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国防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2

校园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国防教育

曹熠城

曹熠城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福建龙岩364021)

中图分类号:G4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11-0000-01

摘要:校园文化和国防教育都是高等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大学校园文化的确立理想信念、培育民族精神、养成公民道德等国防教育价值,就能够推动国防教育与大学校园文化的互动发展。

关键词:校园文化视角大学生国防教育

一、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主要以大学生的闲暇生活为背景,利用第二、第三课堂所开展的补充性的文化艺木、科学“实践”活动,其主体内容是学生社团的活动[1]。校园文化和学校的学科建设、师资建设、基本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建设、文化艺术教育的投入等都有着密切的关联,校园文化建设正在成为高等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大学校园文化的国防教育价值

文化对个体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大学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精神指引、性情陶冶也是逐步实现的,大学校园文化的国防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确立。进步的理想信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当代大学生生活在迅速变化的世界上,处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自身也处在生理心理迅速变化的人生阶段,面对所有这些变动,面对多样性的社会影响,大学生能否在人生大是大非问题上站得稳、立得住,始终有着坚定的立场、执著的追求,把握成才的正确方向,是非常重要也是相当困难的事情。大学文化正是以社会的先进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广阔的人文知识,多样化的文化模式,帮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坚定的理想信念[2]。

2.有助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是一个民族实现共同理想、目标的精神支柱。大学校园文化是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动力。在发展先进文化中,大学校园文化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在大学生国防教育中,大学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校园文化可以充分利用国防教育资源,拓展国防教育渠道,加大国防教育与校园文化对接力度,使国防教育走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融合在一起,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起着无形而又巨大的作用。大学校园文化蕴育出的大学生的思想素质、精神面貌是大学文化的承载者和体现者,大学校园文化化育出的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先驱,民族的脊梁。

3.有助于大学生公民道德养成。在中国的历史上以及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普遍缺乏公民意识,缺乏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认识,缺乏公民道德的习惯养成。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特别是在各种利益与需求分化,以及思想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环境中一步重视公民教育尤为必要。大学校园文化代表着社会的先进文化,吸取了传统文化的精华,摒弃其中的糟粕,融入时代的精神,是引领时代前进的导向文化,大学文化对大学生公民道德的养成、形成有非常大的包容性和凝聚力,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成为健康、优秀、合格的公民。

三、推动国防教育与大学校园文化的互动发展。

1.国防教育与大学校园文化的互动符合大学生的认知需求。大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由理性到感性、由感性到实践的循序渐进过程,把大学校园文化和国防教育结合互动正是这一过程的深化。大学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实现的,为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浓厚氛围。依托大学校园文化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能够从文化层面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素质,有效增强主客体间的理解和感情沟通。立足于大学生国防教育建设大学生校园文化,能够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底蕴,充分彰显高校的文化育人功能。

2.国防教育与大学校园文化的互动符合大学生的实践需求。当今大学生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利益化、现实化的特点,相对单一的课堂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不能被学生接受。在大学校园文化中,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来实现“环境育人”的功能,突出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作用和地位,容易实现学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充分调动大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军事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培养过程强调自觉性和强制性的辩证统一,它注重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动机,调动积极性,启发自觉性,从而自觉接受教育。大学校园文化的教育目的和效果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并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国防意识,拓宽学生的国防知识。

国防教育和大学校园文化的目标是一致的,既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而且又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因此,浸透在大学校园文化中的大学生国防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更有利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陶国富、吴梦宇、蒋宏.大学校园文化[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

[2]吴温暖.大力加强高校国防教育[N].光明日报,2002-9-14.

作者简介:

曹熠城,男,1980年出生,福建龙岩人,闽西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