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中N末端B型钠尿肽检测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诊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3

血中N末端B型钠尿肽检测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诊断的应用

李春兰郑春霞齐颖

李春兰郑春霞齐颖(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医院检验科150026)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167-03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血中N末端B型钠尿钛(NT-proBNP)的水平,并与其他生化指标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检测19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NT-proBNP的水平,并同时检测肌红蛋白的(MYO)、肌钙蛋的I(cTnI)、磷酸肌酸同工酶(CK-MB)等生化指标。结果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清NT-proBNP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不同心血管疾病患者组间血清NT-proBNP水平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心血管疾病组血清NT-proBNP水平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显著上升(P<0.001)。心血管疾病各组间NT-proBNP水平与生化指标MYO.cTnI及CK-MB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的升高在心功能改变早期、不同心血管疾病以及预后均会出现不同的变化,它是评价心功能的敏感指标。

【关键词】钠尿肽心血管疾病免疫荧光

目前,诊断心功能改变,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症状)、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检查和一些生化指标的测定。而在检验方面缺乏有效和特异的实验室指标。国内外文献查明,血中N末端B型钠尿肽(NT-trmindlpro-brainB-typeNatriureticPeptides,NT-proBNP)具有半衰期长、浓度较高、个体变异小和体外稳定性高等优点,被认为是心力衰竭的理想生化标志物。本文通过检测NT-proBNP在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浆中的水平以及与其他生化指标间的比较,来探讨NT-proBNP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198例,其中男100例,女98例(其中心绞痛组25例、心肌梗死组20例、风湿性心脏病组28例、心肌病组20例、先天性心脏病组18例、肺源性心脏病组20例、心律失常组32例、高血压病组35例),年龄为35~80岁,平均年龄57.6岁。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的心功能分级标准,将心功能分为I~IV级;将上述患者依心脏功能分级分组。心功能I级组62例,心功能II级组54例,心功能III级组47例,心功能IV级组35例。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标准按NYHA的判定标准,有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有呼吸困难、疲乏等临床症状,胸片和心电图异常,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小于45%;排除非心源性呼吸困难、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和非心源性肝硬化等疾病,且未接受相关的外科性治疗的心衰患者。健康对照组,本院体检健康者,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35~77岁,平均年龄44.5岁。

2.检测方法用EDTA抗体夹心法定量检测,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5ml,1小时内分离血浆,分装成2管。其中一份采用智能荧光干式定量分析仪和血中N末端B型钠尿肽定量检测试剂盒(荧光层析法),另一份血浆采用生化全自动分析仪和长春迪瑞公司产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和磷酸肌酸肌酶同工酶试剂。cTnI>0.08μg/L,MYO>116μg/L,ck-MB>2.0μ/L为异常。

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多个样本间两两比较和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线性回归进行SPtarman相关性分析。

结果

1.心血管疾病组血浆NT-proBN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心血管疾病患者NYHA分级组间NT-proBNP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40.21,P<0.001),观表1。

表1心血管病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

血清NT-proBNP水平比较(x-±S)

组别nlogNT-proBNP(fmol/ml)

健康对照组502.53±0.10

心血管疾病组1983.44±0.26

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01

表2不同心功能患者组间血清

组别nlogNT-proBNP(fmol/ml)

健康对照组502.53±0.10

高血压病组352.72±0.19※

心肌病组203.23±0.24※

心绞痛组252.87±0.16※

心律失常组323.01±0.20※

心肌梗死组203.44±0.19※

风湿性心脏病组283.32±0.21※

先天性心脏病组182.53±0.17※

肺源性心脏病组203.11±0.20※

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01,P>0.05

2.血清NT-proBNP在不同心血管疾病组间的水平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组4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心血管病组;在未发生急性心梗的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和高血压患者组,其血浆NT-proBNP水平最低,结果见表2。

3.心血管疾病各组间血浆NT-proBNP、MYO.cTnI及CK-MB水平的比较,心血管疾病各组间血清NT-proBNP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6.22、P<0.001);同时对血清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组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其水平在不同心功能分级组中呈显著正相关(r=0.863,P<0.001)。MYO在NYHA分级III级、IV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16,P>0.05);cTnI在NYHA分级II级、II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05,P>0.05);CK-MB在分级I组、I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31,P>0.05),见表3。

表3心血管疾病各组间血浆NT-proBNP、MYO、cTnI及CK-MB水平的比较(x-±s)

注:各组间▲P<0.001,>0.05,◆P>0.05,其余各组间P<0.001

讨论

血中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主要是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心源性神经激素。当心肌损伤或心功能不全时,其循环中NT-proBNP的分泌代偿性增加,并参与扩张血管,维护血压动态平衡,促进尿钠排泄和利尿,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调节作用,在维持心脏代偿状态、延缓疾病进程方面起重要作用,且NT-proBNP水平的增加与心功能员伤的程度成正比。因此,NT-proBNP能反映心力衰竭的程度。近几年研究报道:BNP或NT-proBNP检测可以有效评价心衰患者的预后,是心衰患者出院后死亡或心血管事件再住院的强有力预测指标。

本组实验结果显示:心血管疾病患者组血清NT-proBNP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不同心血管疾病患者组间血清NT-proBNP水平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并都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NYHA心功能分级升高),NT-proBNP水平显著增加,与多数研究相符合。统计各种不同心血管疾病患者NT-proBNP水平,结果显示:即使在NYHA同级患者中,不同心血管疾病患者NT-proBNP水平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心肌梗死组、风湿性心脏病组、心肌病组、肺源性心脏病组具有较高的NT-proBNP水平,而心律失常组、心绞痛组、高血压病组、先天性心脏病组水平则相对较低。这一点说明,NT-proBNP水平变化与各种心血管疾病有关。而且说明无论何种原因诱发的心血管疾病,也不管存在心脏收缩、舒张功能障碍与否,血清NT-proBNP水平同样能够较好地反映心功能的异常状况,尤其是在心功能障碍的晚期。各心血管疾病组血清NT-proBNP水平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显著上升。心血管疾病各组间NT-proBNP水平与生化指标MYO、cTnI及CK-MB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MYO、cTnICK-MB均为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的标志物。有文献报道:联合测定cTnI和NT-proBNP可以作为评价心衰住院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本实验结果显示:MYO在NYHA分组III组、IV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nI在NYHA分级II组、II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K-MB在分级I组、I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YO是一种氧结合蛋白,主要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在心肌损伤1.5h即释放人血,12~24h恢复,是AMI发生以早可测到的标志物,但其检测窗口期很短,仅适用于AMI的早期诊断。cTnI和CK-MB在心血管疾病初期虽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特异度却不够强。慢性心衰时,MYO、cTnI和CK-MB一般不升高,其升高病例与长期心肌进行性损伤、预后不良有关。无症状的心肌坏死患者中,血清NT-proBNP的水平显著升高,表明缺血为触发BNP升高的因素。因此,血清BNP水平可以作为早期诊断AMI的有效指标。当血清NT-proBNP>17foml/ml,时诊断为心肌梗死的敏感度较血CK-MB或cTnI的敏感度高(70%vs50%)。说明血清NT-proBNP是反映心肌缺血的敏感指标。

综上所述,定期监测NT-proBNP可帮助判断心力衰竭预后,可作为预测心力衰竭转归的指标。NT-proBNP在心力衰竭诊断、预后评估、危险分层、监控治疗方面有重要价值,被认为是心力衰竭理想的标志物。

参考文献

[1]汪芳,王莉.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N末端B型钠尿肽一检测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1):35-38.

[2]张捷,张晶明,胡桥舟,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检测在左室重构中的预测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7):604-607.

[3]徐国宾,史晓敏.B型钠尿肽及N末端B型钠尿肽原在临床应用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1):9-11.

[4]史晓敏,徐国宾,夏铁安.N末端B型钠尿肽原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及危险分层评价的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1):27-30.