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改进在卷烟生产企业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3-13
/ 2

质量改进在卷烟生产企业的应用

熊燕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灵魂。质量管理在降低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质量水平,打造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零缺陷是质量管理者追求的最终目的,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持续进行质量改进。

一、卷烟企业的质量改进理念与原则

质量改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其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一项质量改进都是一个重新孕育的过程,其过程是艰难的,需要消除技术和文化的阻力,打破现有的局面。在卷烟生产企业的质量改进过程中,全体上下需要转变理念:

1.在质量改进过程中,领导者是质量改进工作的核心,制定新的质量目标,提高顾客满意度,为实现这些目标,他们对质量改进框架内的创新流程进行管理,也就是说领导层负责制定愿景,提倡学习和协作的文化,使持续质量改进成为整个企业的命脉。

2.在全员中根植预防的概念、市场的思维,勇于过程实践,要有挑战习惯的勇气,丢掉取舍间的双重标准,用医生的视角设计、发现质量改进、质量预防节点。

3.做好质量改进的前提是加强质量预防意识,加强质量预防意识和措施是防止潜在的不合格品的发生,若只是单纯、一味地采取纠正措施,就只能简单地做出符合要求的产品,关注顾客的显象需求,忽视企业在实现质量设计过程中可减少的质量管理控制成本。因为预防总是最便宜的,采取纠正措施,企业至少要买一次单,不合格产品的出现本身就造成了企业的损失。企业上下有了“质量预防可增加效益,纠正缺陷等同救火”的一致理念,我们设定追求的“零缺陷”目标才有可能实现,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增值作业将随之凸现。

二、生产企业质量改进的关键因素

做好质量改进的关键因素是采取预防措施,一旦预防措施的目标得到识别,就必须要通过质量成本的分析方法,控制好风险,按照合理的成本取舍基准来判断和实施。质量改进还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质量管理目标的设定应符合企业战略目标。在设定质量管理目标时应注意结合企业近、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明确质量管理流在目标中承接的责、权、利,确定近期要达到的质量目标、中期需达到的质量目标、长期要追求的质量目标。

2.坚持全过程质量改进。根据质量管理目标,确定各阶段质量改进目的,梳理分析质量形成全过程,明确质量改进关键点、线、面。

3.坚持质量成本控制。质量改进过程中应做好质量成本分析,包括预防成本、改进项目固定投资成本、鉴定成本、失败成本。判断质量改进项目是否可行,常用的表彰就是质量作业成本。由于对质量成本关联作业的投入是互为连动、此消彼长的,减少对符合成本作业的投入必然会导致不符合成本作业的增加;反之亦然。因此在此基础上的质量成本管理就是要寻求两类作业的最佳均衡点,优化配置两类作业,使质量改进成本总额最低,并说明理由,向相关人员(主要为决策层)说明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应该合理地设定目标值,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若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若干具体问题时,可分解成几个子课题,并规定解决问题的期限。

4.坚持科学的目标与手段相结合。树立“做正确的事情”与“正确的做事情”同样重要的理念。“做正确的事情”要求清晰准确的目标设定、高效顺畅的流程设计(组织机构)和持续改善的文化氛围。“正确地做事情”要求精准的控制系统、高效的保证体系和务实求新的管理执行。

5.容忍失败,鼓励承受适当的风险。质量改进项目不一定都能成功,质量改进从最初的愿景到最后结果,有时并不能完全解决质量问题,但是通过持续质量改进,只要我们的制造过程能够生产出一个良品,我们就有可能找到这一个成立的制造过程条件。我们就可以用1%的成功去克服99%的失败,最终达到100%的成功。

三、生产企业产品质量改进的基本过程

在卷烟生产企业中,质量改进的主要目的就是立即排除产品的质量缺陷,及时消除产品质量隐患。一般情况下,质量缺陷分为系统性质量缺陷和小概率质量缺陷两种类型。进行质量改进,要根据所在卷烟企业质量管理、产品质量现状而循序渐进。

在产品质量改进中可以采取项目课题制、QC小组活动、品管圈、管理目标牵引等形式。具体实施过程中,产品质量改进的一般步骤包括:

1.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比其他问题重要;

2.问题的背景是什么,工艺和设备现状如何;

3.具体描述问题的后果,如产生了什么损失,并指出希望改进到什么程度;

4.选定改进项和设定改进后目标值;

5.选定改进任务负责人;

6.预算改进活动所需费用;

7.拟订改进活动时间表。

通过质量改进和质量控制的相互渗透,使之达到新的平衡点。质量控制是日常进行的工作,可以纳入“操作规程”中加以贯彻执行。质量改进项则是一项阶段性的工作,达到既定目标之后,该项工作就完成了,通常它不能纳入“操作规程”,只能纳入“质量计划”中加以贯彻执行,但它是一项不断循环上升的逐项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

四、质量改进在某烟厂制丝车间的运用案例

某烟厂松散回潮工序出口水分一直波动较大,造成该工序和后续工序质量一直都不稳定,直接表现为水分不可控造成造碎大、烟丝结构不理想、最终影响感官质量。根据这一现状,我们对烟叶进行了分组和排序,根据烟叶的物理特性,,在同等松散参数条件下明确分组原料的吸水性能;再根据分组原料的吸水性,通过松散工序的参数调节进行补偿,实现了松散工序加工过程对水分质量指标的稳定控制。该工序和后续工序质量一直都比较稳定,消除了水分波动的隐患,实现了各工序水分的精准控制。且形成了松散工序分组加水的技术标准。具体质量改进如下:

首先,根据对制丝车间松散回潮工序现状的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针对这一现状,我部今年5月份着手立项,致力于解决该工序出口水分波动较大的异常情况,首先找出波动源。烟叶水分增加主要依靠加水和蒸汽补充一些水分。

1.出口水分达不到要求,对产生波动较大的原因进行分析:

⑴烟叶原料来料水分差异较大;

⑵烟叶原料的吸湿性差异较大;

⑶设备不能满足工艺要求;

⑷加水比例设置不合理;

⑸物料的流量不稳定;

⑹物料的物理性能不一致(如有些比较松散、有些结块非常严重);

⑺动力供给的蒸汽不稳定。

2.对产生波动较大的原因进行诊断:

通过对该工序的连续的跟踪和前期的批次试验,找出以下原因为主因,分为可控主因和不可控主因:

可控主因:烟叶原料的吸湿性差异较大、加水比例设置不合理;

不可控主因:烟叶原料来料水分差异较大、物料的物理性能不一致(如有些比较松散、有些结块非常严重)。

其次、进行实验,解决对引起水分波动较大的可控主因

烟叶水分增加主要依靠加水和蒸汽补充一些水分,通过找到的可控主因对烟叶原料分组处理、分析,在同等松散参数条件下进行分组原料的吸水性能实验;再根据分组原料的实验结果和原料的吸水性,通过松散工序的参数调节进行补偿,以实现松散工序加工过程对水分质量指标的稳定控制。

⑴实验以一个批次为单元,烟叶分为四个组:造纸法薄片组;上部烟叶组;中部烟叶组;下部烟叶组。实验前由物质配送部提前做好分组备料准备。

⑵实验条件设置:筒温、加水量、筒体转速等工序参数按“相思鸟”正常生产同等设置,并保持不变,水分仪通道暂定“相思鸟”通道。

⑶组分加水量的拟定:根据试验出口水分检测结果和分析情况,确定四个组的组合和各个组分加水量的拟定。

第三步,固化成功的实验结果以确保松散工序出口水分相对稳定

首先对各个组分拟定的加水量进行试运行,实现了松散工序加工过程对水分质量指标的相对稳定控制。该工序和后续工序质量一直都比较稳定,消除了水分波动的隐患,实现了各工序水分的精准控制,烟丝的整丝率略有提高,且卷烟的感官质量一直比较稳定;对此,我们下发了烟叶原料分组投料和松散工序分组加水的技术标准。

其次对该项目结果进行评价和效果论证,从质量改进结果看质量改进方案落实到位,采取对策后达到了预期既定目标和效果。第四步,效果论证及标准化确保质量改进持续进行

通过对质量改进结果进行评价和效果论证,从质量改进结果看质量改进方案落实是否到位,采取对策后看是否达到预期既定目标和效果,质量提高到什么程度,不合格品率降低了多少,看质量改进项目的投入和所达到的效果是否划算,预定目标完成是否到位。后续管理目标拾级而上。每一次的改进,使产品质量都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标准的确定体现对产品质量精准控制的更高要求,质量管理必须随之思考下轮的新需求,拉动持续的质量改进。

五、质量改进在某卷烟厂的应用总结

1.科学的目标设定

打造行业同类企业“一流生产点”,注入了具体含义,优质、高效、低耗,员工具有高度职业化境界,追求实现质量“零缺陷”。

2.认识并校正质量管理及控制理念误区

⑴摒弃“差不多”思想,精准符合要求;

⑵消除依赖把关,人人都是检验员;

⑶纠正只是临时补救措施,预防才能产生质量;

⑷根植“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理念;

⑸持续改进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

3.打造质量改进、质量预防文化和控制体系

⑴改进永无止境,预防从要求开始,改进促进提升。

⑵营造质量管理各层次责任者的“医生”、“体检”、“保健”角色的氛围。

⑶调整工艺控制、质量检验人员的管理控制责任顺序为:医生+警察。

4.强调源头作用,明确改进循环程序。通过一致目标、工作准则、岗位要求、设施设备保障、培训与知识更新、质量无缝链接、结果分析、持续改进、标准化等程序推进质量改进。

(湖南郴州卷烟厂质量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