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陈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陈娟

陈娟

湖北省公安县孱陵中学陈娟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它是发展推理能力的最好学科。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要先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一)如何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不断地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如:在圆的教学中,结合圆的轴对称性,发现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利用圆的旋转对称性,发现圆中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度量,发现圆心角与圆周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用直观操作,发现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等等。在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变换探究出图形的性质后,还要求学生对发现的性质进行证明,使直观操作和逻辑推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推理论证成为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自然延续,这个过程中就发展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1、关注证明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

在命题教学中,应通过生活和数学中的实例来说明什么是命题;能够区分一个简单命题的真伪,能够用反例来判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对几何中的一些基本命题,应该要求学生能够画出相应的图形,并逐步学会用符号来表示命题。

2、掌握作为证明基础的几个基本几何事实——公理,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基本几何图形性质的证明,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格式和方法。

课程标准不再按原大纲以扩大的公理体系为基础,以演绎推理为主要形式的定理证明,而是学生在利用观察、实验、操作、思考等合情推理的方法对图形的性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即将其视为公理,进行演绎的证明,构建了一个局部公理化的体系来证明40条左右仅限于三角形、四边形的主要性质的命题,一方面进一步认识和掌握这些性质,进而达到对几何图形性质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掌握的就是证明的基本方法和要求,能够用形式化的语言来表达证明的过程。

3、恰当把握证明要求。课程标准要求在练习和考试的证明中证明有关的题目难度,应与课程标准中所列的用基本事实证明40条左右命题的论证难度相当,“相似形”、“圆”的内容没有列入“图形与证明”的内容标准里,并仅限于三角形、四边形的重要性质,即“相似形”、“圆”的内容中不再要求命题的证明,降低对证明的难度、繁杂程度和证明的技巧的要求。使学生既掌握证明的基本方法,又能体会证明的意义,协调地发展推理能力。大部分地区中考说明中对几何证明的要求是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并寻求证明猜想的合理性;用比较规范的逻辑推理形式表达自己的演绎推理过程。这样要求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对基本的证明方法有所掌握,对证明必要性有所认识,它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理念,是数学课程面向所有学生,满足学生的未来发展的需要。

4、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关于证明必要性的教学,以往我们比较忽略,其实,这是区别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的一个要点。而这一点可以通过生活、代数和几何中的具体例子使学生认识到,有些命题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到并获得大家的认可,但也有些命题仅仅通过观察和实验是不够的,从而使学生体会证明的必要性。不一定采用告知的方式。

以下的问题都是教学时可以采用的例子。

问题(1):当n=0,1,2,3,4,4,5时,代数式n2-n+11的值是质数吗?你能否得到结论:对于所有自然数n,n2-n+11的值都是质数?(n=11时,n2-n+11=121=11是合数;n=12时,n2-n+11=143=11是合数)

问题(2):假如用一根比地球赤道长1米的铁丝将地球赤道围起来,那么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空隙能有多大(把地球看成球形)?能放进一颗红枣吗?能放进一个拳头吗?

在以上2个例子中,有限次的实验或者是观察或经验、直觉,都将给我们带来不一定正确的结论,只是通过严格的验证,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因此,仅仅通过观察、实验、猜想得到的命题并不总是正确的;有些由合情推理得到的猜测需要由特殊情形推广到一般,这就体现了证明的必要性。

《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推理能力的要求既有合情推理又有演绎推理,而学生在对图形性质的探索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学习和感受了合情推理的方法和思想,获得了一些有关的几何事实。但在数学上,只有合情推理还不够,演绎推理是数学的本质特征。只有通过演绎推理的验证,才能获得真正的数学结论。

《数学课程标准》中降低了几何证明的难度和表达的形式化要求,认为几何证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而在有关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应让学生逐步经历实验操作-----简单说理-----简单推理-------推理及其形式化地表述这样一个过程,这样就要求教师恰当把握几何证明的要求和阶段性,具体分析教学内容并对其进行恰当定位,据此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