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对留守学生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1

浅谈班主任对留守学生教育

李巧玉

李巧玉四川省达县堡子中心小学四川省达县635006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淘金",然而由于付不起高昂的学习费用等原因,只能将其子女留在了农村,交与年迈体弱的老人照管,这些孩子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很少,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却变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但这些孩子的监护人大都年事已高,且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的学习,加之缺乏亲情的抚慰,导致一部分孩子产生厌学而至逃学、辍学,还有的孩子迷恋网吧、打架斗殴养成不良恶习。如何教育好这些"问题"学生已成为当今农村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所以探寻"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方法,也是如今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

毋庸置疑学校是实施留守儿童教育战略的主战场,班主任则是"留守"教育的主力军。面对新的问题需要我们"改革",改变原有思维、行为方式,才能革除面临的时疾。

一、教师的角色转换

教师应改往日的角色,从以前的传道授业解惑转换成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又是留守儿童的爱心父母,还应担当留守学生的亲情大使。班主任要俯下身子,用心倾听留守儿童的心声.对"留守学生"要有信心、恒心、耐心、和诚心。正确认识"留守学生"优点和缺点,要真正有"诲人不倦"的信心、恒心、耐心和诚心,"契而不舍,金石可镂","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师要尊重他们建立一种彼此信任、平等民主的关系,帮助"留守学生"找回自信心。要达到这个目的,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转化他们的切入点。"亲其师,信其道。"生为知己之师而学。可以说,教育教学的效果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教师要放下自己的面子,在平等、信任、尊重的基础上,给学生更多的关怀,并让其感受到教师是真心诚意地对"留守学生"好,这样,教师就会赢得"留守学生"的信任、爱戴和尊重,并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

二、建立留守学生档案

在班级建立每个"留守学生"的信息档案和成长档案,用关爱、引导、激励的策略来为他们铺就一条宽松、平坦的成长坦途,帮助他们远离孤僻,摆脱心理困惑,培养良好的情趣爱好。成长档案中记录着学生的成长大事,心语心愿,班主任对其各阶段的思想行为综合素质评价,以及学生在学业,能力和品质方面的突出表现等。建立心理预防机制,进行留守学生的心理干预。

当前,世界上流行一种新理论--情商理论。所谓情商就是情感和智商,即人的感情对现实的适应能力。情商在人的工作和生活中有着特殊的作用。人是感情动物,如果一个人没有情感,那么这个人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至少是一个有缺陷的人。"留守学生"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这就需要长辈与他们进行情感上的沟通。西方教育流行一句话:"孩子是没有错的。"所以,要尽量寻找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扬他们的特长,并适时加以引导。要注意谈话的技巧和方法,美的语言,不但可以更好地传授知识,而且还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净化孩子的心灵。务必要知道:"恶语一句六月寒,""良言一席暖三冬。"在与"留守学生"进行情感沟通时,用微笑面对他们,微笑是一种自信、一种教养,是良好的风度、是成熟的心态;微笑是气定神闲、是宽容忍让;微笑是对成功的赞许、对失败的鼓励;微笑是一盏明灯,能够照亮"留守学生"许多阴郁的日子;微笑是朵朵小花,应时时绽放在"留守学生"寂寞的心田。定期开展一些留守学生主题活动,如:"给知心姐姐的说心里话",为那些性格内向腼腆的孩子提供解决心理问题的通道,老师及时加以调解;又如:"我是小能手",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让他们重拾信心;开展"我从哪里来","我心中的父母"等活动,让他们懂得感恩,从而真确看待自己的处境,微笑面对生活。

三、加强家校联系

马克思说过"父母的心是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火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象。"通过"电话家访",老师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并建立亲情卡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通过家访,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正确分析这些留守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教育措施。在平时,建立家校联系卡,老师向学生公布电话号码,并时时与学生远方父母保持联系,及时向孩子的父母反映孩子的一切情况。孩子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为父母不再身边而产生的,因此,每学期开学后都会以学校的名义发出给远方父母的一封信,告诉他们不应该用一个"忙"字推脱,要经常来电来信。每次来电来信不能一味的训斥或威胁,应注重沟通方式,进行耐心的询问了解,帮助孩子解决存在的问题,鼓励孩子的每一个进步。

总之要让孩子感到"我"就是她们的亲人,要鼓励孩子有话要对老师说,做孩子知心朋友,以填补孩子的亲情饥渴,让孩子感到自己就是他最可信赖的人。重树留守学生的信心,真正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让他们在爱的雨露和阳光的哺育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