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脑瘤放射治疗中的重要性

/ 1

心理护理在脑瘤放射治疗中的重要性

王敏

王敏(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肿瘤科贵州兴义562400)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4-0343-02

脑肿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以手术为首先治疗手段,而后配合放射治疗。脑瘤发病年龄较年轻,而且大多数病人在经历手术创伤之后,接踵而来的又是放射治疗,这对于一个脑肿瘤的病人来说,忧郁、恐惧、悲观、绝望的心理是交织在一起的,个别病人还有轻生的念头。我科采用直线加速器放疗、三维立体适型放疗、调强放疗治疗31例脑瘤病人时采取心理护理,效果佳,现就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11年9月对31例脑瘤病人实行直线加速器放疗、三维立体适型放疗、调强放疗。其中男性23例,女性8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35.5岁。手术后放射治疗26例,占83.87%,未手术者5例,占16.13%。

2护理措施

2.1病人院时,由于对环境比较陌生和不适应,加之对放疗知识的不了解,易产生忧虑、紧张和恐惧的心理。护士应该热情接待,语言要亲切,态度要和蔼,主动向患者作自我介绍及病区环境、作息制度介绍,帮助病人熟悉医院环境,讲明在放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如何配合治疗等,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护士在巡视病房时注意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和心理活动。在与患者交流时做到专心,回答问题时认真耐心,满足他们的心理舒适要求。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以取得家属的配合和支持,共同完成病人的放疗及护理。

2.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脑瘤病人病情危重变化快,在放射治疗期间随时可出现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和脑疝而危及病人生命,护理人员应该做好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颅骨外形变化观察。

2.3.1意识意识变化是判断脑水肿和颅内压变化的重要指征。急性颅内压增高,患者出现嗜睡、迟钝,逐渐至昏迷;慢性颅内压增高者,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淡漠和呆滞。护理人员在巡视病房时通过呼唤病人的姓名或者用谈心的方式来了解其意识变化,如出现异常或吐字不清时,可用针刺皮肤和压眶上神经等来判断意识障碍程度。

2.3.2瞳孔观察双侧瞳孔的大小变化、对光反射情况,如出现一侧瞳孔散大、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有脑水肿或脑疝形成;双侧瞳孔缩小提示脑干受损;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则是重危的指征。

2.3.3生命体征颅内压增高时可出现血压上升,脉搏、呼吸加快。

2.3.4颅骨外形变化观察脑瘤手术后行放射治疗的病人。此类病人在手术区域的皮肤若出现隆起、触之较硬、则提示颅内压增高。经观察如发现有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的征象时,护士应立即报告医师,迅速采取降颅内压措施,即用20%甘露醇125ml或250ml每4─6小时静脉快速滴注。若体温高时立即给予降温措施,以减少脑的耗氧量,随时做好急救工作。

2.4饮食护理肿瘤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一般患者体质较差,为保证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应指导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蔬菜等易消化的食物,同时限制钠盐的入量。放射不能进食者,每日补液量不得超过2000ml,滴速要慢,以防脑水肿发生。

2.5照射野皮肤的护理进行放射治疗前洗澡、理发,将照射野皮肤充分暴露,洗脸时勿将照射野标记洗去,治疗期间,由于放射线的刺激,照射野皮肤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干性脱屑、瘙痒、局部渗出等不良反应,这些反应是暂时的,不能用手搔抓、拨皮等,以防皮肤破溃引起感染,可用薄荷粉或羊毛脂油擦抹,但不能用碘酒、酒精、肥皂等碱性液擦洗。

3举例说明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例一:王某某,因患脑垂体瘤,思想压力很大,她的母亲每次见到她时都流泪啼哭,我们通过对病人及家属做思想工作,使其母亲认识到悲观情绪在病人面前流露,会使病人在心理上直接受到不良刺激,增加病人思想负担而影响疗效。取得家属配合后,我们与家属又共同的关心和鼓励患者,使患者心情逐渐好转,积极配合治疗。

例二:患者陆某某,患脑胶质瘤,入院后护士在夜间巡视病房时发现她暗自流泪,经过护士与其多次交谈,指出精神因素在治疗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后来她终于接受了放射治疗并坚持到最后。

以上例子说明,肿瘤科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护理专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曾提出:要使千万人能达到所需的最佳身心状态,本身就是一项最精湛的艺术。所以,我们每位护理人员都应具备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热情关心并尊重病人,耐心倾听病人的陈述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让他们看到希望,还应具备心理学、社会学的知识作为心理护理的基础。重视肿瘤科护理工作的心理护理,认真做好心理护理,达到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