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康复期情绪障碍患者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2-12
/ 2

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康复期情绪障碍患者临床疗效

耿玉馨

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和平镇宏升卫生院162404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干预治疗卒中患者康复期情绪障碍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1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8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予常规对症治疗,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三个疗程;实验组4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三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比治疗前后患者SDS、HAMD和Barthel指数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指数。结果:①治疗后实验组SDS、HAMD、Barthel较对照组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改善,且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康复期患情绪障碍患者情绪状况、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自理能力,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理干预;脑卒中康复期;情绪障碍;临床疗效

脑卒中康复期情绪障碍是常见的脑卒中后并发症,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或情绪暴躁、兴趣下降、睡眠障碍等,严重者会绝望甚至有自杀倾向。研究发现,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情绪状况,提高患者进行康复的依从性和主动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加快患者回归社会。笔者做了相关研究,通过观察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Barthel评定值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指数的变化,来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康复期情绪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1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1例,其中男21例,女20,平均年龄(62.3±11.2)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1.1±12.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

①急剧发病,症状可持续24小时以上或导致死亡的局部脑血管病。②脑CT或MRI检查确诊为初发脑卒中脑CT或MRI检查确诊为初发脑卒中。

1.3纳入标准

符合《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1]的诊断标准;脑CT或MRI确诊为初发脑卒中,发病两周到三月之间康复期的患者,年龄40-82岁;自愿参与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所在单位伦理学相关机构的批准。

1.4治疗方法

对照组与对照组参照《中国卒中治疗指南2010》[5]临床用药指南,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康复由专门的康复医师执行,实验组除了常规一般治疗,还要接受认知行为治疗的心理干预,由专门的心理医师进行操作及评定,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心理医师每天与患者沟通1h,给予患者安慰,增加其对康复治疗的信心,对患者的康复行为给予肯定,鼓励患者积极,主动的进行康复治疗,当患者情绪紧张,及时展开一些放松的活动,防止患者产生抑郁情绪或加重已存在的抑郁情绪,患者出院后继续进行心理干预随访,动员患者家属、朋友等支持、关心和帮助患者主动进行康复训练。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共三个疗程,治疗期间进行SDS、HAMD、HAMA、Barthel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指数评定,以评估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康复期情绪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注意事项:用药期间,戒烟酒,保持患者情绪稳定。

2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SDS、HAMD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均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Barthel指数上升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共能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指数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突发的脑血管系统循环障碍的疾病,是指存在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因某种诱因而引起的脑内血管狭窄、闭塞或破裂,而使脑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损伤,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躯体健康疾病之一。国内研究表明卒中后情绪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本实验显示,经过3个月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和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患者对自身情况有深刻认识,情绪稳定,积极乐观,与家人相处融洽,主动配合医师的康复治疗,躯体障得到明显改善,从而证明心理干预对闹卒中的康复治疗有效。治疗组与实验组治疗前后SDS、HAMD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心理干预对卒中后情绪障碍患者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使患者能积极面对现状,积极配合治疗。两组有效率比较:实验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心理干预治疗卒中患者情绪障碍的具体机制,目前研究尚未阐明,可能是由于患者认同病人身份,对疾病发生机制有所了解,对疾病的预后有充分认识,也可能得到亲友的支持,鼓励能给患者安全感,鼓励患者回归社会,战胜病魔,从而增加患者康复治疗的主动性,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能改善卒中康复期患者情绪障碍状况,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是患者尽快回归社会,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经济负担,改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380.

[2]张敬悬,翁正.抑郁自评量表的因子分析[J].山东精神医学,2004,0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