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与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1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与预防

王小雯李翠玲

(威海胸科医院检验科山东威海264200)

【摘要】目的:了解生化检验工作中溶血现象会带来的不利影响及其防范措施。方法:筛选38例因健康体检、于2015年11月—2016年11月进入我院的受检对象,提取其血样标本后,将其置入两个相同试管内,使A试管内样品处于溶血状态,B试管内正常样品则予以妥善管理,对其展开检验,观察其检验结果。结果:A组ALT值(59.49±3.20)U/L,B组(43.06±2.40)U/L,(P<0.05);给予两组样品各检验指标展开比较,(P<0.05)。结论:生化检验工作中,如果有溶血样本出现,就会对检验结果精准性带来不利影响,所以要重视防范工作。

【关键词】生化检验;精准性;溶血标本;防范措施;不良影响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5-0124-02

溶血问题的出现不利于提升生化检验工作效率,所以要加强防范,为了解溶血现象可能会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总结其专业防范措施,笔者筛选38例因健康体检、于2015年11月—2016年11月进入我院的受检对象,通过对其不同血样标本展开检测,并观察其结果,期待能规避溶血问题,实现对检验工作整体精准性的充分提升。

1.对象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筛选38例因健康体检、于2015年11月—2016年11月进入我院的受检对象,17例(女)/21例(男);22岁~42岁,均值(31.7±6.20)岁。提取所选对象血样标本后,置入两个相同试管,震荡A试管,使血样处于溶血状态,B试管则予以妥善保存,并放入肝素抗凝专用试管内。

1.2方法

对两个试管内样品展开测定:(1)于相同环境下予以展开离心处理,转速选择每分钟1000转,时长以10分钟为标准,当不溶血的血清出现后,需予以分离,再置于固定温度下(约4摄氏度),以待检测。(2)以全自动型的雅培i4000生化分析设备展开检测工作,以试剂以及设备的说明书为参考进行。(3)检测对象涉及ALT值、AST值、LDH值、TC值、ALP值以及K+值等。(4)检测次数以10次为标准,计算出其均值后,视作最终测定结果。

1.3观察指标

对两种样本成分中的ALT值、AST值、LDH值、TC值、ALP值以及K+值等展开测定,并客观比较。

1.4数据统计

重点以SPSS20.0软件展开该研究,38名受检对象ALT值、AST值、LDH值、TC值、ALP值以及K+值等均由“(-x±s)”展开分析,于两组内展开客观比较后,若有差异性出现,P<0.05。

2.结果

A组ALT值(59.49±3.20)U/L,B组是(43.06±2.40)U/L,(P<0.05);给予两组样品AST值、LDH值、TC值、ALP值以及K+值等展开比较,(P<0.05),见表。

3.讨论

罗祖军[1]等强调,生化检验工作中,如果样本中的红细胞成分出现破裂现象,其内部物质大量流入血清成分中,就会使血氧颜色发生改变,以至于溶血问题出现。溶血现象诱因较多,其中又以机械震荡以及低渗溶液等最为常见,此次选取两种不同样本展开测定工作后,发现B组ALT值(43.06±2.40)U/L,比A组的(59.49±3.20)U/L低,(P<0.05);且两组样品的AST值、LDH值、TC值、ALP值以及K+值等展开比较后,均有差异(P<0.05)。可见,一旦后溶血问题发生,样本中的血小板成分、红细胞成分以及白细胞成分等指标的检验值都可能出现异常,不利于检验工作效率的提升,所以要重视起防范工作。首先,优化采血流程与检验流程等。在对受检对象血样展开采集时,要注意采血带的松紧性,避免过紧或者过长,同时在置入专业试管内时,还要合理控制操作速度,避免剧烈震荡现象或者是反复穿刺现象发生,防止血肿问题出现,从而引起溶血问题。其次,对于采血流程中的各种设备,都需要保持清洁性以及无菌性,避免以酒精对采血针展开消毒处理[2]。此外,还要对样本储存空间以及时长合理控制,避免长时间储存样本。再次,提升操作人员职业素养。一般而言,如果操作人员具备较高职业素养,有助于规避溶血问题,合理把握医疗设备选购程序。如果医疗设备质量偏差,同样可能会引起溶血,所以要选择即安全性高以及质量良好等特征为一体的设备[3]。综上所述,临床展开生化检验工作时,如果有溶血样本出现,往往会对检验结果的整体精准性带来不利影响。鉴于此,为提升检验工作效率及其精准性,需要充分防范溶血问题。

【参考文献】

[1]罗祖军,邹德学,王强,等.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及对策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22):2879-2880,2883.

[2]于艳文,罗虎成,夏永刚,等.不规则抗体筛查在预防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临床研究,2014,31(9):1816-1817.

[3]李兰霞,郭改玲,马涛,等.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6):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