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重症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2

探讨重症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

李宝英

李宝英(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136000)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心功能III级患者80例,IV级患者40例,其中接受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50例,接受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45例,接受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25例。结果:手术后早期死亡的患者5例,死亡率为4.2%。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脏功能衰竭、呼吸衰竭、多器官衰竭、脑栓塞/出血等。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需要充分的术前准备,注意改善患者术前心功能及营养状况,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重症瓣膜病外科治疗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1-0091-01

Toinvestigatetheeffectofsurgicaltreatmentofseverevalvulardisease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surgicaltreatmentofseverevalvulardiseaseeffect.Methods:AretrospectiveanalysisfromMarch2009toSeptember2011inourhospital120casesofseverevalvularheartdiseaseclinicaldata.Itscentralfunctions80patientswithstageIIIcan,IVgrade40patients,25patientsunderwentmitralvalvereplacementin50patients,and45patientstoreceiveaorticvalvereplacementsurgery,acceptedmitral+aorticvalvereplacementsurgery.Results:Patientswithearlydeathaftersurgeryin5cases,themortalityratewas4.2%.Themaincauseofdeathwasheartfailure,respiratoryfailure,multipleorganfailure,cerebralembolism/bleeding.Conclusions:Surgicaltreatmentofseverevalvularheartdiseaseneedadequatepreoperativepreparation,attentiontoimproveheartfunctionandnutritionalstatusofpatientsbeforeandaftersurgerytoactivelypreventcomplications,canimprovethesuccessrate.

【Keywords】severevalvulardiseasesurgicaltreatmentclinicaleffects

心脏瓣膜病是我国较为常见的心脏病,尤其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占成人心血管疾病的40%[1]。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进行外科手术,但是手术的死亡率高,术后并发症多[2]。本文总结了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12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20例,其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26~75岁,平均(43.2±6.8)岁。其中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病变25例,主动脉瓣病变45例,二尖瓣病变50例。其中30例合并有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2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5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6例高血压。术前心功能Ⅲ级患者80例,IV级患者40例。心胸比率平均0.68,术前心脏彩超提示左室射血分数(EF)值0.31~0.64。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由于患者心功能较差,术前应禁止患者剧烈长久活动,保证休息时间,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心功能,对于营养状况差的患者,可以采用胃肠外供给营养,待心功能有所改善后实施手术。术前需要与患者充分交流,告知其手术的必要性,消除患者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手术。

1.2.2手术方法所有患者于气管插管全麻中度或深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采用中低温氧合血持续灌注法保护心肌,如果患者严重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则切开升主动脉,直接灌注左右冠状动脉。通过切开右心房及房间隔以探查左房和二尖瓣的情况。如果左房出现血栓,先进行左房血栓清除术。二尖瓣置换均采用全层间断带垫片褥式缝合,主动脉置换术采用主动脉根部斜切口,采用全层间断带垫片褥式缝合[3]。手术过程中注意要切除钙化结节及纤细的腱索,切除严重融合缩短的腱索及其相关瓣叶部分,防止术后卡瓣[4]。本组接受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50例,接受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45例,接受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25例。

1.2.3术后处理术后患者予以呼吸及支持,加强呼吸道护理,积极维持血容量和水电解质平衡,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根据患者的心功能状况应用多巴胺、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硝普钠、硝酸甘油等血管活性药物,直到患者心功能恢复后停用。术后患者易出现营养不良,应给予患者静脉营养支持,气管插管拔出后6h进食,呼吸机辅助者术后第2天经胃管鼻饲营养素。医护人员需要注意患者是否有发生急性炎症反应综合症的可能性,及时处理并发症,防止出现多器官功能不全。

2结果

手术后早期死亡的患者5例,死亡率为4.2%。1例死于心脏功能衰竭,1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死于多器官衰竭,1例死于脑出血,1例死于脑栓塞。115例出院患者中,随访100例,平均随访2年,死亡4例,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其余患者复查人工瓣膜功能良好,心功能恢复至Ⅰ级患者58例,Ⅱ级患者53例。

3讨论

本组中所有患者均符合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标准[5]:(1)心功能Ⅳ级,心胸比≥0.70,EF≤40%;(2)左室舒张末径(LVEDD)≥70mm;左室收缩末直径≥55mm;(3)重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平均压≥7.98kPa;(4)多器官功能损害;(5)急症换瓣或二次手术;(6)同期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或其他畸形。(7)双瓣膜置换;符合以上两条或两条以上者即可确诊。

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致死率较高,本项研究中患者的死亡率为4.2%,主要死于心脏功能衰竭、呼吸衰竭、多器官衰竭、脑出血、脑栓塞。多项研究表明多器官的功能衰竭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主要通过使用积极使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和硝普钠等一线血管活性药物和肾上腺素二线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需要注意控制血糖,当血糖>11.1mmol/L,应积极彭使用降糖药物,如格列本脲、阿卡波糖等,如果效果不理想可考虑注射胰岛素。

心脏瓣膜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需要加以重视。由于该病术前、术中、术后都有可能出现患者死亡,所以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加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熟练掌握手术技能,术中注意心肌保护,术后加强防治并发症,积极护理,才能有效的降低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死亡率。

参考文献

[1]陈凯明,陈海生,钟焕清.249例重症心脏瓣膜病做人工瓣膜置换的体会[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8,36(6):35-37.

[2]CohnLH.CardiacSurgeryintheAdult[M].NewYork:McGraw-Hill,

2008:1031-1068,1175-1192.

[3]吴毓优,刘苏.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J].海南医学,2011,22(18):69-71.

[4]张金辉.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5):2118.

[5]龙国粹,程群之,李中学,等.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替换术95例[J].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2,8(1):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