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中的体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1

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中的体现

游海燕

——◎游海燕/河北省平乡县丰州学区北牌小学——

〔摘要〕把素质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本文就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中的体现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教学素质教育开展措施

把素质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本文就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中的体现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重实践活动,体验数学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活动,仅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比较肤浅的,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获取知识。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主动积极的学习,才能有效的培养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知识获得与兴趣关系密切,小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他们的情感来支配的,教师应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产生热爱学习的情感,并对所教学科产生兴趣,因此,老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顺利掌握知识,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添学习兴趣,使设计的教法符合学生的学法,持之以恒地结合知识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引和训练,使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钥匙,增添学习兴趣。

2、引导鼓励学生,加注科学探究活力。在数学教学中,探究性活动很多。教师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去思考、去发现、去创造,这种引导和鼓励无不为学生深入地探究注入了活力。正如巴甫洛夫所说“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粗活。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聚事实。”结合学校科技活动月,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活动计划。面对大量的相关信息(场地的划分、各项时间的安排、购买材料的费用等),学生要学会科学整理信息,学会倾听别人的需求,学会全面的考虑问题,从而创造性的设计活动计划,对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操作潜能起到了推动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孩子的变化。如:对学生在探究的创新火花要及时给予肯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以保护学生的上进心和探索精神。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素质教育的方式

1、立足课堂教学,感受数学趣味性。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加教学容量,设计实际问题情景,重新组织教材结构网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的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的。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而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的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乐趣。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课堂中学生如果老是听着老师来说,思维肯定会很疲倦。刚开始组织时是会有困难的,课堂可以用“喧哗”来形容,可是,当学生掌握了“游戏的规则”,知道自己的位置之后,整个课堂完全就属于学生了,教师则可以真正体会“无为而为”的乐趣了。多媒体的使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上我们在每一个课件的适当位置给予学生思考与活动、讨论的时间,既让学生积极参与,又注意学生的学习反应,克服因人机对话造成的情感淡薄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情商。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首先利用学生熟知的数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去独立探索,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出错误的地方,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遵循了教育的循序渐进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方法。

3、激发强烈的创新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让学生有要创新的动机,而动机又不会自然产生,需要一定的外在条件的刺激和引爆,所以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情境和问题能否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就显得十分关键。笔者认为激发学生创新动机的情境和问题应该具备如下特点:一是体现开放性。提供的信息要开放,解决问题的策略要开放,问题的答案也要开放。二是体现综合性。问题和情境要有一定的宽度和广度,尽量避免单一性的纯知识点的小问题。三是体现思考性。思维含量的高低决定着创新成分的多少,所提的问题尽量做到“跳一跳或是跳二跳能摘到果子”的程度。四是体现灵活性。灵活的问题情境是创新的基因,是创新的土壤,惟有问题的灵活才会有更多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