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心脏病患者护理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心理护理对心脏病患者护理的效果观察

李爱荣

(新疆兵团第七师126团医院833211)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对心脏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接收治疗的84例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随机将84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数据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心脏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心理;护理;心脏病;满意度;疗效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5-0056-02

心脏病英文名称为cardiacdisease,HeartDisease,属于心血管内科中较常见的一种循环类疾病,发病器官为心脏,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心悸、咳嗽、胸痛、水肿、少尿等,常见体征状况有异常心音、脉搏异常、心律异常等[1]。导致此疾病的原因一般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主要指胎儿期发育不正常所导致的,后天性主要指人体遭受内在或外在因素所导致,如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等[2]。发病后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恐惧的心理状况,此心理状况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状况,因此对心脏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本文选取我院以往接收治疗的84例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分析其心理护理对心脏病的作用。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接收治疗的84例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患者在入院时接受检查明确确诊,均符合临床中心脏病的诊断标准[3]。随机将84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2人。120例患者中包含男性47例,女性37例,年龄为21岁至74岁,平均年龄为(59.15±1.29)岁,病程为2至1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42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即常规的用药指导、换药等。

研究组42例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如以下几点:

(1)分析患者心理

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首先需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患者心理状况。发病后,患者一般存在偏激、焦虑、恐惧、孤独的心理状况。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状况“对症下药”。偏激:部分患者由于某些原因的刺激,存在过激心理状况,拒绝接收治疗。焦虑:因其心脏病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患者会因疾病现状和疾病发展状况产生焦虑心理,同时患者的年龄、家庭经济状况、文化程度以及性格等都会成为决定患者焦虑程度的因素。恐惧:心脏病具有突发性,患者发病后,一般会对就医环境以及家属的紧张担忧情景产生恐惧。孤独:患者入院后对就医环境和医护人员陌生,加之医院气氛,患者由此产生孤独心理。

(2)制定护理方案

根据分析患者心理状况的结果制定合适的护理方案,同时还需参考患者病情、经济条件、性格等方面状况,以保证做到因人制宜,随时掌握患者情况。护理人员需为患者提供全面、细心的服务。

(3)改善医患关系

患者入院后护士人员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护士需做到态度和蔼可亲,善良,自然诚恳,有礼貌,尊重患者,信任患者,工作中保持热情,与患者建立和谐信任的关系。

(4)取得患者信任

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耐性讲解患者提出的疑问,主动向患者讲解此疾病的发病病因、治疗措施以及注意事项和防治措施,多讲解以往此疾病治疗成功案例,以消除患者恐惧、焦虑等心理状况,使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

(5)提高患者安全感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和主治医师需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并自我介绍,同时护理人员需仔细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以及生活各项设备等,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以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1.3评价标准

采用我院自主设计的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问卷设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选项,由专人负责统计整理。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用X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研究组42例患者满意度达100%,其中包含37例非常满意,5例满意。对照组42例患者总满意度为88.10%,其中包含24例非常满意,13例满意,5例不满意,占总比为11.90%。两组数据存在一定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1:

3.讨论

心脏病属于心血管内科中较常见的一种循环类疾病,其病死率偏高,现今已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4]。因患者个人情况此疾病所表现出的症状程度和病程会有所差异,这就要求救治医生要有足够熟练丰富的专业技能,同时医护人员也应具备高素质和高度的责任感,为患者提供全面、细心的服务,近年来临床护理中心理护理已成为重要护理环节,大量资料显示,心理护理可提高治疗疗效[5]。本文研究结果,研究组42例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其患者满意度高达100%,显著高于采取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满意度(88.1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心脏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大力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义瑛.心理护理对白血病患者的效果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05(2):654-655.

[2]罗容慧,阿侯伍来莫,杨颖,雷雪琼.针对性护理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焦虑状态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1(16):135-136.

[3]刘功智.先心病术前的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01(17):107-108.

[4]陈爱如.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质量的影响[J].药物与人,2014,04(14):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