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主题穿线式教学法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2-12
/ 2

思想品德主题穿线式教学法探析

陈芳

陈芳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大场中心中学266414

摘要: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我们在实施主题穿线式教学中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依据课标,创新教材。二、立足生活,确立主题。三、整合知识,活动串联。

关键词:思想品德主题穿线创新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这一建议为我们实施主题穿线式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实施主题穿线式教学中要注意做以下几个方面:

一、依据课标,创新教材

“课程标准”是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是教师实施教学方案,进行教学评价的标准。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资源,但教材的有些事例有时也不很适合时代特色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应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学生生活内容为重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重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把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渗透进去,因为教材不是学生的世界,世界才是学生的教材。

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一课孝敬父母,我们可以把央视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晚会中的某些事例搬进课堂,我们可以用邵帅的事例贯穿全课。首先呈现邵帅捐骨髓救母亲的事例,设计问题:为什么少帅说捐献骨髓救母亲是天经地义的?让学生明白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接下来再展示邵帅在生活中照顾母亲的点点滴滴的具体事例,让学生思考:邵帅在生活中是怎样照顾母亲的?对你有什么启示?让学生感悟孝敬父母就要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在邵帅捐髓救母故事的感染下,相信学生们的情感会受到浸染,行动会得到指引。

二、立足生活,确立主题

课程标准指出: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服务。所以我们要坚持“回归生活”的课改理念,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确立教育主题,强调对学生生活的服务、指导和提升。

如农村学生的父母大都在外打工,他们就是农民工的缩影,与此有关的课程内容如平等尊重、维护社会公平等都可以归于农民工这个主题,所以我们就可以设计以“春天里—关注农民工”为主题的课例。教师首先呈现国家对农民工的优惠政策,让学生体会国家努力维护社会公平的意义。再列举社会中农民工打车难等不尊重农民工的事例,让学生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平等待人、尊重他人。最后播放诗朗诵《心里话》的视频,让学生感悟作为农民工的子女应该以怎样的行动来回报父母的辛勤付出。从而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整合知识,活动串联

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这就告诉我们要设计丰富的活动,但要注意活动要有逻辑性。活动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一般要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各个活动环节之间,要构成逐步递进的关系。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带给学生探究的韵味。如八年级上册课本设计到的优秀品质有孝敬父母、热爱祖国、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善于合作、敢于竞争。我把这些整合为一节“构建道德长城”的主题课中,我设计了传承历史文明、学习时代先锋、寻找身边最美、反思自我成长四个活动环节,具体内容如下:

1.传承历史文明。以下古代名句体现了那一种优秀品质?(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3)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4)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宋(善棋道人)

2.学习时代先锋。2013年9月5日,第12届全运会乒乓球比赛产生首枚金牌,山东队主力队员李晓霞和队友陈梦、顾玉婷三人通力配合,战胜山西队,拿到女子团体冠军。在带领团队夺得团体冠军后,李晓霞明确地表示下一个目标就是争夺单打冠军,在单打比赛中,她苦战七局战胜了山东队、国家队的双重队友陈梦,夺得冠军,实现了自己乒乓冠军大满贯的梦想。扬州大学附中高一(二)班学生徐砺寒骑自行车上学途经瘦西湖新天地路段时,不小心剐坏了路旁停着的一辆宝马车的后视镜。徐砺寒原地等了20分钟,车主还没出现。眼看上课快迟到了,他只好到附近的书报亭借了一支笔写了纸条并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就在写完纸条后,车主过来了,徐砺寒和他说明情况后,车主笑着说不用赔偿。材料体现了人物的什么优秀品质?简要分析品质的意义。

3.寻找身边的最美。请你说说:你熟悉的亲人、老师、同学,他们哪一方面的品质对你印象最深?影响最大?

4.反思自我成长。反思自己在这些优秀品质中哪一方面自己做得不够好,应该怎样改进?

这四个活动从古到今,由群体到个人、由认知到导行,对学生起到了很好道德品质的教育。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创设条件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体验到参与的乐趣,以促进学生道德内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俗话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完善这种教学方法,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