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治疗170例消化道息肉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内镜下治疗170例消化道息肉临床分析

秦健窦玉勤霍晓灵叶妮娜沈京张娟

秦健窦玉勤霍晓灵叶妮娜沈京张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医院消化内科新疆伊犁835000)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2014年3月的68例胃息肉和102例大肠息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胃息肉患者共摘除息肉107枚,EMR切除38枚,氩气APC治疗69枚;102例大肠息肉患者共摘除息肉176枚,EMR切除83枚,氩气APC治疗89枚,EPMR切除4枚。170例息肉治疗中8例出血,采用1:10000去甲肾上腺素喷洒、止血钛夹止血等措施后止血成功。98例随访未见息肉复发。结论:内镜下氩气APC、EMR、EPMR治疗消化道息肉安全有效。

【关键词】消化道息肉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内镜下粘膜分次切除术氩气电凝

【中图分类号】R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5-0288-02

消化道息肉有可能癌变,临床上很重视消化道息肉的治疗。目前内镜下治疗息肉的方法较多,我院主要采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内镜下粘膜分次切除术(EPMR)、氩气电凝(APC)治疗消化道息肉,我院于2012年8月-2014年3月对68例胃息肉和102例大肠息肉进行了内镜下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胃息肉患者68(男22,女46)例,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59.4±6.5)岁。大肠息肉患者102(男52,女50)例,年龄43-83岁,平均年龄(61.3±8.6)岁。临床表现:腹部隐痛不适,腹胀,消化道出血,无症状及其他原因内镜检查发现。

1.2主要仪器设备

OlympusGIF-XQ260型电子胃镜,OlympusCF-H260型电子肠镜、ERBE氩气刀(ERBE200D、德国)。

1.3方法

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胸片、肝肾功、凝血四项、输血前检查,内镜下治疗术前肌肉注射地西泮10mg、山莨菪碱10mg,根据息肉大小及类型选择EMR、EPMR、氩气APC进行内镜下切除。

2结果

2.1内镜下息肉特点

68例胃息肉患者共摘除息肉107枚,单发30例(44.12%),2枚以上多发息肉38例(55.88%),胃体息肉21例(30.89%),胃窦息肉19例(27.94%),胃底息肉17例(25.0%),胃角息肉2例(2.94%),贲门息肉9例(13.24%);无蒂及亚蒂息肉85枚(79.44%),有蒂息肉22枚(20.56%);息肉直径0.2-2.8cm,>1.0cm者6枚(5.61%),0.5-1.0cm者15枚(14.02%),<0.5cm者81枚(75.70%)。

102例大肠息肉患者共摘除息肉176枚,单发12例(11.76%),2枚以上多发息肉90例(88.24%);升结肠及盲肠10例(9.80%),横结肠11例(10.78%),降结肠15例(14.71%),乙状结肠43例(42.16%),直肠息肉23例(22.55%);无蒂及亚蒂息肉161枚(91.48%),有蒂息肉15枚(8.52%);息肉直径0.2-3.5cm,>1.0cm者12枚(6.82%),0.5-1.0cm者28枚(15.91%),<0.5cm者136枚(77.27%)。

2.2息肉病理特征

107枚胃息肉中,腺瘤性息肉5枚(4.67%),炎性息肉33例(30.84%),增生性息肉65枚(60.75%),复鳞上皮乳头样增生1枚(0.93%),平滑肌瘤1枚(0.93%),腺瘤并伴不典型增生2枚(1.87%)。

176枚大肠息肉中,腺瘤性息肉73枚(41.48%),增生性息肉17枚(9.66%),炎性息肉24枚(13.64%),其中伴有不典型增生及异形增生4枚(2.27%)(增生性息肉1枚,腺瘤性息肉3枚)。

2.3息肉切除

107枚胃息肉中,EMR切除38枚,氩气APC治疗69枚。

176枚大肠息肉中,EMR切除83枚,氩气APC治疗89枚,EPMR切除4枚。

2.4并发症

并发出血8例,其中6例为息肉切除后立即出血,出血后采用1:10000去甲肾上腺素喷洒、止血钛夹止血等措施后止血成功;其中2例为术后迟发性出血(24h后),均给予钛夹夹闭后止血成功。1例升结肠切除3枚息肉后患者腹胀明显,给予胃肠减压病抗炎后缓解,无穿孔、感染及其他并发症。

2.5随访

68例胃息肉和102例大肠息肉患者术后随访1-20个月,41例胃息肉来院随访未见复发,57例大肠息肉患者随访未见复发。

3讨论

近年来由于内镜的普及,消化道息肉检出率逐渐提高。消化道息肉根据其与肿瘤的关系,可将其分为肿瘤性息肉与非肿瘤性息肉[1],腺瘤为肿瘤性息肉,属于癌前病变,多见于胃肠道,其癌变率高达58.3%[2],及时发现息肉,及时处理息肉,早期发现癌前病变、早期治疗,对降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3,4]。

本研究表明胃息肉以胃体、胃窦多发,且以无蒂及亚蒂息肉为多,以增生性息肉为主;肠息肉以乙状结肠、指肠多发,且以无蒂及亚蒂息肉为多,以腺瘤性息肉为主。本资料中较小扁平息肉均采用氩气APC治疗,氩气APC治疗消化道息肉共158枚,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且复查均未见复发,表明经氩气APC治疗息肉是有效、彻底、安全的方法,与樊锦河[5]等报道一致。氩气APC操作时,注意对准病变给予氩气灼除,不可过多注入氩气以免引起患者腹胀。EMR、EPMR主要适合扁平无蒂的大息肉或较大息肉的切除,且是治疗消化管平坦型病变最成熟的微创手段[6,7],其原理是通过向病灶基底部注射液体,使病灶与其下方组织距离增加,即可使病灶完整切除,又不损伤下方组织。EMR术前需监测血凝,尤其是老年患者,因老年患者血管硬化弹性差,且多有口服抗凝药物,术前应停用抗凝药物1周,且监测血凝正常。术中若发现病灶与其下方组织距离增加不明显或无法与其下方组织分离时,即抬举征阴性时,切忌不可圈套切除,以免引起穿孔。在行胃底息肉EMR时,因其部位粘膜下组织疏松,注入液体后会很快流向息肉附近,导致抬举征持续时间较短,故建议胃底部EMR时,基地部注入液体时可略多,将抬举征明显化,同时应较迅速切除息肉。本研究术后1例升结肠切除例息肉后患者术后出现腹胀明显,且疼痛难忍,给予胃肠减压、抗炎等好转,与操作时为保持视野清晰,大量注气,及息肉较多操作时间过长后导致大量气体进入小肠排出困难有关,故建议此部位切除息肉时应少注气,且操作时间不宜过长,可分次切除较多息肉。

通过本研究得出,氩气APC、EMR、EPMR治疗消化道息肉并发症少且随访未发现息肉再发及癌变,故氩气APC、EMR、EPMR是消化道息肉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有条件的医院开展推广。

参考文献

[1]萧树东,许国铭.中华胃肠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69.

[2]张开光,丁西平,吴正祥,等.超声内镜诊治上消化道早期癌21例[J].微创医学,2006,1(5):356-358.

[3]PohlJ,PeehO,MayA,etal.Endoscopicresectionofearlyesophasoalandgastricneoplasias[J].DigDis,2008,26(4):285-290.

[4]丁健华,赵克,殷淑慧,等.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在大肠广基息肉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2008,1(9):960-962.

[5]樊锦河,李玉明,王亚民,等.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价值[J].中国内镜杂志,2005,1(4):394-396.

[6]KaltenbachT.FiredlandS.MaheshwariA,etal.Short-andlong-termoutcomesofstandardizedEMRofnonpolypoid(flatanddepressed)colorectalneoplastia:possibilityofstandardizationg[J].GastrointestEndose,2007,65(6):857-865.

[7]刘思德,陈烨,白杨,等.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平坦型大肠肿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消化内镜,2007,1(1):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