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航空安全管理经验对我国医疗安全管理的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民用航空安全管理经验对我国医疗安全管理的启示

杨安华1沈雨青

杨安华1沈雨青2(1民航厦门空中交通管理站361000;2厦门市妇幼保健院361000)

【中图分类号】R19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9-0133-02

【摘要】安全是民航永恒的主题,自1967年以来全球民用航空运输持续保持每百万分之三的飞行架次低事故率,与其相同属于高风险行业的医疗行业目前却面临着医患关系紧张,安全保障不力的局面。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民用航空业四十余年在航空安全管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的原因,并探讨了民用航空业中的高风险因素及其采取的积极应对策略,其在安全管理的许多策略和经验教训与医疗安全管理类似,值得我国医院管理者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航空安全管理医疗安全

医疗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医院的风险主要构成因素为疾病种类繁多、复杂,患者情况各异,同时受医院规模、管理水平和医生的素质水平差异,以及医疗服务、医疗成本、外部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1]。近年来,尽管医院管理者在决策活动中考虑各种风险因素,以事前防范为主,但也未能阻止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化,导致医疗安全度下降,病人满意度不高的局面。而同属于高风险行业的民用航空业,几十余年在航空安全管理水平呈上升趋势,取得骄人业绩,也基本适应了我国民航航空运输发展的需要,其中,政府和行业积极的预测和预防是减少事故发生的关键所在[2]。因此,学习民用航空业的安全管理经验对我国医疗安全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民用航空业的高风险性及其应对措施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告诫人们即使处于平安之中也要想到危险,只有想到危险才能有所准备,有了准备才能避免祸患(确保安全)。中国古人对安全问题并非完全是“听天由命”应该说很早就形成了对安全问题的“管理”意识[3]。时至今日,民用航空业面对高风险的挑战,迎难而上,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安全管理原则和方法。

1.1对从业人员实行业务技术和安全思想两手都要抓的方针。

民用航空是一个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安全就成了民航系统永恒的话题,航空安全战略的核心是促进系统相关人员的素质提高,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来提高民航运输系统的整体安全能力。

如空难发生,受到威胁的航空器往往不仅仅是一架次,带来的损失将是数倍的、灾难性的。牢牢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最根本的就是要时刻铆紧员工安全责任意识这根弦,确保安全—生产不脱轨,需要强有力的安全管理和业务能力的支持,而这些都离不开安全文化的支撑。至此,民航提出了“提高全员的安全文化素质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点和出发点”的口号。

1.2多学科结合,为航空安全管理保驾护航

传统的航空安全管理一般都是一种近似事前、事中控制和事后总结的简单管理模式,其对安全隐患并没有能真正地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分析,找出导致各种危机产生的诱因以及这些因素在事故中的影响程度,因此也就做不到从根本上对危机的产生进行预防预控,所以现行的航空安全管理结合信息论、灾害学、心理学、人素理论、安全管理理论和统计预测方法等多学科理论综合研究航空安全问题。

1.3人为安全事故处理方法与经验分析

据统计,90%的飞行事故是人为或其他因素诱发但人为处理不当所导致的,所以近20年来各种航空安全管理措施都是以避免机组人员的失误为重点,由此,民航设立了航空安全报告系统(aviationsafetyreportingsystem,ASRS),其报告制度简单实用;管理制度鼓励报告;报告当事人能得到公正对待;调查核实每一份报告;调查结果、结论都会反馈给当事人;让报告人明白报告的目的是为了改进系统,防止事件再次发生;使涉及事件的人员保持原有的自信;通过系统广泛发布事件的经过、结论等,警示其他人员[4]。

1.4安全管理系统统观全局,抓住差错核心

面对一系列的差错,航空业有着一整套的风险分析系统,主要采用基本原因分析法(rootcauseanalysis,RCA),该系统可以分析最近事件中的普遍现象,让管理者能有的放矢的,又快又准的找到原因,实施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

2对医疗安全管理的启示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差错是由于系统内潜在的缺陷而造成一个使人产生差错的环境所导致。我们对不良医疗事件的分析看出,大多医疗缺陷都是在多个环节上发生问题,通过对系统过程加以改进以及加强安全文化的建设,可以减少缺陷的发生。

与航空业安全管理相比我国医疗行业安全管理存在如下的问题:①虽严肃对待医疗风险,但缺乏系统的风险管理方法。②只重视大事故,忽略小差错,缺乏对事故的动态监测、分析、改进和预防。③医疗事故虽上报至卫生部,但没有宏观审视整个医疗体系是否合理,且对事故发生的环节进整改力度不够。④由医生形成的专家群体往往沿袭习惯,医护人员不严格遵守操作指南,更多依赖专家的个人判断。⑤医护人员长期目睹病人痛苦甚至死亡,对医疗过程中的伤害有些麻木,并产生某种对安全漠视的文化氛围。⑥我国医疗行业建立了许多法律、法规、管理制度,但这些往往只关注某个单一对象,如药品、血液、疫苗、医疗废弃物,或只关注某一病种或环节,还没有形成一整套指导全局进行医疗安全管理的机制[5]。

参照航空业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对医疗安全管理提出如下改进建议:①着重找出引发错误的系统隐患,分析风险,实施预警:医疗行业除了在医疗差错发生以后寻找错误根源,更要主动去寻找可能发生的差错,并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与事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概率。②医院管理者应学会思考个体错误的系统根源:我国医护人员,往往通过资历体现出严格的从专家到实习医生的上下垂直等级关系,医疗成功与否似乎只与医生本人的能力有关,而不考虑系统潜在的影响。③借鉴民航处理违章的“四不放过”原则,实行无论差错大小,处理绝不含糊:即不查清原因不放过、不分清责任不放过、不采取措施不放过、不严肃处理不放过原则。④推行民航的无惩罚自愿报告体系:航空业的成功之处在于,从操作人员到管理当局不把出错当作耻辱,而是坦然承认人难免有错,操作零错误几乎不可能,所以医疗行业也要在部分领域推行,以免一些医务人员由于怕受到处分,而隐瞒事实,造成更大的医疗隐患,如形成知情不报的习惯,更加有损医疗安全。⑤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工作人员作息:例如,研究发现相当多的飞行事故源于工作人员的疲劳和交谈,我国航空管制部门就要求工作人员连续值勤2小时的必须休息半小时以上,不得在工作时间肆意闲谈或接听私人电话。而医护人员由于夜间值班所引发的疲劳同样存在,如果合理排班或提供足够舒适的房间给医护人员短暂的休息或许是规避风险的良策之一。

综上所述,民用航空多年来在安全管理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值得我国医院管理者学习和借鉴,我们应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全面医疗安全管理理念;从整体考虑医疗系统的问题根源,建立全面安全质量管理;推行职责分明,事故清查制度;试行无惩罚自愿报告体系、医疗风险分析系统和预警指标体系;推广因地制宜的弹性工作制度;健全医院安全文化,实行从卫生部到基层医院的全国医疗安全一体化管理及反馈制度,在探索中走出一条切实可行,有利医患和谐、病患安全就诊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安全管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程福珍,对医疗行业高风险性的思考及对策探讨,《卫生经济研究》2003,2:31-32.

[2]谢瑜,文进,高晓凤,等.国外航空风险管理方法及绩效的循证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6:131-137.

[3]施和平,《空中交通系统安全管理》,厦门大学出版社,7.

[4]BarachP,SmallSD.Reportingandpreventingmedicalmis-hapslessonsfromnon-medicalnearmissreportingsystems[J].BMJ,2000,320:759-763.

[5]余震,温建明,岳军,等.航空安全管理经验对我国医疗安全管理的借鉴意义[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12:822-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