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罗西汀治疗惊恐障得30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帕罗西汀治疗惊恐障得30例分析

李天平

李天平

(高邮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高邮225600)

【摘要】目的:分析帕罗西汀治疗惊恐障碍的疗效、不良反应。方法: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抗抑郁药不良反应评定量表,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就诊我院的30名惊恐障碍,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评估患者用药前后焦虑情绪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观察药物治疗惊恐障碍的疗效及主要不良反应。结果:惊恐障碍患者用药8周前后,总有效率(93.3%)及无效率(6.7%),患者焦虑情绪缓解明显。药物不良反应以胃肠道不适,头晕、乏力为主。结论:惊恐障碍患者服用帕罗西汀后焦虑情绪缓解明显,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好。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帕罗西汀;惊恐障碍;临床治疗;分析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2-0134-02

惊恐障碍为急性的焦虑发作,其临床表现以突然的强烈恐惧伴显著的植物神经功能亢进为主。以心血管、呼吸道症状多见,常见突发的胸闷、心悸、头昏、哽咽感,病人多有濒死感、怕晕倒、怕失控感。因其明显的躯体不适症状,常首诊于各大综合医院,不仅造成病情延误,也过度浪费医疗资源。因此越来越受到医务工作者的关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入选对象选择为2012年1月~2014年12月就诊我院的30名门诊惊恐障碍患者;惊恐障碍诊断经1名及以上精神科工作3年以上医师诊断,惊恐障碍的诊断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且知情同意、自愿加入本研究;排除严重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物质依赖、青光眼患者及妊娠、哺乳期妇女;既往2周内曾用过其他抗焦虑药物治疗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时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各1次。治疗前患者均无明显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异常。帕罗西汀完成入选病人30例,其中男10例,女20例,平均年龄(37.1±9.2)岁,平均剂量(40±6.5)mg,平均病程(7.9±6.2)个月。其中伴随广场恐怖症患者4例,占11.4%。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帕罗西汀(商品名乐友)初始剂量1日10mg,3天后加量至1日20mg,以后酌情加量,最高剂量1日50mg,尽量遵循单一给药原则,不合并其他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在患者失眠严重时可少量加用右佐匹克隆1日2mg。量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抗抑郁药不良反应评定量表(SERS),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二、四、六、八周末各评定1次。总分≥29分,可能为严重焦虑;≥21分,肯定有明显焦虑;≥14分,肯定有焦虑;超过7分,可能有焦虑;如小于7分,便没有焦虑症状。其中疗效评定以≥75%减分率为痊愈;50~74%为有效;25~49%为好转,<25为无效。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

2.结果

2.1疗效分析

2.2.1患者治疗2、4、6、8周后,焦虑评分显示,帕罗西汀疗效评价为治愈8例(26.7%),有效11例(33.3%),好转9例(30%),无效2例(6.7%)。总有效率93.3%,及无效率6.7%,无显著差别。

2.2不良反应分析

本研究中,帕罗西汀所致不良反应共发生7人(23.3%)。主要包括:性功能障碍1例(3.3%),头晕、乏力3例(10%),口干、便秘1例(3.3%),恶心、胃病不适2例(6.7%)。其中头晕乏力主要表现为患者出现神情恍惚,走路出现视线模糊,口干便秘患者在1周内大便次数显著低于服药前,另外2例患者出现胃部绞痛等现象。

3.讨论

惊恐障碍由HGWELL首次于1919年描述,是以反复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伴以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害怕产生不幸后果的惊恐发作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焦虑障碍。有文献报道我国在普通人群中较常见(约10%),终生患病是1.4%~2.0%,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症状发作持续15~30min,可自行缓解,亦有少数病例持续达1h以上,发作出现于人群聚集场所者,则称为惊恐障碍伴发广场恐怖。因其临床表现多样,需多方面综合治疗,易复发等特点,本病是近代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对其发病的生物因素目前研究发现可能包括乳酸钠、CO2、及某些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能、多巴胺能、5-羟色胺能和γ-氨基丁酸4种神经递质系统。

新型的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抑制五羟色胺的再摄取,SSRI类抗抑郁药中的帕罗西汀疗效显著,应用广泛。而SNRI类的文拉法辛属于去甲肾上腺和五羟色胺双受体再摄取抑制剂;文献报该药可明显减轻焦虑,是当前治疗惊恐发作的一线药物。我们的研究亦证实了帕罗西汀治疗惊恐障碍疗效显著(93.3%)。帕罗西汀所致不良反应共发生7人(23.3%)。主要包括:性功能障碍1例(3.3%),头晕、乏力3例(10%),口干、便秘1例(3.3%),恶心、胃病不适2例(6.7%),与部分学者的研究一致。研究表明帕罗西汀治疗惊恐障碍疗效可靠,安全性好。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赵腾腾.补心安神法治疗心胆气虚型惊恐障碍长期疗效的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2]宋薇薇,晏兰,周虎.电针与帕罗西汀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疗效[J].药学实践杂志,2014,第5期(5):376-378.

[3]邢淑华.帕罗西汀对惊恐发作患者心血管症状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3,34(18):3579-3581.

[4]张嫄源,金刚.帕罗西汀对惊恐发作患者心血管症状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03期(03):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