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临床护理带教体系是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基地

/ 1

建立临床护理带教体系是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基地

冯素平黄艳芬姜洪波

冯素平黄艳芬姜洪波

(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453003)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0-0272-01

护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是以实践为主的学科,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实习生在毕业前进行综合的具有岗前培训性质的专业实习,其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训练,因此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优秀的临床护理教育是维持良好的教学环境,确保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临床护理教师素质的好坏,决定是否能培养出合格的护理人才有着直接的关系系。

1我国临床护理带教现状

(1)低水平,低层次的护理教育[1]:目前我国的护理教育已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护理本科教育和硕士研究生教育,但招生规模较小,对改善我国护理专业高层次人才仍是杯水车薪,中专、高职高专学校护理教育依然举高不下,是我国的低水平、低层次的护理教育份额较大,影响我国护理发展,这与比较发达的美国护理相比差距较大。主要原因:①我国高等教育起步较晚,水平低下。②低层次教育周期短,成本低。③学历低的护理人员相对廉价,服务周期长。④中等卫校停止了医学类专业的招生,扩大了护理专业的招生规模,增加了中专教育比重。

(2)护理专业仍在医疗的束缚中,严重影响护理教育的发展。现在医学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是我国的护理专业仍隶属医疗,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还没有从医疗的束缚中走出来。这样学历层次低护理人员完全可以胜任护理岗位,学历层次高的护理人员在医院没有合适的岗位反而给医院使用带来某困难,阻碍我国高学历护理教育的发展。

(3)临床护理带教教师队伍力量薄弱,影响护理带教的质量。临床护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比较低、学历低、知识老化,在临床带教中不能适应现在的护理教育,再加上本科护理教育起步晚,发展缓慢,高学历护理人才没有充实到现在的护理队伍中去,造成临床护理带教教师队伍力量薄弱,临床护理带教方法落后。

(4)陈旧的护理理念,落后于国际护理的护理教育。护理教育没有自己的特色,临床带教就更没有自己的特色,临床护士仍然在以疾病护理为中心,虽然开展了整体护理,但也是理论上的护理,没有做到真正的为病人服务。

2转变临床实践教学的护理教育观念和临床带教模式

(1)转变临床带教理念,改革临床带教方法。护理教育首先要转变依附于医疗的护理模式,提高护理学科自主意识,护理专业尽快形成自己的特点,成为独立的、科学的、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专业和学科门类。根据护理实习生不同的学历,进行不同的带教方法,针对本科和大专护理实习生,要巩固她们的护理理论知识,加强各种护理操作能力以及各种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培训,培养他们书写护理病历的能力和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注意培养她们进行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出护理界的管理人才和研究人才。(2)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整体水平,适应国际的护理模式。护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因而护理教育必须建立以实践为主,以实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为目标的教学,因此必须建立一支优秀的临床教师队伍,临床教师是站在教学工作的第一线,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合格人才的具体执行者。现在临床护理带教教师都是高年资护士和低学历护士进行带教工作,必须全面提高临床护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扩充知识结构,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和工作方式等方面改变和完善带教教师队伍。随着护理专业的发展,近几年普通本科院校开设护理专业,但是护理专业建设、建设队伍都薄弱于其他专业。特别是扩招后更多的学生进入临床,使原本薄弱的临床护理人员难以承担临床带教任务,再加上招聘合同制低学历护士在临床护理岗位占的比例较大,高年资护士因种种原因离开了护理岗位,,本专科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比例甚低,使得临床带教教师缺乏。为了护理专业的发展,必须全面提高护理学临床带教教师的整体水平,适应国际的护理模式。

3健全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系统

首先要加强临床护理教研室的建设,针对各个学历层次的不同情况,制定出各有特色的教学计划和实施评价。第二要加强对临床教学质量的监控。(1)制定出临床护理带教规范。(2)加强临床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3)加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4)加强护理实习生护理病历书写质量控制。根据临床护理教学中,实习生见的少、听的少、动的少的实际情况,带教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听多看多想,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

4讨论

护理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对我国护理教育有很大的影响。护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临床教育是站在护理的最前沿,是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的具体执行者,所以必须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的临床护理带教教师队伍,才能提高我国的护理水平,从而适应国际护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8),现代护理,2005,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