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地区医务人员颈椎病发病率调查分析

/ 1

绵阳地区医务人员颈椎病发病率调查分析

王巧利1陈莎莎2,3孙年怡2,3刘素贞2,3

王巧利1陈莎莎2、3孙年怡2、3刘素贞2、3王文春2黄彬洋2、3

张珊珊2、3刘建成2张安仁2、3

(1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610000)

(2成都军区总医院610000;3成都中医药大学610000)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6-0366-02

颈椎病是由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或突出、颈椎骨质增生,引起颈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刺激或压迫了颈部脊髓、神经根等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症候群。2008-2009年上海市某社区常住居民问卷调查[1]显示:颈椎病的患病率为男性18.5%、女性19.7%,长期低头或伏案的脑力劳动者发病率较高。为了解绵阳地区医务人员人员颈椎病的发病率,以及影响颈椎病发病的相关因素,同时为指导CS的防治提供依据,为类似地区类似工作性质人员提供颈椎健康保障。我们对绵阳地区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进行了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于2012年4月至2013年7月抽样到绵阳市中心医院、绵阳市中医院、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绵阳市四零四医院、四川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询问调查医务人员。CS诊断参照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标准:①具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②颈椎DR检查至少有一项异常改变;③影像学所见能解释临床表现。

1.2方法

调查采用自制调查表,抽样采用随机抽样和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所有调查对象需填写专业技术人员颈椎病调查表,对颈椎病患者需填写专业技术人员颈椎病危险因素调查问卷,调查内容除年龄、性别、行业、学历等人口经济流行学特征外,重点了解调查对象颈椎病的发病情况、生活情况、生活质量等。调查对象无记名填写后收回。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不同组间CS患病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参加调查者人数为1100人,其中男922人,女177人,明确诊断为颈椎病患者数为124人,患病率为11.9%。其中男79人,女45人,女性患病率(26.3%)高于男性(8.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危险因素的分析

通过资料对比分析,发现长时间倚靠沙发、连续埋头超过1h等因素与颈椎病的发病相关,尤其是与颈部外伤史密切相关,见表1。

表1CS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分析

注:因有缺失数据,各分类例数合计不等于有效问卷数。

aP<0.0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bP<0.01,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目前颈椎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王拥军[2]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整理,认为颈椎病的发病因素主要为颈椎退变、慢性劳损、畸形合并外伤、咽喉颈部感染及有关疾病相关性。

医务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大部分任务需要在埋头伏案状态下完成,繁杂工作使他们长时间处于持续埋头姿势,同时破坏了颈椎正常的生物力学。本研究结果显示连续埋头超过1h为颈椎病的危险因素,这可能跟颈椎生物力学平衡破坏[3]相关。PalGP等[4]对颈椎的稳定性进行了相关研究,认为颈椎在位于屈曲位时,其生物力学平衡被破坏,处于相对不稳状态。我们的研究结果还表明经常斜靠沙发或床上看书、看电视会使颈部姿势不当,也是发生颈椎病的危险因素,此外,本调查结果显示颈部外伤(含落枕)史是发生颈椎病的高危因素。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医务工作者的颈椎病发病率低于陆家嘴地区金融行业[5]从业人员的发病率,这可能跟医务人员普遍具备健康常识相关。因此在颈椎病的防治中,应当避免长期伏案工作、娱乐时避免斜靠沙发或床上、颈部应当避免受寒或外伤。虽然吸烟、饮酒、急慢性咽炎病史在调查结果中显示并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其数据也表明经常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减少颈椎病的发生。颈椎病对该群体的生活和工作还是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下一步可以根据该人群的工作性质特点设计一些简单易练的颈部保健体操,减少颈椎生物力学平衡被破坏因素,预防颈椎病。

【参考文献】

[1]杨新文,朱远熔,白跃宏等.上海市徐汇区颈椎病患病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康复,2011,26(2):101-102

[2]王拥军,施杞.颈椎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国中医骨伤杂志,1997,5:12-16

[3]柯尊华,王静怡.椎病流行病学及发病机理研究进展.颈腰痛杂志,2014,35(1):62-64

[4]PalGPSherkHH.TheverticalstabilityofthecervicalspineSpine198813:447-449

[5]吴德升,永,林研.陆家嘴地区金融从业人员颈椎病现状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预防对策的研究[Jl.脊柱外科杂志2006,4(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