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培养的整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青年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培养的整合研究

鲍绍林

(湖北省麻城经济开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北麻城438300)

【摘要】笔者综合考虑个体与群体、家庭、学校等多方关系,对青少年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与行为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全面整体研究,现作如下综述。

【关键词】青年;心理健康;心理素质;整合研究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3-0261-02

改革开放后我国才正式开始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教育展开科学研究。诊断某一方面青年心理问题,消除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是国内外青年心理健康与教育的主要研究方向。这些关于青年心理健康与教育的研究取向虽然总结出了解决青年心理问题的理论与方法,但针对性与时效性差,无法标本兼治,教育功能窄化等缺陷无可否认。基于此,本文对青年心理健康及其教育提出整合研究,希望为解决青年心理健康与教育问题提供新思路。

1.分析整合研究理论依据

1.1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整合研究理论基础

实际研究中对于过度悲观与消极心理状态的诊断具有不确定性,基于此,西方研究人员提出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该模型的核心为心理健康完全状态,在这种模型的心理健康评价指标中既包括主导心理健康积极指标的主观幸福感,同时还包括主管心理健康消极指标的心理疾病,一定程度使得既往在心理疾病方面的视角得以拓宽。但个体的完全心理健康状态评价只能代表普通人心理健康结果,无法反映人类心理健康状况,对人类心理健康研究发展并未起到促进作用。笔者总结近年来诸多关于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方面研究,明确了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间的关系,设想将二者间的关系建立形成一套由心理素质与心理状态构成的兼具内在机制与外在行为的模型体系[1]。

1.2青年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交互作用的理论体系基础

当代青年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的本质原因主要与青年心理毫无征兆的快速变化与社会现实不断进行两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结合这一根源在深入研究青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中牢牢把握青年主观与客观方面变化因素及其这些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对内部心理素质与外部良好行为进行强化,以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视角实现两者间的整合研究。

2.青年心理素质的结构组成与测量评价方式

将国内外相关研究与近年来相关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对心理素质进行定义,简单概括为建立在生理条件基础上,外界环境刺激下稳定、隐性的内在心理品质,同时兼具一定衍生与发展功能即为心理素质。认知品质、个性品质、适应能力共同组成心理素质。结合青年素质结构编制行成对各个年龄阶段青年均适用的一份心理素质测量评价表。

3.当代青年主要心理问题分析

3.1心理压力问题

心理压力问题普遍存在于青年群体中,学业方面与交际方面压力是当代青年的主要心理压力,结合青年群体中所存在各种压力源,以综合取向为指导,编制青年压力应对措施问卷调查表,将青年面对压力时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起来,与此同时对压力源与应对措施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压力应对模式。

3.2学习适应问题

班级群体生活环境下个人自身与其它人之间无形之中存在一种对比关系,这种心理引导下学生难免产生学习压力,对于周围环境的适应性降低。在多方面调查中将青年在学习适应性方面的结构框架与主要构成因素总结出来,找出青年适应性问题的几种常见类型与考试心理问题,对这些问题间的相互关系作以探讨分析。

3.3人际关系问题

作为群居性高级动物的人本身就具有其社会属性,群居生活中无可避免的要进行最基本的人际交流与沟通。同伴间的竞争、异性间的交往以及亲子之间的沟通使人际关系问题的主要来源,上述无论哪种人际交往中稍有不慎均可能导致不同心理问题发生。结合青年日常交往所涉及的对象与群体对不同交往对象在交往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具体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4.青年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培养的具体整合方法

4.1将“人在环境”这一理念作为整合研究的指导原则

在反思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所形成的“人在环境”的这一理念的主要理论依据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社会环境在人思维、情绪、人格的形成过程中产生重要影响,人主观意识中的任何一种高级心理活动均与社会环境存在密切关系。由此提示青年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培养整合研究应牢牢把握社会环境影响因素这条关键线索,通过环境因素视角分析青年心理变化。作为生理因素与心理因素结合体的人排除先天性遗传缺陷外,任何心理问题都有外部环境参与其中并发挥一定影响作用。基于此,在对青年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培养整合研究时既要探讨对青年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探讨,同时还要对青年非心理问题进行探讨[2]。

4.2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展开针对性研究

在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方式指导下解决当前青年群体所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使研究具有一定选择性。在此特别强调研究方法具备科学性与合理性,主要与青年心理健康问题受多种因素影响有关,这就要求研究者在具体实践中摒弃该范围内以往研究中所发现的单因素研究多、理性辨别多、经验总结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管控不严谨、单个问题研究时过多、与当代背景相结合研究较少等问题。正确应用现代化心理科学研究的有效方式确保研究更趋于科学合理。

5.小结

为适应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运而生的青年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培养整合研究是一项新型探索内容,现阶段缺乏统一完善的现成研究方式与标准。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断演进,青年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培养整合研究在未来将进一步深入发展,形成一套更为健全科学的理论指导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大均.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培养的整合研究[J].心理科学,2012(3):530-536.

[2]张驰界.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培养的整合研究[J].学理论,2014(6):289-290.

[3]刘传星,雷燕.心理素质研究30年:回眸与评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96-100.

[4]刘衍玲,潘彦谷,唐凌.基于心理素质培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构[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