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街景观改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浅谈老街景观改造

孙晓舒

(江苏省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风景园林所江苏南京210008)

【摘要】老街倡导的是人文、历史在城市空间中的主导地位,并通过对环境的更新,重新审定了历史悠久的老街在现代化城市中的巨大价值。本文以南京瓜埠老街为例,阐述了老街改造设计意义,并结合当地风貌,人文特色以及地块自身所处的环境,对老街景观进行塑造。

【关键词】老街;文化;街巷活动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44(2017)22-0219-02

1.引言

老街在高密度的旧城中为市民提供了富于人情味的高品质空间环境,增强了人与人交往的乐趣。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培养市民自我约束力,从而增进社会凝聚力。此外,那些熟悉且具有独特魅力的历史文化建筑、街景环境最能激发人们对自己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引发对其的深切热爱。

2.设计目标

2.1地方文脉传统的继承

瓜埠古镇自然资源丰富,历史底蕴深厚,瓜埠历史上是南北文化交融碰撞之地。战时兵家必争,和平时商贸繁荣,兼具南北文化特色,现状保留有老街建筑群及青砖小瓦传统风貌。文化内涵独特,作为历史上的经济交通中心、古战场,帝王骚客皆为之吟咏。因此我们现有文化肌理和脉络非常清晰,也是基地独特价值所在。在喧嚣的都市中引入浓郁的历史人文环境,表达瓜埠古镇的富足、休闲、兼具人文气息的商业文化。

2.2商业气氛的营造,提升瓜埠老街地区的旅游价值

瓜埠镇是贯穿中国南北的古驿道必经之著名渡口所在地,和长江南岸的栖霞古渡互相衔接。商业已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继承文脉,传达瓜埠古镇风貌的同时,在整个老街区内要营造与现代商业模式和消费习惯相适应的商业氛围。

2.3协调建筑、景观风格

规划探研建筑设计形式和风格的改造,尊重客观生态环境、挖掘和继承优秀地方传统特质、满足时代要求的建筑形态。不同功能建筑之间,虽有一定的形态变化,但在整体上协调统一,以体现人本、生态、简约的设计理念,针对现状建筑风格差异较大的情况,通过协调建筑的外立面来达到统一。

3.设计原则

3.1人本性原则

老街将人从喧嚣的城市交通中解放出来,树立的是人在空间中的主导地位,环境中的一景一物均以人的心理和生理感受进行设置。为人们提供可小憩的坐椅,设立“人性化”的“街头家具”(小品、电话亭、钟架等),提供为现代人资讯服务的电子咨询设施,一切建设活动以“人”为服务对象,力争创造舒适、优美、富于情趣的街道环境。

3.2简洁性原则

著名建筑大师密斯提出“少就是多”。在设计上我们运用现代建筑语言,充分考虑实施性,平衡商业店面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以建筑为背景,人的活动作为主体,从而呈现出来是充满生机的的街面。

3.3地域性原则

地域性是城市景观在一定自然环境中形成的特征,不同的城市、地段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有意义的步行街都应根植于历史阶段的社会背景,这是对所处的特定地区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的合理回应,所以因地制宜升华每一个老街中那独有的、本质的地域文脉,并使之更有生机活力,更有发展,才能意匠独造。

4.总体设计

4.1“以人为本”的街巷行走环境

老街作为瓜埠古镇的重要“舞台”,其环境对人和古镇生活质量的影响力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因为环境与人的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物质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都是影响人群活动的重要因素。物质环境为各种人的行为活动提供了选择空间,有特色、有吸引力的空间、良好的环境品质将大大地促进行为活动的发生。街道家具将为人们提供休息、躲避风雨的地方;帮助人们在城市结构中辨明方向;使街道环境更加有序;使人们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振。除此之外,还特别强调的是设计应该有益于人、有益于环境,谋求“人——物——环境”系统的和谐。

4.2满足人的行为方式

在步行街道空间中,人们可以在慢速的步行活动中通过丰富而生动的心理体验来实现精神上的满足,在亲切的尺度中进行交流与接触。人们的行为方式多种多样,如购物、表演、游戏、聊天、观看等等。我们可以将活动方式大致分为三种:步行活动、休息活动、停留活动。

(1)步行活动:步行活动是最自由、最基本的活动,对外部环境的要求最低,这种行为对空间的要求就是通畅。步行街中的各项活动都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在购物步行中,人们习惯边走边看,因而一般速度较慢。另一特点在于,人们喜欢靠近街道边界直线行走,以期观看到靠近一侧边界的景物和商品,因此步行街中间的行人密度相对较低。

(2)休息活动:人们在步行一段距离或时间后,都需要休息一会儿。这些休息活动有时独立发生,有时会结合餐饮、交谈、观看等活动同时发生。人们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步行后,不能进行休息活动,疲累之下,只好选择离开。这就大大地降低了空间环境的吸引力。

(3)停留活动:停留时一般会有以下几种情况:等候、逗留、观看及挑选商品,停留活动往往伴随着社会交往活动的产生。人们选择驻留地点的原则是寻找半公共半私密的空间,街道中的树木、灯杆、柱子、墙角等对空间有一定的限定作用,往往成为人们选择停留依靠的地点。

(4)对弱势人群的关怀在老街的建设中,对特殊活动人群的关注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着步行街空间质量。在日常的户外活动中,存在着一个弱势群体--包括老人、儿童以及行动不便的人士,他们在街道活动中是需要他人特别关照的群体,对空间安全性、舒适性、畅通性等有较高的要求。

5.结语

老街文化景观的改造和保护,究其内涵,是一个涉及文物保护、建筑修复、公众参与等多方面的综合课题。在宏观层面上,应保护建筑环境与生态环境,研究老街古镇的演化过程,分析其发展规律,防止规划设计蔓延对整体景观造成破坏;在微观层面上,对建筑群落及单体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建筑形式引导控制,在保证居民民生活质量的前提下,维系并发展老街可视性景观元素,从中引导居民生活方式向有利于古镇老街文化景观演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静.我国古村落的旅游开发研究与旅游规划实证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

[2]徐秀美,曹卫美,李洁.历史文化街区休闲旅游发展潜力的实证比较研究[J].旅游研究,2012年01期.

[3]周畅.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建筑学报,2004年11期.

[4]杨田.对当代城市景观设计文化形态延续的思考[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

作者简介:孙晓舒(1984—),女,江苏盐城人,中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