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2

讨论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裴蕾

裴蕾

〔摘要〕注重学生合作探究、以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代替教师“一言堂”受到大家的广泛认同。这是教育发展进步的表现,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讨论法课堂教学意义运用

讨论法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方法,灵活、热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进了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但是,目前讨论法在教师中尚存在颇多争议。有的老师不敢运用它,觉得难以驾驭,事倍功半,甚至对新课改存在疑惑,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呢?

1科学合理组建讨论小组

分组很重要。科学的分组,应该是人员搭配合理。学生性格多种多样,能力参差不齐,有善于深度思考的,有偏重感性认识的;有富于创造的,有喜欢借鉴学习的;有乐于表达的,有相对腼腆羞涩的。教师在分组时,须对“学生资源”宏观整合,优势互补,让各组都能讨论起来,让人人都能活跃起来。对个别缺乏“火种”的“讨论贫困组”,要调动优秀人才进行“援助”。而当前的不少课堂讨论,分组往往顺应座位“天然生成”,顺其自然,而编座位时没有考虑到课堂讨论需要。

这样,有的小组争得面红耳赤,热火朝天,有的小组则群龙无首,冷冷清清,收获寥寥。

2合理设置讨论问题讨论要有质量,首先是要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这是齐前提,是方向。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拿来讨论半天,为讨论而讨论,浪费时间不说,还容易养成学生的坏习惯,败坏课堂风气。什么样的问题具有讨论价值呢?

2.1问题要能体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想,首先是那些体现了教学目标、重难点的问题,以及学生在学习中常遇到的那些容易产生困惑的问题,最具有讨论价值。

对那些不能突破重难点的问题还提出来“讨论”,自然是毫无实际意义,并且使课堂效率低下。例如教学巴金《小狗包弟》时,讨论“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等问题时,就能达到教学目标。从我听课的情况来看,有的老师纯粹是为了讨论而讨论,只是活跃课堂气氛,根本达不到教学目的。例如:有的老师来组织学生讨论“小狗被送走后,可能会怎样死”,这样的讨论有意义吗?能达到什么教学目的吗?

2.2教师应该选取能激发和促进学生思考的问题。有些问题一提出来,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促进他们积极动脑。学生们接到问题后,分析、论证,研究、讨论,思维一下子动起来了,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在讨论中,他们发言的欲望很高,激情澎湃,思想和思想碰撞,观点与观点交锋,教学目标水到渠成地完成。反之,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不需要思考,或者不容易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学生们勉强“做讨论状”,实在没有多少讨论的必要和价值。

2.3问题难易适度。如果难度太小,学生不思考或略加思索就能得出结论,自然无需讨论。同样,难度大的问题不宜让学生讨论。教师把这样的问题抛给学生后,学生们虽然勉强讨论,但难以有什么成果,而且容易对学生造成伤害,挫伤学生思考、讨论学习的积极性。如有位教师让学生讨论“李白《蜀道难》一文的主旨到底是什么?”“李商隐《锦瑟》一文中‘此情可待成追忆’中的‘此情’到底是什么情?”这些是目前在学术界尚且争论不休的问题,而且也没有必要全部弄得明明白白,何况学生因为不知道两位诗人在诗中表达的寓意和情感,更没有诗人那种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虽经讨论,仍不知道如何做答。像这样刻意追求讨论问题的难度,反而会因问题的艰深而使学生望而却步、不知所措。

2.4问题数量适量。一堂课中,用于讨论的问题,必须是教师精挑细选的,能激活课堂,引领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如果一堂课中教师对问题不加筛选,过多的抛出问题让学生去讨论,学生自然会应接不暇,“乱花渐欲迷人眼”,产生厌倦感和思维惰性。于是胡乱地敷衍应付一番,教室里热热闹闹,却没有思考,没有交流,没有对话。

3精心捕捉讨论机会讨论应该用在什么时候?简单地说,就是应该用在最有必要讨论的时候,用在“非讨论不可”的时候。

3.1先思考后讨论。讨论是一种合作交流,它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首先独立思考,对问题有一定认识和见解的基础上。教师抛出问题就让学生讨论,让学生措手不及,可能出现讨论冷场、中断,或者讨论质量低下。而且,一些学生可能自己不动脑筋,等着别人给他提供现成的答案或结论,久而久之,容易养成学生懒惰、依赖性强的毛病。

3.2讨论应安排在学生产生困惑时。学生大面积产生困惑,都急于想知道结论,这时他们的求知欲望、思考的动机、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都很强烈。此时安排他们讨论,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教学《孔雀东南飞》时,当我们教学完第一课时,学生们已对刘兰芝的美貌和才艺以及修养有了充分了解,对其无辜被休的遭遇也深表同情时,好多学生不解的是:焦母为什么执意要驱遣兰芝?

这时,让他们结合文本内容思考,如婆婆说刘兰芝“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有可能她仗着自己多才多艺,对婆婆在态度上欠恭敬,有时可能会有点“我行我素”;另外,婆婆自身也有问题,如心胸不宽广等等。学生困惑时安排他们讨论,能迅速引燃他们思维的火焰,收到很好的效果。

3.3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灵活把握时机。有些问题具有激发学生兴趣,提挈全课、激活课堂作用的,这样的问题适合放在课首。有的问题需要之前做出大量铺垫式的介绍或引入,学生才能认识到的,这样的问题适合放在课中。还有一些问题,属于对整堂课的总结归纳,属于整堂课中心的深化,这样的课宜放在最后。课堂讨论的时机是根据教学实际来决定,老师灵活安排。

讨论法既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它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我们要大胆地、广泛地采用;但又不可盲目运用,不可滥用。只有真正把握好其科学性,并结合学生实际合理采用它,才能让它真正成为我们师生敞开心扉心灵交融、建构知识、提高能力、生成方法、催发情感的平台,让课堂讨论涌动生命的灵性,实现高中语文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