嗓音病的非手术治疗

/ 1

嗓音病的非手术治疗

王菊颖

嗓音病的非手术治疗

王菊颖(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500)

【中图分类号】R767.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9-0044-01

嗓音病,是指人的发声器官、发音功能以及发出声音出现异常状态。嗓音病治疗,就是如何排除致发音障碍的原因,改善或增进发音的能力,使其恢复到正常状态。嗓音病治疗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本文就非手术治疗予以论述。嗓音病的非手术治疗,就是指对于嗓音疾病作出正确诊断以后,尽量采取无创伤性的治疗措施,使疾病达到治愈和康复的目的,具体方法有:

1心理治疗

因为人类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大脑,大脑支配着发声器官的发声运动,发声运动与精神、心理活动密切相关。经常处于精神高度紧张、心情抑郁或急燥的状态都不利于发声器官的运动,容易患嗓音病。因此,在治疗时,要详细的询问病史,耐心讲解健康的心理因素对嗓音的好处,使病人明白一些保护嗓音的知识,取得病人的信任,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2药物疗法

2.1全身性用药

2.1.1抗菌素嗓音疾病在早期咽喉部粘膜多数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如:咽粘膜充血、声带肿胀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等。可根据情况给予口服、肌肉注射、静脉点滴先锋霉素、青霉素、庆大霉素等。

2.1.2激素类喉部炎症顽固不消,有明显水肿者,激素与抗菌素结合应用,常能提高疗效,但因有一定的副作用,不能长期应用,必须遵照医嘱用药。

2.1.3维生素B族维生素对神经麻痹和喉肌引起的发声障碍有促进恢复的作用,维生素C、K、P对治疗和防止声带出血性疾病有一定作用。

2.1.4肌肉兴奋药此类药都具有抗胆碱酶作用,能加强横纹肌作用,药物有新斯的明、加兰他敏、硝醇-叶秋碱等。治疗喉肌弱症、喉肌疲劳等。

2.1.5免疫功能增强药对预防呼吸道感染增加机体抗病能力起一定的作用,尤其在嗓音病的治疗过程中,能加速嗓音病的治愈速度。临床上常用药:转移因子,核酪。

2.1.6能量代谢激活药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对声带粘膜有促进细胞再生作用,能增强喉肌劳损的修复。常用药:肌苷、三磷酸腺苷、谷维素等。

2.2局部用药

2.2.1超声雾化用雾化吸入器将药物喷入发声器官的

鼻腔、咽腔、喉腔及声带以下的呼吸道的一种给药方法。能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常用药:庆大霉素、强地松龙、糜蛋白酶混合液或双黄连水溶液20毫升,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钟,主要治疗咽部、喉部急性炎症或声带手术后。

2.2.2喉滴入药物法在间接喉镜下,用弯针头注射器,将药物直接滴在声带上。

配方1庆大霉素8万单位、强地松龙1毫升、糜蛋白酶4千单位、注射用水1.5毫升,抽出1.5毫升滴入,每日1次,治疗急性喉炎、声带息肉、小结手术后。

配方2链霉素0.4毫升(0.05克)、氢化可地松0.4毫升、付肾上腺素2~3滴,抽出1.5毫升滴入,每日1次,治疗单侧声带炎。

配方3黄连素0.6克,注入注射用水4毫升,抽出1.5毫升滴入,每日1次,治疗声带白斑,声带角化症等。

2.2.3声带粘膜下注射利用特制长的弯针头,把所需药物直接注射在声带粘膜下。

配方1庆大霉素8万单位取0.5毫升,加地塞米松0.5毫升混合后注入声带0.4毫升,隔日1次,治疗声带充血、肿胀、水肿。

配方2双黄连0.6克,注入4毫升注射用水,抽出0.8毫升注入声带0.4毫升,隔日1次,治疗声带肥厚,声带角化症,声带白斑等。

2.2.4喉上神经封闭用0.25%~0.5%普鲁卡因1~2毫升注射在患侧喉上神经周围,治疗突然声嘶、喉肌紧张性发声障碍。

3物理疗法

3.1直流电离子透入疗法通过直流电将药物(碘、氢化可地松、双黄连等)导入组织中,起到治疗作用,用于声带的急、慢性炎症,声带水肿、环杓、环甲关节炎等,但此种治疗要注意所用药物的极性(阳极、阴极)否则起不到作用。每日1次,每次20分钟。

3.2音频电疗以输出每秒2000周左右,达到局部组织消炎、镇痛、消肿,促进血管功能恢复的效果。用于声带炎、声带慢性肿胀、肥厚声带麻痹,每日1次,每次20分钟。

3.3激光疗法此法是60年代兴起的新技术,采取穴位照射,用氦氖和二氧化碳散焦激光,用于声带的慢性炎症。每日1次,每次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