑工程整体安全水平,为指导安全生产提供政策法律的支撑。同时地方政府应该结合地区建筑业发展实际情况以及建筑工程实际出台相应政策,确保政策法规的针对性与指导性。比如以政策法规的形式要求建筑企业为施工人员创造安全文明的劳动生产条件、对施工人员上岗作业前进行专业技术与安全技术的培训等,从而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政策上的保障[3]。同时,在健全的法律法规下,还应该设立专业的监督部门,确保国家的法律法规能够落实到实际工程中,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氛围,促进施工过程的安全进行。另外,根据建筑业不断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将解决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问题提上日程,使国家的法律法规能够跟进建筑业的发展,为建筑业的安全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二)健全建筑施工监督管理体制

健全施工监督管理体制是维护施工现场秩序的前提保障,在此基础上才能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落实安全第一的生产原则。针对监督管理体制的问题,应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首先,在施工现场应该设立安全施工管理部门,配备专门人员负责施工全程的安全检查工作。对于施工环节中出现的安全隐患、潜在安全问题及时上报,并停止施工,制定处理方案。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应该采取主动和动态化监督方法对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尤其针对安全隐患较大的施工环节应该作为重点进行监督;其次,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用规章制度作为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南,纠正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感,使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对于存在安全管理人员应付工作的行为应给予严惩,以示警告,确保施工安全。同时在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施工人员存在操作不当、安全意识缺少以及违规操作的情况应及时劝阻。最后,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值班制,使施工过程规范化进行,提升参建人员的安全意识,也可以减少由于安全事故造成相互推诿责任的问题存在[4]。

(三)鼓励全员参与,提升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水平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性且涉及内容较多的工程,为了保证施工安全水平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从施工单位角度来看,应形成安全施工意识,坚持落实“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并从完善规章制度、施工组织架构、管理力度以及先进技术等入手,为施工过程的安全生产提供基础保障。同时,在员工饮食与宿舍方面也应该尽可能的完善和改进,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人性化管理;从建设单位角度来看,从招投标阶段入手,理性选择施工单位,重点审查施工单位的信誉、综合实力、技术水平等。从勘察单位角度来看,应该提升安全意识,严格按照施工要求与国家法律进行操作,提高勘察水平。从施工人员角度来看,应该积极参与安全培训教育,强化安全意识,通过互联网、APP等学习安全知识与技能,提升施工安全技术水平。

结语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是至关重要的,需要多方共同参与,共同努力,营造安全有序的施工环境。同时,施工单位必须立足于项目实际,积极健全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并且要将国家的政策法规严格落实到施工现场以及每一个施工环节。另外,加强对施工安全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可以采取多种培训方式提升培训效率,比如视频、APP等,切实提升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有胜,李健.高层建筑施工临边的安全防护技术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6,10(16):156.

[2]刘洋.浅谈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5(1):58-59.

[3]刘辉.关于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策的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4):69-69.

[4]王立双.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研究[J].江西建材,2014(11):10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